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价格战,有输赢吗?

大马哈鱼12


当对手的价格比你低,有四种玩法:

优化降价策略,搞乱对手市场;

打乱比价模式,让人无从比价;

坐看别人相争,伺机出手偷袭;

建立革命据点,搞乱对方阵地。

一 优化降价策略,搞乱对手市场

优化产品组合

单一的产品肯定是不行的,至少要设置两个档次:吸引眼光的引流款,和负责挣钱的利润款,如果有余力做品牌,可以再加上贡献逼格的形象款。

降价的重心,就放在引流款上,对手价格低,你就比他价格更低,以此引来流量,然后靠利润款来挣钱。

如果对手也有引流款和利润款,那就放弃他的引流款,把他的利润款当做自己的引流款,搞乱市场。

利润款怎么挣钱呢,还是要强化产品的三种价值。咱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起过,产品有使用价值,体验价值,和传播价值。

比如一碗面,能吃能顶饿就是使用价值;优雅的环境体贴的服务是体验价值;面的配方是五百万买来的,这是传播价值。

低价只关乎于使用价值,体验价值和传播价值才是溢价的资本。强化这三种价值,让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就是差异化竞争了,而差异要体现在客户容易感知的地方。

比如三只松鼠,零食很普通,但是人家有各种贴心的赠品,开箱神器,开壳工具,垃圾袋,优惠卡,试吃装等等,这让顾客形成一种很贴心的感知,于是把一个普通的行业做到如此规模。

类似的还有海底捞的服务,喜茶的营销等等,让顾客多花一点点钱,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一分货一分钱,三分货五分钱,这个道理是永远错不了的。

形象款就是用来提升逼格的,弄得最高大上,定个最高价,以此提升自己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让人觉得买你的利润款理所当然,买你的引流款也不至于丢人。

比如华为手机,千元级别的荣耀手机是引流款,Mate系列是利润款也是主打款,保时捷设计是形象款。下你打不过人家的性价比,中你打不过人家的营销,上你打不过人家的逼格。

产品组合的核心在于,把对手的利润款当做引流款,而不是在同类产品上拼价格,避免正面交锋。

优化降价策略

干过销售的都听过一句话:重要的不是真便宜,而是让顾客感觉自己占了便宜。降价说白了是促销的一种手段,既然是促销,就可以有很多种玩法和技巧。

别人降一块你就降一块那是傻干,同样是降一块,让然感觉你的优惠力度大,才是硬道理。

玩法可以搭配销售,比如卖个2000元空气净化器,别人降价300元卖1700;你可以卖1900加送一个价值300元加湿器,反正都是你的产品,价格多少也是你定的。

玩法可以利用顾客贪念,比如一件产品成本40,售价100,别人降价到70,赚30;你降到80,并且送一张下次使用满100返50的券,大概率下他会来再次消费,那你一共能赚70。

即便就是直接降价,也可以优化优化说法,低价产品强调折扣比例,高价产品强调降价金额。比如十元的商品,写八折优惠效果好于写立减两元;一万的商品,写立减2000元效果好于写八折优惠。

二 打乱比价模式,让人无从比价

简单的模型,是卖A产品低价,然后从B产品上赚钱。

比如产品便宜但耗材贵,吉列刮胡刀很便宜,但刀片很贵;

比如曾经乐视的玩法,买影视会员送手机,你搞不清楚各多少钱;

比如天猫京东的玩法,给优惠的同时,还在玩命压低供应商的价格;

比如360的玩法,直接给杀软免费,但是从导航搜索上卖广告挣钱;

比如某男士理发店的玩法,500元年卡全年不限次数剪发,让你搞不清一次多少钱;

比如曾经搞饥饿营销的小米,虽然价格低,但是先付款,几个月的收货时间,大大降低了硬件成本。

三 坐看别人相争,伺机出手偷袭

我们经常说,行业老大和老二打架,结果把老三干死了。加多宝和王老吉打架,把和其正干死了;美团和饿了么打架,把百度外卖干死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干架,把非常可乐干死了。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反例,滴滴和快的烧钱大战的时候,神州专车崛起;当年百团大战,最大的拉手和窝窝团烧钱大战的时候,美团开始崛起;当摩拜和OFO打得火热,哈罗开始崛起。

