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发现驴少了一只耳朵,士兵表示不是自己干的,为何将军不找凶手却下令筑城?

秉烛读春秋


自古为将者,不但要有超群绝伦的武艺,也要有过人的洞察力,总之看事情要先人好几步,能够知己知彼,又能够未卜先知。

驴耳朵被割是怎么回事?将军看见驴耳朵被割,又怎么预料到“大敌将至”呢?

故事的主人公叫司马楚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军,他生于两晋南北朝之际,是东晋宗室的名臣。

刘裕篡位后建立了刘宋,晋朝就灭亡了,刘裕跟其他开国皇帝一样,上位第一件事就是“照顾”前朝皇族人士,《资治通鉴》载:“诛翦宗室之有才望者”。唯独司马楚之幸免于难,司马楚之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八世孙,声望很高,所以被提为北魏一员大将。不过司马宗室的其他人好像没那么幸运,都被躲过杀戮的屠刀。

司马楚之征凉州、平仇池,后来又被派去征讨柔然。

这件事发生在司马大将军率军讨伐柔然的时候,不过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楚之不是先锋,也不是中军,而是后军押运粮草的负责人。

司马楚之和济阴公卢中山等督促军粮运输以接济大军,他跟部下有说有笑地例行检查柳树林附近的行军情况,士兵突然慌张来报说:报告将军,驴少了一只耳朵。

司马楚之觉得奇怪,他去检查了一下,回去想了片刻,瞬息神情凝重起来。他马上下令三军:停止行军,原地待命。过了一会他又下了军令:原地筑城!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此时将军的命令如同皇帝的圣旨,大家懵懂而坚决地执行着命令,不过他们对将军说,筑城要用到的材料不全,问怎么办?

原来筑城要用石头、原木、石灰、稻草,还需要鸡蛋、糯米,那么司马楚之是怎么解决材料问题的呢?

《北史》中有记载:“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司马楚之让士兵用柳条和泥巴筑城,不断往泥土和柳枝上加水,一座“模型”很快就建筑好了,矗立在那里。士兵心想:这个塑料“城墙”能挡住敌人的进攻吗?再说敌人在哪呢?真的不是臆想出来的?

第二天士兵对着一座被冰冻得坚固如铁的城池,惊得下巴颏差点掉了,这简直是一座“冰城”,准确地说是‘冰墙”。

果然,柔然的骑兵扑天盖地杀将过来,而司马楚之却好整以暇,带着士兵走上城头,谈笑风生,泰然自若。

我们知道骑兵惯用长枪,遇到冰墙阻挡,无法一跃而起杀入城内,更无法纵火烧粮。

兵贵神速,对柔然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截粮草讲究兵贵神速,晚了恐怕被后面赶来的北魏大军围剿,而冰墙的存在让快速进攻成为奢望,柔然只得狼狈离开。

事后士兵们都对司马楚之十分叹服,并问他怎么知道的?

司马楚之解释道,驴耳朵是柔然探子的信物,表示发现敌方粮草军队,是柔然的一个习俗。他对此了解很清楚,所以能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司马楚之洞悉事实,有智慧有谋略,知道敌人不会恋战,意在速战速决,这才能够取胜,说明他绝非一般人,而是一个军事天才。

就这样司马楚之在边境驻守了有20余年,功绩显著,死后褒赠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谥号贞王,陪葬金陵。


静说历史


这个故事呢,是有,道理呢,大家也都懂。

也就是当时有个将军叫做司马楚之,当时带着自己的军队往前线均匀里面运输粮草,结果这个时候旁边有的士兵在那里讨论说运输粮食炒了一个驴子突然少了一只耳朵,当时这个将军感到十分的奇怪,因此去询问自己手底下士兵说这个驴子到底是谁割掉了他的一只耳朵。

所有的士兵都回答这事儿绝对不是自己干的,但是这个驴子,他的伤口确实是刀割的,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司马楚之立刻命令自己手里驾驶并拿柳条和土,水,三样东西铸造城墙,士兵都感觉很奇怪,首先第一点天寒地冻的,这个时候拿水去造东西,这有点儿不合常理,天冷了水也凉,大家也不希望自己冻着,其次为什么突然建造这个城墙的,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过于小题大做了?

