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女權”這個詞,發展到今天,漸漸變了味道,堪比“直男”這個詞,甚至帶來的爭議更大。

今天,簡單來聊聊,對於女性權利這件事情,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終於,我在前天看完了《82年生金智英》這部在韓國掀起不小波浪的電影。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我看得應該算晚的了,電影討論最火的時候,我甚至並沒有多大興趣。

《82年生金智英》在韓國,帶來了兩極分化的評價,當然,低分的來源以男性居多。身在中國的我們,也許不太能體會到為什麼一部電影,就讓韓國這個國家的男人女人出現了這麼大反應。

但是,要知道,在日韓,女性遠遠沒有在中國這般,可以更加自由和擁有更多的權利。(當然,在中國,也還是有著不平等現象。)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由今天這個電影,我們引出“女權”這個東西。

在百度詞條上,他的大體解釋是這樣的。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有點長哈,但是歸根結底總結出來一個核心,就是平等問題。

很多人一直以為,影視作品就是影視作品,帶有一定的誇大特點,甚至覺得這有什麼呢?矯情!

一如,《82年生金智英》裡,孔侑飾演的男主角鄭大賢勸老婆生孩子時說的那些風輕雲淡的話。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事實是這樣嗎?

雖然,我沒有孩子,但是我的閨蜜的確步入婚姻,新婚夜即中獎夜。她是學設計的,已經在央視做過很多大大小小的項目了,累也快樂著,想著,以後去意大利或者日本留學,接著進修。

但是,哐的一聲,什麼都沒有了。

“生完孩子,養好了,再去呀。”

這麼簡單嗎?她被孩子捆綁住,回了老家,已經待業一年多,漸漸脫離了社會,她跟我說:“我像一隻被綁住的活螃蟹。”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的評價就很主觀和不負責任,這些主觀評價全都來自那些“事不關己”之人的口中。

生了孩子去工作,他們會說,孩子沒有媽媽陪伴多可憐。

生了孩子在家,他們會說,天天就圍著灶臺轉,沒有思想的女人,早晚被淘汰。

怎麼樣,都是錯的。這些話,到了日韓這種大男子主義的國家,更甚。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對於事業女人的冷嘲熱諷,稱在家帶孩子的媽媽為“媽蟲”。

女人遲遲沒有升職的機會,似乎,性別直接就將她們出色的工作能力降低了一半以上。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在傳統韓國家庭中,外來的兒媳婦要當牛做馬。還有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女藝人自殺事件。

其實,在我看來,電影中的金智英,還算是幸運的,雖然她被環境逼出了精神疾病,但她還有自己的媽媽疼,老公也是個可遇不可求的好男人。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當鄭大賢低頭說這句話的時候,多少有著相同經歷的女人也忍不住哭起來?

金智英有鄭大賢,而電影外千千萬萬的女性,還在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中痛苦著,甚至她們只有如同喪偶般的家庭,和如同婆婆一樣的並不疼愛自己的孃家人。

而這部電影說過關於“女權”的問題嗎?

沒有,包括這本同名書的作者和導演,皆是女性,她們只不過站在自己的角度講著自己的心酸,爭取自己本應該有的平等權利而已。

再強調一遍,平等,才是“女權”最初的根基。

如今的“女權”似乎漸漸變了樣子,這個詞被利用,被曲解,甚至越走越偏激。

這裡,我們先不說國內這些打著“女性獨立”口號的“大女主”劇。

我其實,想說說一些看過的外國電影,甚至對於電影裡的很多想法不太理解。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對,就是《神奇女俠》。

這部電影的宣傳口號是建立在“女權”之上的,打著超英第一部以女性做主角的電影這種旗號。

先說,的確,就連民主的大美利堅,同等戲份的男女演員的薪資,都有著天壤地別的差距。

《神奇女俠》的出現,在沒看之前,對於這種不公的現象,的確是一記重拳。

但是看過之後,我陷入沉思。不是因為其劇作和鏡頭語言水平的高低,而是這部“女權”超英電影,給我看到的,並不是我所想看到的。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她的模式是將之前我們看到的以男性為主的英雄電影,轉換了一下性別,女人變成了強悍開掛的硬氣角色,而“小艦長”克里斯·派恩變成了我們常看到的由女性扮演的角色。

這不應該是這樣的呀,我們出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為了反對這種不公平的事情,我們要給女性爭取同男人一樣並肩作戰的資格,以及該有的驕傲與情感。

而不是反過來呀,說的通俗一點,這不是變成了當初自己討厭的人了嗎?