如果自己是竞争中的弱者,当战火燃起的时候,一定谨慎让自己卷入到斗争当中,弱者要学会搭便车,而不是事事奋勇争先,不该参与的打架不要参与。

当竞争中的强者开始烧钱补贴,或者降价促销的时候,不要跟风参与,而是先看清楚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人家财大气粗,能撑到盈利的那一天,你就未必可以。

比如,当年滴滴和快的烧钱大战的时候,如果你作为一个同行参与到战争中,那就是傻叉行为,因为在网约车出现早期,他们的竞争对手并不完全是其他网约车公司,而是传统的出租车公司。

此时除了获取用户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用户习惯,如果你资金不足贸然参战,结果只能是帮他人做嫁衣。

此时出现了神州专车,并没有直接参与烧钱,一方面借助网约车风口推广自己品牌,一方面将自己定位成高端用车服务形成差异化,等滴滴和快的烧完一轮之后,用很少的补贴就获取了不小的份额。

如果你是个瘦弱的小个子,不要参与到壮汉的打参与到壮汉的打斗中去,而是坐山观虎斗,积蓄自己的力量,如当年美苏冷战,给了中国发展的机会,等到壮汉们打到气喘吁吁精疲力尽,你再过去给一板砖。

四 建立革命据点,搞乱对方阵地

建立自己的革命据点,就是争取在某一细分领域或区域,做到第一或是唯一,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玩法是,提出一个概念,并用这个概念割据一个小品类,这就是你的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再徐图进取。在你的这个据点,因为你是第一或唯一,或对手没有提出过你的概念,那么他的低价攻击,很难奏效。

可以给个场景或理由,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送礼就送脑白金;经常用脑喝六个核桃;

可以给个情感或噱头,比如在乔布斯之前,没人赋予手机以情怀;黄鹤带小姨子跑路了所以要拿钱包抵工资;

可以提出新标准,比如乐百氏27层净化才是好水,金龙鱼1:1:1才是好油,不会唱太平歌词不算相声演员;

可以提出新作用,比如飘柔是为了柔顺,海飞丝是为了去屑,宝莲凯是无硅油不刺激;

可以提出新方式,比如传奇提出网游不应该按时间收费,而应该按道具收费;

搞乱对方的阵地,就是看对方的革命据点在哪,提出同样的概念,然后套用前文第一个方法,把他的利润款当做引流款。

大部分的价格战走到最后,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搞什么价格战,不如坐下来喝杯茶,何必动刀动枪的呢?

当然说到最后,避免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还是要挖出自己的护城河,要么是品牌,要么是渠道,这样才能做到,我不欺你,我不惧你。





狼峰


打价格战,有输赢吗。

顾名思义,既然是打战,一定会有胜负的好吧!只不过谁付出的代价更大,谁就算输。而这个代价又是相对来说的,所以还真不怎么好区别,你说它输了。它会说自己在别的地方赢了。你说他赢了,它其实又的的确确在别的地方输了。

输赢本就是用来结束战斗的。所以你说打价格战,怎么会没有输赢呢。就好比某宝和某京。一直也都在打战啊,某京一直说自己没输,再别的地方赢了。这是没错啊,不然为啥,某京能活怎么久呢?当然某宝说自己赢了,因为自己就是比某宝大,做事也更大气,当然这也没错吧。是的的确确真的。可是你又让对手起来了,没把对方给压死,所以,你能说自己一定就赢了嘛。

一块蛋糕,吃的多的人,说自己吃得比较多,更划算。但是吃得少的人,就说自己吃的少,更不会胖,也少了得癌症的风险。你看都没有错。那错的是谁,输的又是谁。没有定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看孙子取。

总之,打价格战一定会有,输赢。有些人会说,不是有双赢吗?没错当然有,那是真的。只不过,本来是一定会输的一方输的更少了,而本要赢的一方为了早日结束这种你挣我夺的日子做让步了。