但是军令如山倒将军命令怎么看也只能这么干,因此手底下士兵赶紧聚拢到一块儿,把自己的粮草作为中心围起来了一座城市儿,拿柳条作为框架,拿土和水作为填充物,这样美铸造一层变泼上水,(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由于天气比较寒冷水立刻结冰,因此在这种极端条件之下立刻铸造起来一段城墙,就在这个时候敌方的骑兵追了上来。

这一段大家听的是不是特别觉得熟悉?没错,《三国演义》里面曾经就以这一段作为曹操对付马超的一种手段,当时由于渭水河边的城池被马超的军队给烧毁了,曹操想要把这个城池重新给建起来,结果半夜里面马超一直派军队过来袭击,最终无奈之下,曹操就拿水泼在这个城池上面,结果收获奇效。

泼水成冰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抖音里面经常会有这种泼水成冰的,也就是在东北烧一锅的沸腾的水,然后直接往空中抛撒,结果在空中全部拧成冰柱。

这么神奇的一个故事,需要一个前提,也就是这个将军为什么认为当时有敌人的骑兵要过来袭击呢?

这个奇兵是来自于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叫做柔然,这个民族究竟起源于哪里或者如何发展,我这里就不多做详述我们去说一下这个柔然它有一个特殊的民俗,或者一个军队里面的传统,也就是他习惯拿驴耳朵作为军队的信物。

也就是说当时军队里面如果想要证明你说的话,是真的拿一个驴的耳朵过来当做自己的信物,说起来这个驴也够可怜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情况,所以才让当时这支粮草部队的长官,也就是这个司马楚之,心里面提高了警惕。

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漩涡鸣人yy


答题者:理科男读历史。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光看题目,很多人都会一脸茫然,为何只是丢了一只驴耳朵,就要筑城呢?其实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故事的主人公是北魏时期的大臣,名为“司马楚之”。

根据《北史》所记载,这个司马楚之是晋朝晋宣帝的弟弟的八世孙,可以说他是出身于名门望族。

但是因为他的司马氏身份,他的青少年时期过的并不如意,因为当时南朝宋武帝刘裕正在清剿司马氏,他的叔父、哥哥均被杀,只有他逃了出来。

后来,他为了报仇聚集人马,北魏太武帝时期,被征召入朝。任命为安南大将军,还被封为琅邪王。

有一次,太武帝率兵亲征蠕蠕,所谓“蠕蠕”,就是柔然。柔然是草原上的部落,太武帝认为他们都是一些智力低下、不会思考的虫子,因此用“蠕蠕”来侮辱柔然。

魏朝从建立一开始就把柔然当作为大敌,所以这次太武帝亲征,必然是一场大战。

此次攻打柔然,司马楚之负责监督运输粮草。柔然听说太武帝亲征,而后有人献策,应该断绝他们的粮草,也就是先攻打司马楚之。

于是柔然就派探子前去打探军情,并割下了司马楚之军队中的一只驴耳朵。

很快,司马楚之发现了这只丢失耳朵的驴,询问一番后,立马命人砍树,将这些树围成一圈,并在其上泼水。

当时是冬天,水泼在树上,很快就结成了冰,而树木则变得坚不可摧。

等到柔然大军攻打这支运输队伍的时候,发现攻破不了这些树木,于是无功而返,司马楚之也因此立了一大功。

为何司马楚之仅凭借一只驴耳朵,就能判断有敌军来袭呢?

