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加热消毒杀菌后,死了的细菌变成了什么?

处世悟道


在某问答平台上,有一位童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食物加热消毒后,死了细菌变成了什么?

这还有问吗?当然是细菌的尸体了。

好吧别打我,只是开个玩笑,现在让我来认真地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有机分子的耐热水平如何?

提问中限定了食物,所以我们自然不能算明火消毒,当然咱还是可以顺便说一下,一般来说蜡烛的明火是大约600℃,这是生命不能承受的温度,没有任何有机分子可以在这个温度下幸存。

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碳基生命星球,有机物都是以碳原子作为化学键连接的中心,而碳碳间的化学键并不强,通常在300℃以上就会断裂;碳氢键更弱,在大约200℃时就会断裂,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碳化。

当然了,因为限定了食物,我们自然是不能将其加热到碳化,那么所谓的高温通常也不会超过水法烹饪的上限,也就是大约120℃。在这个温度下的灭菌消毒讲究的是概率,通常的说法是“在XX温度下可以存活XX分钟”或者“XX分钟后可以有效消毒”。因为有机分子的分解与核裂变一样,也有半衰期,高温可以有效缩短半衰期,而如果时间足够长,就算是常温有机分子最终也会被分解。

最耐热的生命哪里找?

好的,为了研究食物的消毒,我们要从目前所知的微生物入手,从这个世上最耐高温的细菌病毒身上找线索。

细菌的耐热能力其实并不强,通常60℃就足以消灭绝大多数细菌,根据这个现象,法国微生物鼻祖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于1862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可以在不沸腾的情况下灭菌,保留更多营养。

在这里我提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它本身其实并不耐热,但是在遇到恶劣环境时会退化成一个小小的芽孢,能承受121℃下长达20分钟的消毒,而医学消毒通常是121℃下30分钟,可以说已经相当强悍了。

而自然界中最耐高温的微生物当属古菌,这些不是“古代细菌”的微生物是我们真核生物细胞框架的来源,在如今的世界中占领了细菌难以涉足的高盐、高压、高温等极端环境,比如天然盐湖、温泉甚至是海底火山。特别是在后者的环境中,我们找到了很多突破人类认知极限的生命,比如烟孔火叶菌(Pyrolobus fumarii ),这种超嗜热古菌的日常生活环境是400倍大气压,高达113℃的大西洋海底火山热液口。

而2003年发现的一种被命名为“Strain121”的超嗜热古菌更是夸张,它的名字正反映了其实力,121℃下该菌依然可以正常繁殖,医学消毒对其完全失去了意义,在没有食物供应的情况下Strain121可以在医用高压釜中苟10个小时……

不过这是特殊情况,要知道超嗜热古菌一旦进入低于80℃的环境中就会被“冻僵”,失去生命活性,因而对人类没有任何威胁。

最终的王者属于病毒!但是不要误会了,通常病毒都很脆弱,远不如细菌耐艹,这位“王者”骨骼清奇,完全没有遗传物质,是纯粹的蛋白质。

没错,它就是臭名远扬,引发疯牛病的朊病毒。

朊病毒拥有极强的消毒抗性,不仅无视紫外线、酒精、消毒水等常见消毒方式,也同样不把121℃的高压釜放在眼中,能轻松畅游4个小时依旧活蹦乱跳,只有将温度加到134℃以上才能在20分钟内消灭朊病毒,别看温度只上升了13℃,气压增长量可是前者的150%呢,通常的家用高压锅工作温度也就只有110℃。

消毒到底破坏了什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细菌能承受温度的极限一定不是DNA决定的,因为在121℃下“Strain121”尚且能正常繁殖,可见DNA的热稳定性相当不错,于是我们就只能将目光放在蛋白质上了。

那同样是蛋白质,为什么朊病毒如此刚,而普通细菌病毒却如此不堪一击呢?