总之,输赢一定有,不然为啥会打战,打战,不就是为了分输赢嘛。谢谢你能看完。我也累了。希望您能给个,评论,点个赞。我也需要鼓励。我不是机器人。蟹蟹您了。好人。





每日看基


打价格战,当然有输赢。

下面我们从打价格战的好处和坏处来看看到底需不需要打价格战。

好处:

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战可以使消费者直接得益,迅速促进市场扩容,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扩大内需。价格战可淘汰一批劣质产品生产商及谋求短期利益者,制止重复投资,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整合与利用。价格战促使中国企业优化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民族品牌搏击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加快产品创新与营销实践的升级。不断地价格战会使得行业产品价格逐渐逼近成本,企业无利润可赚时,其它的竞争形式,包括品牌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产品品种竞争以及技术竞争等就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体,企业的品牌、服务、质量、技术的提高同时就会促进整个行业的提高和进步,同时,相关行业也会受到带动。

坏处:

价格战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获取营业额的增长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如果企业长期搞低价销售,那么利润会减少,相应会减少在研发、技改、营销、管理等领域的投入,致使发展后劲不足。而发展后劲不足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使得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例如很多在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彩电企业就是因此而被迫收缩乃至退出市场。频繁降价对于品牌形象的破坏十分巨大——对单个企业如此,对整个行业亦然。一个企业经常将降低价格作为打开市场的手段是不明智的,如市场上的电子类消费品,隔三岔五地降低价格,会让早期购买的消费者有上当的感觉。价格战虽然对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但其负作用十分明显。毕竟没人愿做赔本的生意,如果商家搞价格大战,极有可能以牺牲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代价。降价虽然能使销量上升,但若销量上升的幅度不及价格下降的幅度,企业的营业收入就会减少,从而减少应该上缴给国家的税收。对于部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核心竞争力的IT加工型企业而言,降价销售不仅对于企业本身是灭顶之灾,更是浪费国家财富。


西瓜郎


在各个行业可能出现打价格战,仅仅只是便宜么?假设便宜就能解决用户最大的痛点,价格战避无可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属于自己所处行业应该对整个产业链无论是供应方还是需求方都有翔实的了解,是否还有环节可以改善?应该还有很多环节可以改善吧?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对吧。



广元阿狸


打价格战,表面上看似乎是两败俱伤,但从现代商业视角看,这样的决策是有原因的,至于结果是有输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战略上讲,价格战可以从资金储备和成本的角度击垮对手。充足的现金流和优良的成本结构使你具备价格战的条件来拖垮对手,从而向寡头靠拢。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战略条件,即使在很小的区域内不仅不能遏制对手,还会两败俱伤,利润减少,品牌可能也打折扣;

第二,从流量的角度,以利润换流量立足更长远的利益。为什么要打价格战,显然本质上是抢单抢流量。不是基于行情的角度,价格战也不是不可取,市场占有率是树立品牌的关键,也是品牌的体现,牺牲短期或局部利益,换取市场占有率,尽量向寡头靠拢,怎么看都划算。应为市场占有率的绝对优势可以干预或构建市场规则,这就是为什么争做第一的原因之一。

第三,没有一定的规模和长远规划,以及融资储备,单纯的杠精式价格战,没有意义且扰乱市场。当你还不够强大时,不是一味地妥协市场,而是要做特色来吸引市场,保持相对孤傲的价格,反而使你的品牌在孤傲与特色的同时慢慢在你的稳定客户心中生根发芽。


猪一戒


现在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价格战非常敏感也非常反感。因为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激烈的价格战让企业出现亏损甚至破产。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少有企业去深思。

当一个产品的价值低于售价许多而形成暴利的时候,马上就会有许多的资本和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从而形成一个热点行业,而一个热点行业必然会牵动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因为价格战马上就要开始了。由于竞争者的迅速增加而导致产品数量严重过剩而且同质化严重,这时,促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价格战。

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特别适合生长于中国经济的环境中,因为目前中国众多投资的一致性和行业生产的重复建设直接造成价格战也就顺理成章了,形成价格战不足为奇。