其实在柔然探子中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打探军情的时候,需要以敌军中的驴耳朵当作信物,证明自己前去打探情报,并且是可靠的情报。

因此司马楚之才能断定会有敌军偷袭,这才保住了粮草。


理科男读历史


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

主人公:司马楚之(390年~464年)

事件还原

这个故事发生在司马楚之出征凉州之时,讨伐对象为蠕蠕,也就是柔然。镇北将军大胜柔然之后,命令司马楚之押送粮草。

一天,押送粮草的士兵回营地,司马楚之检查事实离奇发现,运输粮草的一头驴,少了一只驴耳。当即大惊,遂问押运官。押运人员都不知道驴儿是何时所丢,并非本部士兵所为。

“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

此时的司马楚之思考片刻,说道:

“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北史》

史书记载的意思大概是:司马楚之询问驴耳去哪了?众将军不知情。司马楚之思考片刻后说,这必定是柔然斥候(探子、前锋)割去的,拿到柔然处验明事情真伪。司马楚之断言,不久后贼兵将至。

说道这里,有很多看客可能有些不解,为什么验明事情真伪要割去驴耳朵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古代斥候侦探敌军,回营复命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证,否则全军一旦因为错误讯息而调动,后果不堪设想。很多影视剧上也有这样的场景:斥候前去打探,回营复命时偷敌军衣物或者是敌军头盔、兵器等等,为自己的侦探结果佐证。

在这里,柔然探子割去驴耳,一来证明此地有北魏大军经过,二来证明此队伍为运粮队伍。(古代骑兵用马,运粮多用驴、骡,耐力好)

“乃伐柳为城,灌水令冻,城立而贼至,不可攻逼,乃走散。”——《北史》

作出判断的司马楚之单机立断,在行军地点选择地理位置偏好的地段,砍下柳枝,用泥沙混合,浇上水。经过一晚上冰冻,第二天坚不可摧,形成了一座简易围墙。

次日,柔然骑兵果然进犯,但是有了冰冻围墙的庇护,粮草得以保全,柔然骑兵在司马楚之居高临下的攻击中不能逼近,只能撤军。

事件分析

驴耳被割与司马楚之连夜建设冰墙有直接关联。因为驴耳被割,传递出了柔然截粮的讯号,司马楚之急中生智,建立冰墙。

这里大家或许有疑问,柔然人进兵,怎么会被小小的护粮队伍击退?其实大家要明白的是,柔然的截粮队伍多为骑兵,因为截粮讲究兵贵神速,规模一般不大。

其次,骑兵惯用长枪,建筑冰墙一来可以抵挡骑兵跃入粮车附近,纵火烧粮,二来可以抵挡骑兵长枪。

这一军事实践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三国时期,曹操与西凉马超对峙,马超骑兵长枪优势很大,曹操吃了很多亏。于是想出了浇筑冰墙的方法,马超未能占到便宜,不敢主动出击。司马楚之此方法只不过是沿用了曹操的战术,并且取得了成功。

结束语:笔者偶然间看到很多回答,不切实际。有的甚至说是司马楚之已经退进城池,还有人说是已经建立好了城门等设施。其实这是不现实的,一晚上时间怎么可能浇灌的出一座城池来。实际上司马楚之只是建设出了四面冰墙,保护粮车。柔然骑兵意在速战速决,如果迁延时久,北魏大军必定围剿,所以只能退去。这就是司马楚之审时度势的智慧。

【文 / 楚南青史君】

【若有观点,欢迎评论。点赞关注,感激涕零。】








楚南青史君


因为将军早年间曾经和北方的柔然部落接触过,他知道柔然部落的密探在打探军情时,习惯割一只驴子的耳朵回去,做打探的证明,所以他判断最近有柔然的探子混进军中,战事很可能马上就会发生。

