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载因贪污64吨胡椒粉招来灭门之灾,唐朝64吨胡椒粉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欢乐小圆熊


唐朝一个飞扬拔扈的权臣,囤积大量胡椒成为贪腐罪证?现在看起来是不是很意外?当然了元载贪污的不只是胡椒,但为什么要囤积64吨之多?几辈子也吃不完呀!就因为现在冒似不起眼的胡椒在古代是堪比黄金的硬通货。

胡椒有多硬?

在唐朝,胡椒可以当钱用,比黄金还好使。有句话叫,千金易得,半两胡椒难求。晋朝时,胡椒就从西域传入中国。唐朝时,民富国强,胡椒开始成为全民追捧的奢侈品。

但是这玩意,在大唐不产出,只在东南亚热带种植,需要胡人商人倒好几手万里迢迢从西域运过来,这就是希罕物,物以稀为贵。

人们为什么追捧胡椒呢?

在古代(宋代、元代之前),北方的吃的最多肉类是什么肉?羊肉。羊肉有什么特点?腥膻味很重。所以对辛辣类的香料用量很大,姜、茱萸、胡椒就是辛辣三绝。姜不够辣,茱萸吃多有害,辣椒需要明朝才进入中国人食谱,胡椒则成为当时辛辣里面的“香料之王”。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现在有钱人怎么炫富嘚瑟?开两啤82年的拉菲。唐朝人怎么炫富嘚瑟?煮肉时放二两胡椒,喝茶时捏两粒胡椒。能享用胡椒是唐代有钱人标准的“时尚”,就跟现有钱人开个保时捷上街打人一回事。

胡椒究竟是有多奢侈?

前面说了胡椒在唐代可以当钱用,当然跟黄金有个兑换比率。不同时期有所浮动,差不多是50:1到90:1之间。什么概念呢?便宜时候,1克黄金换90克胡椒;贵的时候,1克只能换50克胡椒,捏十几粒胡椒就能换一个金戒指喽。

大贪官元载,囤积800石胡椒约合64吨,数学好的可以具体去算算。总之,遇到好行情能兑换一吨左右黄金(一吨黄金得三亿块吧)。胡椒的确在古代很值钱也很遭人待见,直到宋代和明代都有拿胡椒给官员发俸禄的记载。古代相当长时间里,胡椒那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享用的,平头老百姓只能是听过没见过。

胡椒什么时候成为大众能享用的调味品?

那要感谢明成祖朱棣,朱棣发起的下西洋活动中,郑和几次下西洋,不但带回来大量的胡椒,也带回来了种植方法。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从明朝开始种植胡椒,一下子胡椒产量就起来,从此胡椒不再稀奇。

胡椒至今也是调味品里面,算是常用料里最贵的(好点的一斤100元左右呢),乡村里面节俭的人家,还有人舍不得多用呢。不过呢,比起古代来说,那是便宜了上千倍,寻常百姓谁都能用得起。

另外,明朝还引进了另一个可以全国种植的神物——辣椒,从此国人的辛辣调料又多了一个选项,无辣不欢的路上越走越远。什么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反正辣味跟着川莱湘菜冲向全国走向世界。


尔朱少帅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元载,通过巴结王宗嗣女儿王韫秀成功上位,后来一度做到宰相,控制朝政,连皇帝都要看他脸色。

可是,元载这个宰相,虽然也是大贪官,却和宋之蔡京,明之严嵩,清 之和珅截然不同。元载别人喜欢贪占黄金白银古玩字画商铺土地,可是元载,却喜欢贪污胡椒面!

元载倒台时,从元载家中抄回来的800石胡椒,摆满了大理寺(最高法院)偌大一个院子时,连皇帝李豫的眼睛都直了——我的个乖乖,这些胡椒该有多值钱!

唐代宗李豫,听到元载搜刮了大宁、安仁、长寿三坊的所有住宅不愤怒,听到元载家满坑满谷的金银珠宝不愤怒,为何独独对这800石的胡椒粉这样愤怒?

这是因为,这800石的胡椒实在太值钱了!

按唐时一石的重量为 79300 克计 ,那 么 ,800 石 胡椒 ,总重应为 63456千克,将近64吨。三个集装箱都装不完,不仅够 长安百万市民敞开吃用一辈子,即便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全球杂货供应商,一个会计年度里的胡椒采购量, 也未必有我们中国唐代这位权奸收藏的赃物多。

《长安十二时辰》中我们也看到一个情节,不良人胖罗和几个武侯一起吃饭,往里面放胡椒面,只是用手指搓了一点点放进去,显得十分抠门。其实,真不是胖罗抠门,实在是这些胡椒太贵了!

