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严寒,老年朋友要防“三低”

文 / 健康文摘报

在严寒的冬季,老年人不仅要防“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更需要预防“三低”,即低血糖、低血压和低体温综合征。

冬季严寒,老年朋友要防“三低”

冬季严寒,老年朋友要防“三低”

低血糖

冬春两季夜长昼短,老人家往往早早上床睡觉,如果晚餐吃得太少,摄入热量不足,夜间很可能出现出汗、心慌,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

为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老人晚餐时可选用一些热量较高的块茎类食物, 如土豆、山药、红薯等,也适当吃一些肉类。另外,糖尿病患者应调整晚间用药量, 避免剂量过大。

冬季严寒,老年朋友要防“三低”

低血压

天气转冷后,血管随之收缩,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容易因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如果老人洗澡时水温过高,就会使全身血管扩张,出现血压骤降而晕倒的情况。另外,一些老人晚上怕冷,即使有尿意也不愿起床,一旦憋不住,在排尿时很容易因膀胱突然排空而导致低血压。因此,老年人晚上一旦感觉有尿意,一定要及时上厕所,不要养成憋尿的习惯。

低体温

如果老年人自觉畏寒怕冷、四肢冰凉、皮肤湿冷、不愿起床,这很可能是“老年低体温综合征”的表现,体温一般低于35℃。这是老年人冬春两季常见的疾病之一,一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新陈代谢缓慢,体内产热少;二是因为老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三是因为老人常用的冬眠宁、甲基多巴等药物,这些药物有间接降体温的作用。

为预防低体温综合征的发生,老人家中应备好体温表,及时注意老人的体温变化。除此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外出时要戴好帽子、围巾,平时应加强饮食营养,晨练时间也不要太早,最好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进行。

《老年日报》吕斌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