女人容易嗎?

當然不容易,生理心理,家庭社會,各種折磨纏繞著我們。我們有理由也有權利享受更加平等的待遇,對各種性別歧視的事情做出反抗。

但,除了品行不好的那些,男人也不容易。

我又要說平等這個詞,“女權”一開始就不是凌駕於誰的上頭,我們,只是僅僅想要自己本應該有的東西而已。

但是,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還記得幾年前流行一段視頻,就是張娜拉扮演的一位媽媽,天天沒時間整理自己,圍繞著孩子家庭,手腕上還帶著傷,生活過得極其心酸和狼狽。

這是出自電視劇《告白夫婦》中的片段,這位媽媽的確可憐,有很多女性身上的影子。還是那句話,嫁了人的韓國女性,很多都要在婆家做牛做馬。

但是,就在這個片段之後,還有下一段劇情,並沒有人剪出來。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孫浩俊飾演的爸爸為了工作,在給領導低三下四的跑腿,甚至為了掩蓋領導的出軌行為,而被別人老婆打傷了臉,怕老婆擔心,獨自坐在車裡不敢回家。

而《82年生金智英》也有同樣的劇情,對於老婆的精神疾病,鄭大賢是擔心的,對於母親的刁難,他也站在老婆這一邊。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所以我說,金智英是幸運的,有多少男人做不到這點?

都2020年了,還在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還在面試中因為長相,年紀,婚姻狀況等事情作為主要參考標準的人們,請清醒一點,大清已經走了一百多年了。

那麼,我就再~~~~強調一下平等這個事情。

我認為與其叫做“女權”,不如叫做“性別平等”。

在電影《婦女參政論》中,我們看到了女人們最初想要爭取的東西。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我不比你高貴,也不比你低賤”。

女人一開始只是想要尊重而已,按自己的能力得到該有的薪酬,不被剋扣,不被搶走,不被性騷擾。用自己的能力,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

對於家庭,也是如此,雙方一起經營,也許有摩擦,也許有出入,但終究,與另一半可以共患難,僅此而已。

懇請,不要再打著“女權”的口號,提一些奇怪的要求。不要玷汙這條走了一百多年的路。

閒的沒事打老公和男朋友這種事情,不是可以炫耀的資本。你要尊重自己,才可以去得到別人的尊重。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家庭主婦也好,事業女性也好,都不是什麼可以被歧視的事情,她們為自己的生活在努力的活著,她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還記得日本那個姑娘伊藤詩織嗎?她被強姦後,經歷了重重磨難,用了四年時間,如今這場官司才取得勝利。

當這一天的到來,伊藤詩織拿著勝訴的旗子,含著淚,站在法庭之外。

要知道,先不說她勢單力薄,在日本這個國家,對於女性被強姦,是帶著“受害者有罪論”呀。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所以最理想最健康的社會,還是那個詞,平等!!!!!

沒有“男權”“女權”這些詞彙,因為不需要了。誰都有愛別人和被愛的權利,誰都有脆弱的權利,誰都有為自己的事業感到驕傲的權利,誰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付出與收穫成正比,每一個人的人生都被尊重。

這種社會,但願會有吧。我也知道,這太理想化了。

即便像伊藤詩織這樣的女性取得了勝利,但這仍舊是女性取得平等權益之路的一小步而已,將來,路還是有些長。

另外,當智英媽媽抱著她哭的時候,那種彷徨和無助,是我哭得最兇的地方。

從影視作品裡看“女權”這個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