胡椒,在唐朝绝不是所谓的普通调味品,而是真正的奢侈品,大概相当于现在人们追捧的香奈儿香水,闻上一鼻子就值老多钱了!

胡椒产自印度,经过阿拉伯商人长途跋涉带到大唐,还要层层加价,这成本这价格,绝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得起的。胡椒,在当时被说成是“贵如黄金”,事实上也没有比黄金更贵,但绝对秒杀所有的调味品。

在我国,大多数古人对数字不感兴趣,也没有专门的经济史记录,所以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胡椒到底有多贵。不过《唐书》里记载:“见本朝长安大内,六宫嫔御,殆及万人,椒房兰室,无不充牣。”讲到妃子们用胡椒装潢室内,涂抹内墙,被称为“椒房”。普通人更是见都见不到。

同样香料匮乏的欧洲,则有不少关于香料价格的记载。公元1世纪(东汉中前期)的老普林尼在其《自然史》记载了一个由国家定价的香料牌价:胡椒每磅4古罗马便士,白胡椒7便士一磅。单以同等重量计算,香料相当于黄金价格的250到280分之一,到了公元4世纪初,这个数字就变成了90分之一。

姑且我们娶一个整数,胡椒和黄金兑换比例取100比1,64吨黄金就相当于0.64吨黄金,目前黄金价格大约300元人民币,元载的胡椒面总共价值就能算出来是192000000元人民币,就是接近2亿元!

放在现在,分分钟也会烧掉一大堆验钞机的。

也许,元载以为,800石的胡椒,足以让他过上香甜的人生,再也不会为年轻时的贫困和拮据发愁。可是,也正是这800石的胡椒,让李豫必须杀死他。

最终,元载被刽子手臭袜子塞进嘴里,手起刀落砍掉了脑袋。元载这时才明白,那曾经占有的800石胡椒,竟是一粒也带不到阴间的。

元载年轻时,家里十分穷困,能有一碗岐山臊子面吃,就谢天谢地了。即使是凭借文采娶到了王宗嗣的女儿,给人当了上门女婿,也是备受歧视,这大概是元载发迹之后贪腐成性的原因之一吧!

不只是元载,中国历史上很多贪官都有奇葩的爱好。

宋朝大贪官蔡京,喜欢吃一种腌制食品(大约是泡菜之类),于是抄家后发现他家中有三间房子里堆放得满满当当的都是此物。

明朝大贪官严嵩之子严世藩,比较爱好女色,家里很多家具都用黄金浇筑而成。最变态的是用黄金浇注裸女、用白银浇灌女性生殖器状的马桶。

清朝大贪官和珅,却喜欢搜集帝王的冠冕顶戴、袍笏鞋琏,白天不敢穿,到晚上在密室里穿戴整齐、自赏自怜。

这,大概就是人心吧!

《长安十二时辰》,通篇都在讲蚍蜉一样的小人物如何改变历史,萧规那样的恐怖分子,张小敬那样的办案人,都是蚍蜉,都改变了长安的命运,可是最成功的,却是另一个小人物——元载。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是虚构的,元载那样“一个错都不犯”的为官之道是真实存在的。正如袁世凯所说“作为政客,可以犯罪,但不能犯错!”元载,大概是这句话的最忠实信徒吧!


历史知事


我特地在网上搜了一下,现在的胡椒大约是15元至19元一斤,按15元一斤算,64吨要192万元,也不少了。

这64吨在唐代能值多少钱呢?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在古代胡椒是奢侈品。

胡椒原产自印度,汉代传入中国,在当时的人眼中是一种具有调味和医用价值的昂贵奢侈品。晋代人拿胡椒调酒都是按颗算的。

西晋张华编写的《博物志》记载:

“以好酒五升,干姜一两,胡椒70枚,皆捣末”,再拿五颗上好的石榴,榨汁;然后把姜末、胡椒末和石榴汁倒入酒中,用火加温,就可以喝了。趁热喝也行,凉了喝也行。当时在酒中加胡椒,估计就像现在在酒中泡人参一样。