这是因为朊病毒本质上我们体细胞内的一种正常蛋白质“朊蛋白”的“变形”,这被称为“异常折叠”。朊蛋白的β-折叠只占3%,而在朊病毒中占43%,这种异常的结构导致单体朊病毒就如同鲁班锁的零件,很容易层层相扣,拼成一个极稳定的大团子。

所以我们知道了一个事实,蛋白质在满足特定空间结构时,就可以很稳定,那么是什么让多数蛋白质如此脆弱,正如蛋清一烫就白呢?

答案还是蛋白质折叠方式,被称为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稳定;剩下的简单来说就是氨基酸链在空间中不同级别的、复杂的三维结构。其中二级相对稳定,三、四级比较不稳定,只需一点点刺激就会被改变,上面提到的β-折叠就属于二级结构。蛋白质近乎无穷的功能正是其近乎无限的空间结构的功劳。

一般的消毒方案都属于改变蛋白质的三、四级结构,烹饪级的“高温”亦是如此。空间结构改变后蛋白质就会失去原有的功能,也就是“失活”。所以被消毒的细菌其实也就是蛋白质“变形”的细菌,有些甚至还可以保持完整的结构,但内部已经“停工”了,是名符其实的“细菌尸体”。

当然,如果你将被消毒的食物密封静置,细菌的大分子就会被时间慢慢分解,变成更细碎的有机分子。

这就是细菌被消灭的故事了,我是酋知鱼,一条不滥消毒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


酋知鱼


食物在加热时会有大量的细菌死亡,细菌死后变成蛋白质,也就是我们吃的食物。下面具体来讨论一下:

我们所看到的细菌的样子“死了的细菌变成了什么?”

  • 在宏观层面上以人眼来观察细菌;大家都看见过发霉和腐烂的食物,食物长期放置在室温条件下就很容易滋生细菌,如发霉的面包上面的坏掉的部分,就是大量菌类滋生聚集的结果(虽然是真菌),还有在我们人类的身体里就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而且我们的大便里面大部分都是已经死掉的细菌。
  • 在微观层面上我们借助显微镜在化学试剂的染色下也能清楚的观察到细菌的尸体,由于细菌体内大部分是水(一般在80%~90%以上),所以直接观察不出来,需要用染料来染色才能观察(我记得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在学校做过类似的染色的实验),经过染色后的细胞已经死亡,细菌形态各异有杆形、球形等,部分细菌染色后形态就发生变化了。

食物加热后细菌真的死了吗,是不是可以放心吃了?

  • 一般食物在100℃的温度下,1~2分钟即完成细菌消毒,但并非所有细菌都被灭杀,许多细菌的细菌芽胞极其耐热,一般加热法不能把它杀死(在121℃,30min才能把芽孢杀死),细菌在繁殖时会产生有毒的代谢物,高温很难灭杀,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食物中毒和癌症。
  • 胃酸作为强酸能杀死大部分的细菌,但是部分细菌的耐酸性很强,如乳杆菌就可以在ph为3.0打环境下生存。

总结:

食物在高温加热消毒后,食物中的细菌被灭杀会变成营养物质,我们吃的食物中包括平时喝的水里面都有细菌,而人的身体里面的消化系统对于大部分的细菌都能有效的灭杀,对于其他它的细菌就需要靠我们对于食物的辨别和处理了,对于表面上已经腐败的食物坚决不要使用,食物在储存时最好放入冰箱冷藏,对于熟食最好覆上保鲜膜,肉类在容易携带大量细菌,在食用时一定要充分加热。

附图食物的保存方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大象lx


食物加热到一定温度,大量细菌会死亡,变成蛋白质,营养物质。

带有芽孢的细菌,芽孢残留。

食物在100℃的温度下,1~2分钟即完成细菌消毒。但细菌芽胞则须较长时间,芽孢极耐热,一般加热法不能把它杀死,它萌发成营养细胞后大量繁殖,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因此需要用高温灭菌法(121℃,30min)把芽孢杀死,才能使食品长期保存