所以他命令手下以最快的速度,筑起了一座坚城,以防止柔然部落的偷袭,果然不久后柔然的大军就兵临城下,但是好在司马楚之已经有了防备,所以整支军队最后毫发无损。


生活健康小知识999


战场上将军的作用是很大的,他是整个军队的主心骨,因此一个好的将军,必然是要有把控全局的能力,有高瞻远瞩的能力,有洞察先机的能力,而这样的一个将军必然也是久经沙场的,早就在沙场上经过了千锤百炼,其感知危险的能力也是相当强的。

而这样的能力在很多时候是能够争取主动而打赢一场战争的。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将军就是从一件小事中感觉到了危险,所以迅速作出判断,提前做好了准备,从而打赢了一场保卫战,避免了可能会有的大损失。这个将军就是司马懿弟弟的后代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未及弱冠之年,其父已经被参军所杀,而司马氏家族也被刘裕杀的差不多了。司马楚之只得北逃,在长社设立据点,聚集了万余人,打算向称帝的刘裕展开报复。为此刘裕还派出了刺客准备刺杀司马楚之。

不过说来也是司马楚之命大,刘裕派出的刺客沐谦并非冷血杀手,他在和司马楚之的接触中,深深的被司马楚之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两人不知不觉成了朋友。沐谦在决定要杀司马楚之的时候,谎称自己得了病,想将司马楚之骗到自己的住所,然后伺机行动。

司马楚之果然带着自己亲自熬的汤药去看望沐谦,沐谦大为感动,就告诉了司马楚之自己的身份,让司马楚之小心刘裕。司马楚之则反过来说服沐谦跟在自己身边做保镖。

司马楚之深感自己的力量想找刘裕报仇会比较困难,所以他在北魏初年归降了北魏,成为北魏的征南将军,而司马楚之带领下的民众也被妥善安排。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继位之后,司马楚之将自己的妻子留在邺城,然后自己入朝为官,当刘义隆准备北伐的时候,司马楚之被授予安南大将军屯军颍川,以迎击刘义隆的大军,后来打败了刘义隆的一支军队,攻下了滑台,俘虏了一万多人,为北魏立下了大功。

但是当司马楚之建议乘胜追击的时候,拓跋焘并没有同意,毕竟穷寇莫追,况且兵马劳顿,不宜继续进攻。不过拓跋焘还是很欣赏司马楚之的,后来司马楚之跟着拓跋焘御驾亲征凉州,还因为战功被赏赐了隶户一百。

拓跋焘征战的对象除了南方的刘宋王朝,还有北方的柔然,在一次拓跋焘出兵攻打柔然的时候,他派司马楚之和卢中山负责督运粮草。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中可以看出粮草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只有保证了粮草的正常供应,将士们在打仗的时候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毕竟谁也不想饿着肚子打仗。所以督运粮草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司马楚之自然不敢有一丝的马虎,对军中出现的任何情况都亲自过问,以保证不能出现任何意外,顺利运送粮草。

这样的谨慎还真就让司马楚之及时发现了问题,原来当时的镇北将军封杳因为犯事逃到了柔然那边,然后对柔然人建议,要想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可以选择攻打司马楚之的运粮队,只要截断了粮道,那么,拓跋焘的失败就指日可待。

柔然人接受了这个建议,立马让探子到司马楚之的军队中摸清运粮队的情况,几个探子查探完消息后将司马楚之军中几头驴的耳朵割了下来,带回去做个凭证。

而司马楚之每天都会派人不定时检查军中的情况,然后就有士兵发现了这个情况,几头驴子的耳朵居然被割了,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往往大事都是由小事引起来的,所以士兵们并没有忽略这件事,迅速报告给了司马楚之。

当士兵告诉司马楚之的时候,围在一起的几个将领都不明所以,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怎么驴子的耳朵会无缘无故被割了?难道是军中有士兵虐待驴子?