而关于胡椒最著名的记载,就是元载家的64吨了,史载是:“八百石”。这64吨胡椒肯定不是元载自已买的,是别人送给他的,能送给大唐堂堂宰相的东西,可见是非常贵重的。

这些胡椒倒底值多少钱呢?可惜,中国史书无载,我们没法知道,但,我们可以从欧洲的史记中参照一下。

在欧洲的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胡椒是皇族和有钱人的必备之物,皇族派人专门看守胡椒,有钱人则把胡椒藏在暗柜中,胡椒是上层社会的专享,普通百姓是用不起的。

胡椒在当时是硬通货,比现在的美元还硬,可以用来买地、交税、当嫁妆、发工资等,甚至还可以拿来交赎金,全世界各地都认可。

罗马时期,罗马城被哥特人和匈奴人分别包围了一次,两次围城方提出的要求是一样的,就是交1吨胡椒。

但在15世纪之前,欧洲也没有关于胡椒价值的准确记载,到了15世纪,才有了一些可以参考的记载,这时,是中国的明朝时期。

在1439年,一磅胡椒大约相当于英格兰人两天以上的工资。一磅约等于453克,64吨等于64000000克,相当于141280磅,相当于282560多天,约等于774年。也就是说,这64吨胡椒可以支付一个英格兰人774年的工资。

如果我们仅以工作天数来衡量,设定中国现在平均工资为70000元/年,那70000乘以774,这64吨胡椒就是54180000,五千四百多万。

还有一个参考值,就是在15世纪一磅胡椒等于一头猪,64吨就是141280头,一头猪按平均2000元,价值就是2亿8千多万。

这时,卖到欧洲的胡椒和卖到中国的胡椒价值是差不多的。1515年,意大利一个观察家说,“把香料卖到中国跟卖到葡萄牙一样赚钱”。

后来,在明朝中期,也就是15世纪,中国成功引种出胡椒,打破了印度和东南亚的垄断,此后,胡椒的价格就逐渐降低,最终变成了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的物品。

成书于明隆庆年间(1568-1602)的奇书《金瓶梅》中关于胡椒的记载:

李瓶儿在嫁给西门庆前攒了一堆私房物品,有八十斤胡椒,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这引些东西总共卖了380两银子。按一两银子等于1000元算,等于卖了38万。胡椒在这时虽还是贵重物品,但老百姓也是可以消费的起了。

唐朝是公元8世纪,那时的胡椒是要比15世纪的胡椒更贵的,所以上面的计算只是提供一个参考作标,不是元载胡椒64吨胡椒的价值。

元载是在公元777年被贬官赐死、抄家的。抄家抄了很多东西,但史官只记下了“钟乳五百两”和“胡椒至八百石”,可见当时的胡椒是很值钱的,是宰相元载家族财富的一个标志,是明朝平民李瓶儿的胡椒不能比的。


三上历史


先在这里普及一下,其实在历史上来说并不是胡椒粉,准确来说是贪了300多石黑胡椒,我并不是特别懂历史,但是之前看过有关于这些东西。为什么说黑胡椒?大家现在可能感觉这东西不是很值钱,但是在唐朝这东西可是可以跟黄金基本上是1:1互换的,而且并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这种东西可常常都是有价无市的。所以如果你没有绝对的关系,想要买到黑胡椒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长安十二时辰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关于不良人在一起炖肉吃,然后其中有一个人,非常希望他们的老大放一点调理放在里面,那个调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并不是特别稀罕的黑胡椒。而且是不是胡椒粉这个东西也有待考察,毕竟做过菜的大家都知道,我觉得磨成粉了以后会降低其保存日期,所以我觉得30石袋胡椒粉这个怎么储存都搞讲不好,因为之前我看的是说是300石的胡椒,黑胡椒我觉得应该是黑胡椒颗粒吧,讲胡椒粉有点不太准确。

所以总的来说在唐朝这种香料,因为刚刚传进来,所以物以稀为贵嘛,而且都比较的香味,确实是美女,而且气息重复刺激,也都是当时少有的富含刺激性的物质,辣椒是清朝以后才传到中国的,所以在当时的香料市场上还是相当有地位的。





