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崛起的秘密:照搬〝满洲国〞经济发展模式

题记:东亚新兴经济体之所以快速发展,离不开满洲这个巨大的新试验场―――林志宏《满洲国――潜入时间的长河,再现历史的讽刺》

韩国和日本经济崛起的总设计师,都与伪满洲国有着深厚的渊源。领导韩国经济崛起的朴正熙,和在日本经济崛起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岸信介,职业生涯的早期都在伪满度过。岸信介是主导伪满经济发展五人团的首脑,使伪满从落后的工业区,成长为整个亚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曾高居亚洲第一,超过了宗主国日本,仅次于美国,苏联和英国,居全球第四。

〝满洲国〞震撼人心的经济成就,让在伪满工作的朝鲜人印象深刻,韩国学者申荣雨在《满洲纪行》中这样记载:

  • 这里全是欧美式住宅,几乎都是两层或三层的小洋楼,水道和瓦斯的使用早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还有儿童游乐场等现代化设施,而且住宅周围全部围上了防护网,只要轻轻按下电源开关,无论什么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防范。


韩国经济崛起的秘密:照搬〝满洲国〞经济发展模式


(图:1930年,抚顺市居民区)

申荣雨记载的,其实只是伪满三线城市抚顺。而拥有大量现代代设施的长春和哈尔滨,则把绝大多数的亚洲城市远远抛到了后面。1928年,哈尔滨就拥有外国商业机构1809家,沈阳则开通了同欧洲和北美的业务。1943年,伪满公路总里程为6万公里,而1949年前,中华民国全国总公路里程,也不过5·09公里。1945年,伪满拥有铁路总长15479公里,而直到1949年前,中华民国拥有铁路才不过22000公里。大连机车厂在1940年就制造出了运营时速达130公里的SL――7客运列车,往返大连和长春,同今天的特快列车速度不相上下。

根据中华民国的统计数据,至1943年秋,伪满依靠中国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93%的钢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机械,78%的电力。尽管这庞大的工业设施,绝大部分都被苏联军队拆除抢走,但仍给东北重工业打下坚实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东北一直是新中国基础设施最好,重工业最发达,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一:韩国人的伪满渊源。

伪满洲国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亚洲最发达经济体,与日本对伪满的重视有关。岸信介的叔父,当时的外务大臣松冈洋右认为:〝满洲就是日本帝国的生命之源。〞牢牢控制住满洲,作为战略物资的输出地,和日本移民的新大陆,是日本的基本国策。于是一大批日本技术官僚来到伪满,同时到来的,还有朝鲜人,他们以日本帝国臣民的身份,来到东北这块充满活力的希望之地寻找机会,其中就包括在韩国经济腾飞中扮演关健角色的朴正熙,当时的名字叫高木正雄。

1940年4月,朴正熙从伪满新京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傅仪赠送的一块金表。之后分配到齐齐哈尔关东军中任见习军官,3个月后又进入热河省伪满部队任中尉。1946年,被中华民国遣送回国。

1948年,朴正熙秘密成立以伪满军校同学为主要班底的革命组织。1961年,朴正熙发动政变,成立〝国家重建最高会议〞,作为国家临时最高权力机关,朴担任议长,副议长则是他满洲军校的同学李周一。在国家重建最高会议的九名常委中,四位来自满洲军校。他在满洲军校的同学或校友尹泰日,朴林恒,崔昌彦,崔周钟,方国哲都在新政府中担任要职。

在朴正熙遇刺后,接替他总统位置的崔圭夏,是〝满洲国〞大同学院的毕业生。至卢泰愚时代,他的总理姜英勋,曾就读于伪满最高学府建国大学(长春大学的前身)。

韩国经济崛起的秘密:照搬〝满洲国〞经济发展模式


(图:伪满洲建国大学的国际学生:长春大学前身)

所谓〝满洲经验〞或〝满洲人脉〞,是指二战结束前,相当多的日韩精英曾在伪满学习,从军和从政,他们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就是满洲度过的。回国后,他们掌握要职,借鉴〝满洲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满洲国〞经济发展模式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朴正熙和他的经济内阁,面对一穷二白的韩国,直接的经验就是〝满洲模式〞。他们对满洲的繁华印象深刻。朴正熙认为,满洲模式,才是他心中现代化建设的样板。东京大学教授姜尚中在他《大日本·满洲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讲述强人政治和统制经济如何影响日韩,他认为:

  • 朴正熙透过集权式军事独裁,反共式国民整合,国防产出相关的重化学工业,重度的官僚主义等,创造出〝管控式资本主义〞,这些都与满洲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样看来,满洲国的〝统制经济试验场〞,为隔着海峡相望的两国之〝重生〞,开发独裁式的统治以达成国家现代化,投下了巨大的险影。

由宫崎正义和岸信介协力打造的满洲经济模式,它又有哪些特点,《大日本·满洲帝国的遗产》中总结道:

  • 由政府统一规划,极力支持财阀企业,以垄断公司的模式经营,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韩国经济崛起的秘密:照搬〝满洲国〞经济发展模式


(图:书籍《大日本·满洲帝国的遗产》封面。作者:姜尚中,玄武岩)

朴正熙把这种〝统制〞经济模式用到了极致,几乎完全照搬满洲经验。同当年的满洲国一样,当时的韩国也是一穷二白。在一张白纸上,更容易画出完美的图画。当年的日本人,正是把那样的满洲,当作新经济的试验场。岸信介认为:

  • 满洲落后的经济无力独自支撑经济发展,唯有依靠日本,对前资本主义进行修正,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由国家主导发展。

满洲第一垄断企业巨头〝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1937年12月建立。由〝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和〝日本产业〞共同出资,参予投资钢铁,煤炭,制铜,水泥,化工等。在这些垄断企业的驱动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使东北拥有东亚最发达的现代文明。

这就是朴正熙要的模式。

在国家统制下,通过计划经济和大量投资相结合,一举建立钢铁化工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动用国家资源向特定公司投资,使之拥有充足的扩张资本。在朴正熙执政的18年中,一共制定了4个五年计划。与计划经济结合,三星,现代,LG等企业,都得到了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巨无霸公司,其投资的石油,钢铁,机械,汽车,水泥,造船等产业都日益壮大,并孵化出发达的轻工业,为国家赚来巨额外汇。今天,这些财阀在全球巨大的竞争力,完全是朴正熙时代打下的基础。

韩国经济崛起的秘密:照搬〝满洲国〞经济发展模式


(图:韩国前总统:朴正熙)

美国东亚问题专家查莫斯·约翰逊在《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中,把这种从满洲试验田借鉴的经济模式,称为日韩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知名学者林志宏在《满洲国――潜入时间的长河,再现历史的讽刺》一书中指出:

  • 〝东亚新兴经济体之所以快速发展,在于二战后东亚经济体的高效益官僚所起的作用。但谈及历史脉胳,就离不开满洲这个巨大的新试验场。〞

1961年,朴正熙发动5·16政变时,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每年100美元,只有菲律宾的一半,是亚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到1979年,韩国人均年产值是1745美元,为菲律宾的3倍。到90年代,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132倍

一脚踏进发达国家门槛。韩国的轻重工业在全球都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人类经济史上从未见过如此快速的增长,国际媒体称之为〝汉江奇迹〞

韩国经济崛起的秘密:照搬〝满洲国〞经济发展模式


(图:韩国三星公司大楼)

结语:伪满洲国的繁荣因苏联对东北工业设施的大肆抢劫而停滞,但它留下的遗产仍然非常丰厚,完整的基础设施和一大批技术工人,在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一直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更重要的是,〝满洲国〞的经济设计师岸信介,和〝满洲国〞官员朴正熙,回国后掌握实权,把满洲经济发展的模式,移值到自已国家,使这种模式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岸信介的外甥安倍晋三,和朴正熙的女儿朴槿惠,也接过了先辈的旗帜。回朔到建国初,中国设立新机构〝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统筹全国的经济工作,首任计委主任是长期在东北任职的高岗。计委刚成立时,接管了国务院的大部分工作,周总理仅管外交。这背后是否有旧满洲经济模式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今天,西方经济学家,把中日韩经济模式统称为〝东亚模式〞。这种有着旧满洲烙印的经济模式,在经济发展之初,有着强大的效益,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东亚模式〞是否会显出惰性,就象今天日本遇到的问题?

但伪满经济模式波澜壮阔的试验和实践,无疑是东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注:欢迎朋友们加我关注,踊跃讨论,我会非常感激,这是我今后努力创作的动力。谢谢大家!)

《大日本·满洲帝国的遗产》,作者:姜尚中,玄武岩

《满洲国――潜入时间的长河,再现历史的讽刺》,作者:张志宏

岸信介与朴正熙》,作者:姜尚中,玄武岩

《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作者:查莫斯·约翰逊

《满洲国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作者:岸信介

《韩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满洲认识研究》,作者:秦亚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