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怎麼來的,有何深意?

唐初名相虞世南有句名言,“不學易,不可為將相”,說的就是中國古老的《易經》,它由太極八卦、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以及孔子所作“十翼”幾部分構成。

《易經》跟其他典籍不一樣,它完全是站在自然的、客觀的角度來闡述天道,而後“推天道以明人事”,用以指導社會和人生。這部經書就像一座寶山,只要走進去,絕不會空手而歸。

每天學點《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怎麼來的,有何深意?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易經·繫辭傳》當中的一句話,只有7個字,卻是《易經》精髓所在,如下:

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概念,先秦的道家有,儒家也有,法、墨、陰陽、縱橫各家也都有,關於“道”的解釋很多,沒有哪個解釋比這七個字更貼切、更準確的了。

所謂“大道至簡”,道,其實就是陰陽二氣的轉化。充分理解了這一點,學易才算上了道。

“陰陽”的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每天學點《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怎麼來的,有何深意?

中華先民,或者直接說伏羲吧,伏羲生活的時代,在今天看來非常原始,但正因為原始,他才能更深切地感受自然,“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而他最先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是季節的變換、天氣的陰晴冷暖!

在長年累月對陰陽二氣轉化規律的感受、感悟中,伏羲逐漸形成了“陰陽”這個概念,並且製作了八卦,所以伏羲又被稱為“人文始祖”。

每天學點《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怎麼來的,有何深意?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天氣一天天變暖了,”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說的一句話,這其實就是在描述陰陽的轉化。

所謂“變暖”,就是陽氣在增加,陰氣在減少,但你知道這種“陽長陰消”的變化,是從哪一天開始的嗎?

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立春,還是春分?

春暖花開,這是一般人的認識。

然而,既不是立春也不是春分,而是冬至!

每天學點《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怎麼來的,有何深意?

冬至,這可是數九嚴寒的開始啊?沒錯,但陽長陰消、天氣真正轉暖,也是從這一天開始的!

在《易經》六十四卦裡,冬至對應的是復卦,叫“一陽來複”,又叫“冬至一陽生”。

同理,夏至是三伏天的開始,同時也是陰長陽消的起點,這叫“夏至一陰生”,對應《易經》中的“姤卦”。

我們看陰陽魚中的白點和黑點,就意味著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每天學點《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怎麼來的,有何深意?

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二十四節氣太重要了,這個是從《易經》中演化來的。如果不懂二十四節氣的特點,農民是種不好莊稼的,農民種不好莊稼,所有人都要跟著捱餓。

所以,懂得陰陽之氣的轉化,才能搞好生產,“倉廩實而後知禮節”,搞好了生產,才能管理好國家。同時,古代行軍打仗,將領們對天文、地理都得十分精通,這些學問,也都是從《易經》裡演化來的。

“不學易,不可為將相”,你能說這是句虛話嗎?

每天學點《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怎麼來的,有何深意?

推天道以明人事

那麼,知道“一陰一陽之謂道”,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用呢?

太有用了!

打個比方,一位著名企業家曾經說過:永遠要在形勢最好的時候改革!

就像天氣最冷的時候,已開始變暖了;天氣最暖的時候,其實也開始變冷了。

不管學沒學過《易經》,有這樣的思維,做企業沒有做不好的。

為什麼層次越高的人,對《易經》《道德經》越感興趣,就因為這裡面有他們需要的東西,也就是“道”這個層面的東西。

而對一般人來說,用陰陽觀點來看待問題,就不容易產生偏執,遇事想得開,活得就更通透。

反觀生活中有些人,你就發現很難跟他們交流,他們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的,自己想到的就是對的,你跟他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這就是典型的缺少陰陽思維。

每天學點《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怎麼來的,有何深意?

小結

生活中的好與壞、利與弊、貧與富、苦與樂等等,這些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在相互轉化中,凡事不執著於一端,而注意觀察轉化的趨勢,向好的方向推動它,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給我們最大的啟發。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