面对价格战,企业应该怎样去应对和把握,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严竣考验。面对价格战有些企业用以下方式来应对。

第一是迅速加入战团,旗帜鲜明的一降再降,并从价格战中获利以致挤垮对手,能做到这一步的企业才是真正的敢于挑战现在和未来的企业。

第二是以差异化营销,打价值战、售后服务战,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逐步做强做大,走稳健成长之路。把售后服务做到极致而赢得市场一片赞誉。在产品的个性化、人性化、健康化上逐一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产品市场的价格战之中,企业还要分辨竞争对手除了降低价格外,还在产品上做了什么调整。例如现在的轿车行业,在降低价格使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悄悄的减了配置,所以市场上没有出现真正的输家和赢家,反而共同做大了市场。





御用北路


打价格战,收益的肯定是消费者,长远来看,还会促进社会的繁荣昌盛。

价格竞争势必会使商品越来越便宜 质量越来越好,倒逼厂商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加强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投入。

所以 在文明国家 价格垄断行为都是不为法律允许的,但同时又有相关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创新积极性。


费恶泼嘞


打价格战有输赢,但是会产生恶性的循环,没有良性的循环,为什么中国很多制造业成本高利润低除了自主的核心技术外,这有一部分就是价格战引起的,但是有赢有输,有些小企业扛不住的它就垮掉了,有实力的还是可以生存的薄利多销吧,这中间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上了一批,又下去一批,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竞争,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所以如果是做企业,还是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价值,如果是开小店的就要以货真价实去经营,这样才会有一个良性的竞争。


ij淼子


价格伤人,更伤自己。短期内价格战可见输赢,长期的价格战输的可能性很大。

在所以的营销手段中,价格战是最直接的手段,所以杀伤力也很大。有些特定的竞争环境中,价格战可以直接击垮竞争对手。这种看似是赢的模式,但对于参与价格战的企业来说,从长期的角度也未必赢。

一.任何企业几乎都是被迫参与价格战

目前市场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也就是很多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些同质化的产品,企业想拥有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会采取降价的方式。这样,整个行业都会参与价格战中来。拼价格,达到不丢掉市场的目的。

二.一线品牌发动的价格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战

价格战的发动,一般都是有一线品牌降价引发的。一线品牌的价格基本是整个行业的价格标准。二三线品牌都需要参考一线品牌的价格体系。必须要和一线品牌的价格定位拉开距离。如果,一线品牌降价发起价格战,就会逼迫二三线品牌也要降价。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只有一线品牌发起的价格战,才是真正市场上的价格战。

三.短期内的价格战,可以让企业迅速占领市场

在某个特定的促销日期,比如双十一等节日,是价格战特别激烈的推广节点。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一些企业利用这个节点,利用某一款产品,将价格击穿到底,发起价格战,让一些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的企业,无法应对。在这种情况的价格战中,有些企业通过价格战,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市场。是为了以后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四.长期参与价格战的企业,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价格战是企业短期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但长期价格战是任何企业做不到的。因为价格战意味着企业要牺牲利润,才能做到。当企业利润减少,就不会给客户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所以,有些参与价格战的品牌,直接标注一步到位的价格。也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售后服务之类的支撑。这样消费者虽然便宜购买了产品,但购买后发现售后服务不到位。也会慢慢产生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总结:

价格战是任何企业被迫发起的方式,想通过价格最直接的方式,让消费者立竿见影看到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本文完)


家林频道


打价格战也一定有输赢的。生产厂家的价格战取决于生产规模,规模越大胜算越高,生产规模大的厂家生产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人力消耗小。原材料消耗大,材料的采购价格更低。所以生产成本也就低,小规模厂家是很难有竞争优势的。 批发和零售的价格战也要取决于规模大小,经营规模大,销量就大,进货价格就会更低,并且厂家还有销量返点,规模大的商家和规模小的商家卖同样的价格,规模大的其实是赚的多的,采取薄利多销一样能生存,小规模的行吗?没有任何竞争力,打不起价格战的。 正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定律在商界同样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