吾不知叔



细菌生命周期由停滞期、繁殖期、稳定期和死亡期组成。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对这个周期有很大影响。 细菌不会在停滞期生长。然而,它们确实适应环境并进行代谢,即产生分裂所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它们开始复制自己的DNA,如果环境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停滞期可能会很短。然后细菌将进入它们生命的下一阶段。



在繁殖期,细菌繁殖迅速,甚至呈指数增长。在最佳条件下,最快的细菌可以在15分钟内加倍,有的细菌需要几天时间。 在细菌中,DNA复制漂移到膜的另一侧。然后细菌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的“子细胞”,开始重新分裂。这个过程被称为二元裂变。

在稳定期,细菌生长减少。由于废物的积累和空间的缺乏,细菌无法维持繁殖。然而,如果细菌转移到另一个培养物,快速生长可能会恢复。



在死亡期,细菌失去了所有的繁殖能力,这成为它们的丧钟。像对繁殖期一样,细菌死亡可能与它们的生长速度一样快。 人类身上有这么多细菌。细菌的寿命非常短。它们一定一直在死亡,在我们周围留下数万亿具细菌尸体。


尸体的气味是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产生的降解产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将尸体用作食物。 所以基本上你闻到的是细菌。 如果细菌被加热死亡,它们倾向于溶解,也就是说,它们破裂,分子与周围环境混合。所以它们不会留下尸体。可能存在脂质残留物(其膜的一部分),但通常会被其他细菌快速利用。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上亿个细菌的尸体有米粒大么,煮熟本来就是一种杀菌的过程,加热使细菌的核蛋白变性,正常人胃肠道也是存在细菌的,正常菌群,所以如果人有病没病经常吃抗生素的话,会打破正常菌群容易二重感染 万事都是一分为二的,就是看这个度,希望对你有用



剪硬手


因为食物加热消毒杀菌后,有的细菌耐高温,如能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的肉毒杆菌。其菌芽孢在100摄氏度的沸水中,仍能生存5个多小时。有的细菌虽然被杀死,但它在食物中繁殖时所产生的毒素,或死菌本身的毒素。并不能完全被沸水破坏。所以,变坏了的食物就是蒸煮再吃,也食使人中毒。





红枫188082846


大家好,我是一个头条创作者,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提问,在答题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关于细菌死后会怎么样。这个不难理解,想像一下动物的冬眠状态。细菌的失活差不多就是这种状态。

细菌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像动物冬眠一样,基本停止甚至完全停止生命活动,进入休眠状态,这就是细菌的失活。

例如,在零度左右的温度下,细菌细胞内的各种酶会停止或基本停止活动,细胞的生命活动就基本停止了,细胞就进入休眠状态了。其他还有许多情况下,细菌也可以进入休眠状态。

如市场上出售的“活性干酵母”,就是酵母细胞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干燥、存在某些保护性物质)进入了休眠状态。

细菌菌种保藏中有一种“沙土管保藏法”,也是在半真空缺氧干燥的条件下,使细菌进入休眠状态。这种方法可使菌种保藏数十年不死亡。

另外,迅速冷冻也能使细菌失活,但不一定死亡。温度恢复后,大多数细菌也会恢复活力。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头条,头条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每天欢乐搞笑达人


首先,你要明白细菌的成分,细菌的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是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某些细菌特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包括细菌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无论是哪个结构?都是脂质,肽链,纤维素等脂肪和蛋白质组成,和我们吃的鸡蛋,肉等是一样的物质,所以说加热杀死后,不用担心!


家乡的趣闻


当然是死细菌,要么细胞膜破裂,或者DNA断裂,还有就是所有的蛋白质全部变形,失去功能,不再具有继续活动和继续分裂的能力,就是死细菌了,吃进消化道会跟食物一样被消化成各种可吸收的营养成分。


二两


我不知道头条会让这样的问题出现,太幼稚了,这样的的问题应该问当地的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真是无稽之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