而司马楚之在听完士兵的报告后,面色凝重,他说:“一定是柔然人来打探消息了,这是他们带回去的凭证,这样看来,他们很快就会来攻击我们。”说完立刻吩咐下去,要求大家砍伐柳树,然后筑城,《魏书》是这样记载的:

“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也就是说司马楚之领着士兵伐柳筑城,然后灌水,其城坚固无比。等柔然派军队来攻打的时候,根本就攻不进去,更不用说毁了司马楚之运送的粮草了,最终只能溃散而去。

司马楚之因为提前感知到了危险,并及时筑城,让运粮队没有丝毫的损失,也就保证了拓跋焘的后勤供应,让拓跋焘能够一心一意攻打柔然,不得不说是真的很高明。后来司马楚之做了朔州刺史,在边关二十多年,为官清俭,是个难得的好官。


尚宫女史


这个故事有这着一个很大的军事眼光在里面,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

这件事情的主人公叫做司马楚之,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道的八世孙,他也是北魏时期的一员大将,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司马楚之,在北魏与柔然打仗时,负责往前线运输粮草,在古代,粮草可是出征军队的重中之重,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时,正值冬天,晚上时分,突然有一个士兵跟司马楚之汇报到,说有一只运输粮草的驴子,莫名其妙的少了一只耳朵,但是其它都没有任何损失。

司马楚之听后,很是疑惑,于是下令调查是不是自己士兵所为。经查后,发现并不是自己士兵所为。

当时,司马楚之便下令筑城,将士们听到也很是疑惑,认为司马楚之是不是在开玩笑,但是司马楚之却淡定的说到:“蠕蠕不久将至”。(蠕蠕是北魏对柔然的鄙视)

虽然疑惑,士兵们也立马行动起来,正常来讲筑城应该用石头、木材、稻草等等,但是此时寒冬腊月,外周围也只有柳树和旁边的一条小河。

于是司马楚之,命令士兵,以柳树和泥巴筑城,并在筑的同时不断往上面浇水,士兵们对于司马楚之的做法更是疑惑,但是将军命令不能不听啊,只能照做。

天亮还未亮,一座简易的城墙搭建而起,士兵们也开始恢复正常,开始休息。

可是正当天微微亮的时候,柔然的骑兵大军奔着司马楚之的运粮队伍杀了过来,本以为会杀北魏军队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等柔然骑兵到来的时候,他们却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

出现在柔然骑兵面前的是一座“冰城”,泥巴和柳条搭建的城墙,并不结实,但是随着不断地浇水,天气的寒冷,导致水都结成冰,使得城墙坚固无比。

城墙上的司马楚之,看着数量远远胜于自己的柔然骑兵,泰然若是,组织防守,柔然骑马发起进攻,但是在“冰城”面前,骑兵显得很无奈,而且占不到任何便宜。

由于柔然骑兵是突袭,并没有带任何的攻城器械,只好退去。

柔然骑兵离开之后,士兵们对司马楚之表示佩服,纷纷询问司马楚之原因。

司马楚之解释道:“柔然的探子,发现了我们的运粮部队,但是要把消息传回去,必须要带一个信物回去,而驴耳朵就是探子的信物”。

士兵们又问司马楚之,筑城之时为什么要浇水呢?

司马楚之说到:“在北方平原,对于骑兵来说我们就是小菜一碟,即使我们发现他们,筑起城墙也不会太高,但是浇水,可以让城墙变得坚固而且光滑,对于没有攻城器械的骑兵来说,想要击败我们简直是痴人说梦”。

说到这里,士兵们都纷纷表示将军真是神人。

司马楚之的眼光,可以说非常独特,当时北魏皇帝拓跋焘的得知此事,大大嘉奖了司马楚之。

可以说一个小小的细节,决定整个战局的成败。


历史文武君


为将者,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将会错失很多的战机,而且稍有犹豫,机会就会稍纵即逝。

如果单从少了一只驴耳,就下令筑城,让我们现在看,是不是一脸发懵。因为二者毫无联系,风马牛不相及。

就有人从发现驴少了一只耳朵,做出了准确判断,避免了一场被敌军突袭的危机。不得不让人叹服。

此人是谁?到底发生了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东晋被刘宋所灭。司马宗室几乎被刘宋灭族,但有一人逃脱,他就是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他是晋宣帝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八世孙。

