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衛國戰爭,戰場真實照片「1941-1943年期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為抵抗納粹德國及其僕從國侵略進行的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直至1942年6月爆發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進攻受挫,雙方在烏克蘭東部陷入膠著,互有勝負。

蘇軍憑藉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不斷增強的人力物力逐漸佔據主動,於1943年8月,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攻勢,自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此後,蘇軍發動一系列戰略攻勢收復全部國土進而從法西斯統治下解放東歐多國,最終於1945年4月30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5月9日0點30分,德國政府在柏林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即時生效,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就此結束,也標誌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告終。

這場戰爭使蘇聯用巨大的犧牲徹底打敗並摧毀了強大的納粹德國的法西斯政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改寫了戰後世界格局,蘇聯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