东晋被灭后,他投靠了视东晋为正统的北魏,并因表现出色,屡立战功而被重用,封为镇北将军。

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

在征讨柔然时,他负责押运粮草。有一天他把部队驻扎在路边的柳林旁,沿途进行巡视。

忽闻几个士兵在小声议论,说军中有只驴子莫名少了耳朵。这换做别人根本引不起注意,别说驴子就是士兵少只耳朵,又有何大惊小怪?

可是司马楚之却从中嗅到了危险信号,他赶紧下令,让士兵用柳枝和土筑城,这让士兵们莫名其妙,不知其何用意。但军令难为,只得照做。

也有人在窃窃私语,用柳枝和土筑的城不就是个样子吗?根本不堪一击。

我们都知道若想让城池固若金汤,筑城的材料就要非常讲究,以往都用糯米和鸡蛋清浇筑。


司马楚之让士兵边筑边往上浇大量的水,当时是数九寒天,待到城池筑好,水早已结成冰,所以城池非常坚固。

就在这时,柔然的骑兵来突袭了。他们对这座冰城毫无办法,强攻几次都不得,只得灰溜溜的撤退了。

士兵们觉得司马楚之太神了,便问你如何判断出他们的骑兵会来突袭?

司马楚之说,我听你们议论驴子少了一只耳朵,这是柔然的探子探得了我们押运粮草的信息,为了证明他们探得的信息真实,所以割下驴子耳朵作为证据带回去了。

柔然得到情报后,肯定会派骑兵来突袭。而我们在平原上不是骑兵的对手,肯定会吃亏,所以我才会下令筑城。但我们没有别的材料,只得就地取材,光柳枝肯定不牢固,我借助天寒,让你们大量浇水,水一结冰这城池就很牢固了。

我们有了坚固的城池,他们的骑兵也不易攻下,就算他们围困,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在城池里有充足的粮食。

这判断丝丝入扣,简直太让人叹服了。

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褒赠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谥号贞王,陪葬金陵。


说史听涛


一只驴耳朵隐藏大军机,这个将军料事如神,成功退敌。

由于柔然族长期骚扰北魏边境,北魏皇帝拓跋焘从光始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49年)的25年间,共13次率军进攻柔然,关于这件事就是在攻打柔然时发生的。

在一次攻打柔然时,北魏皇帝拓跋焘令大臣司马楚负责后勤,运送粮草。司马楚之就是这件事的重要角色,他是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太常司马馗八世孙,此人心思缜密,做事果断。

司马楚之在17岁时,他的父亲司马荣死了,他在运送父亲尸体的途中,刘裕(刘邦弟弟的二十二世孙)正在诛杀宗室大臣,司马楚之逃亡,后来投奔北魏,得到北魏皇帝的重用。



在北魏和柔然正在交战时,北魏有个叫封沓的将军当了叛徒,他给柔然出主意说,只要在北魏军队的粮草上做文章,断了他们的粮草,北魏就会不战而降。他的这个主意让柔然愉快地采纳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柔然派探子混入司马楚之的粮草大营。当时司马楚之率领的粮草队在一个隐秘的柳树林附近驻扎。这名探子仔细观察,熟悉了粮草存放的位置及出入口,还有士兵的作息时间等等。他为了向柔然领导证实自己的功劳,就把魏军的一只驴耳朵给割了下来,偷偷地踹在怀里溜走了。留下那只驴子在那里悲鸣。


这只驴子的叫声引来了魏军的警惕,有一名士兵发现这只驴子少了只耳朵,他飞快地跑到司马楚之面前汇报。司马楚之稍思片刻,下了一道命令,让士兵全部行动起来,快速筑城,军令如山违者重罚。

司马楚之带领士兵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负责运土,一部分负责砍柳树枝条,一部分人负责运水。他们用水和泥,把柳枝放在和好泥土里,层层叠加,柳枝起到钢筋的作用,使城墙更加结实,而且建设的速度更快。等城墙建好后,司马楚之令士兵用水往城墙上浇。当时是冬天,不一会城墙就结了厚厚的冰,就这样一个冰墙筑好了,就连城墙外的地面也被冰覆盖,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当时有好多士兵百思不解。还没等大家讨论出这道城墙的作用,柔然的大队铁骑就迅猛而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坚固、冰冷、滑溜溜的城墙时,抓耳挠腮想尽一切办法也攻不进去,好多士兵还未走到城墙就滑倒摔得鼻青脸肿。最后柔然大军只好望墙兴叹,不战而退。

司马楚之手下的部将士兵这下开了眼,他们纷纷赞叹司马楚之的智慧和料事如神的才能。司马楚之告知士兵们,是那只驴耳朵让自己判断出军营里出现了柔然探子,从而得知柔然大军要来抢夺粮草。拓跋焘得知这件事后重重地赞赏了他,对他更加重用。司马楚之官至征南将军、荆州刺史、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封琅琊王。他一生清廉,被人赞扬。

司马楚之为了北魏的安全,在边疆守卫了20多年,和平五年薨,终年75岁,褒赠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谥号贞王,陪葬金陵。

关于驴耳朵这件事记载在《北史》里:

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蠕蠕乃遣奸觇入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楚之曰:“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小姐姐讲史


这件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这时候的司马家已经破败,司马楚之便是司马家一位后人,虽然没太多名气,但却也继承了司马家脑袋好的传统。

因为刘宋灭亡了司马家,司马楚之只好跑到北魏寻求庇护,做一名将军,此时的北魏,敌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北方的柔然,另一个就是南方的刘宋。


一日,司马楚之正在率兵北进,忽然发现军中一毛驴失去了一只耳朵,此事甚为蹊跷,若是不仔细判断,自然不能了解到个中原因,只当是偶然事件弃之不顾。

司马楚之招来军士询问情况,为何一毛驴会少一只耳朵,众人皆不解,司马楚之当然也不懂,但在略一思索以后,司马楚之发现了其中原因。

驴为中原特有物种,不生于北方游牧民族猎场,而深刻了解敌人脾性的司马楚之还知道另外一件事,那便是柔然侦察兵,若是搜集到了某些情报,就会带走信物,回去禀报的时候,就会拿出信物,证明情报的真实性。

比如在这个故事中,柔然间谍收集到了司马楚之军队的动向,便割下了驴耳,以此作为信物,证明这件情报正是从北魏带出,情报正确性不需要怀疑。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楚之军中的驴子还少了一只耳朵,这不正说明间谍已经将情报准确无误的传递到了柔然?如此一来,柔然骑兵片刻便至,司马楚之手底下这些兵力很可能会因为情报泄露全军覆没,必须及早防备才是。



出于这样的目的,司马楚之下令全军立即停止前进,并且所有人将柳条与泥土掺杂起来,用作修筑城墙的原材料。

掺杂了柳条的泥土,士兵再向其上泼洒凉水,当时正直寒冬腊月,白天泼洒了冷水,等到夜晚,这些泼洒了冷水的泥土会将枝条紧紧包裹其中,形成一夜建成的,一次性的,坚不可摧的可靠城墙。

司马楚之的预测最终成真,柔然果真派遣骑兵袭击司马楚之,而司马楚之也利用一夜建成的城墙,不仅抵御住了柔然骑兵的进攻,更是反戈一击,让对方损失惨重。

本身只是一条毛驴失去了一只耳朵的事情,在普通人看来,虽然这件事也是略显怪异,但也不会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心思,而司马楚之则不然,不仅判断出了柔然骑兵将至,更是 一夜建造出了一座能够抵御强敌的堡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