乾坤布


元载这人是历史上排得上号的巨贪,对于他的伏诛最高兴的就是长安城中的皇帝唐代宗李豫了,毕竟那海量的财宝差点把他的眼都晃瞎了。在元载所居住的大宁、安仁二坊,以及长寿坊的祖庙中,抄出来的珍贵物品,堆积成山。李豫恨不得亲自去观看这宰肥的激动场面,他派出一波波的太监来回传递消息,当听说从元载家中抄出64吨胡椒的时候,就连李豫的眼睛也都被晃瞎了。


64吨胡椒是什么概念,围着绕地球几圈我不知道,但是保证全长安上百万的百姓吃一辈子还是没问题的。这么多的胡椒摆满了大理寺一个偌大的院子,搁现在可以装满3个集装箱。唐朝的胡椒主要依赖进口,主要从东南亚传来。那时候交通不便,海运未兴,所以胡椒被称为“黑色黄金”,64吨的胡椒大概相当于现今3亿多人民币。

其实元载小时候家里很贫苦,他原来也不姓元,他母亲改嫁了一个叫元景升的人,所以他才随姓元。家里苦不要紧,关键他还是个“拖油瓶”,所以小时候过得很不好。但是元载并不自怨自艾,反而努力读书,最后中了举人,进入仕途。


进入仕途后的元载可谓一帆风顺,可是他一心想攀高枝、走歪路,所以没多久就投靠了大太监李辅国。李辅国是太子李亨的随身太监,在安史之乱后,先是参与了诛杀杨国忠的兵谏,又建议李亨分兵北上,后又拥立李亨称帝,由于李辅国出力很多,所以很得李亨信任,在朝廷上下就连当时的宰相都要对他执弟子礼。

俗话说的好,顺杆就往上爬,元载就是这样一人。他听说李辅国找了个老婆姓元,正巧和他同姓,元载就趁机和元氏搭上了线,然后中间发生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李辅国也不介意,反而帮元载步步高升。后来唐代宗李豫继位后把李辅国办了,但由于元载左右逢源,还帮助李豫办掉了另一个大宦官鱼朝恩,从此元载就爬上了权利的顶峰。


但是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再跌一次,元载虽然眼看着李辅国和鱼朝恩都是权力熏天,以致遭皇帝诛杀,但是元载真走到那一步的时候,也还是刹不住车。早在大历五年的时候,就有消息说皇帝对怨自爱的贪污腐败甚是不满,但念起有功,所以还希望君臣之分得以善终。甚至皇帝还暗示过元载,让他适可而止,但是元载已经昏了头,只知道装聋作哑,往日的精明劲都没了。

据说当时元载有一个朋友想找他求得一官半职,元载啥也没干,就让他带着一封信去找河北藩镇。这朋友在路上就想打开信看看,结果打来一看发现里面就写了俩字“元载”。这朋友就有些不乐意了,认为元载敷衍于他。结果河北藩镇一见到这封信,马上款待了他,并且赠绢千匹,直接暴富。

元载也不是自己贪,他全家上下一起都贪,所以李豫杀元载时,他的妻儿也没留活路,全部被杀。后来找出64吨的胡椒时,李豫又下令挖了元载的祖坟,毁了元载的家庙。曾经因为元载光宗耀祖的先辈,现在也受他的连累被挖坟毁庙。曾经一贫如洗的那个孩子,得势后竟然丧心病狂的存了那么多胡椒,死在了自己的欲望下。


邯郸醉


首先,元载不是因为贪污私屯了八百石(64吨)胡椒粉才招致灭门之灾的。因为从他府邸里抄没出八百石的胡椒粉这事情发生在他被捕认罪之后。其实,元载被捕认罪之后就没多久,他被唐代宗赐死了。同时,唐代宗也赐死了元载的儿子、妻子、女儿等人(有一个女儿出家当尼姑是幸存的。这人后来被唐代宗纳到后宫了。)

其后,才是抄没其家。所以,元载一家子被唐代宗赐死这件事跟八百石胡椒粉关系不太大。唐代宗赐死元载一家子,主要因素是元载为政十多年太擅权,太独揽朝政。而这事情影响到了君权。

之前呢,唐代宗开始通过陆续收权的方式提醒元载见好就收。然而,元载没有理会天子的警告,还是一如既往,变本加厉。在这一期间,元载不仅为人很贪墨,大量收受贿赂。他还干了不少排除异己的事情,比如他曾经编造罪名杖杀弹劾他的李少良。另外,他曾经还未得批准,就自己划地建私宅。所以,大历十二年三月的时候,唐代宗才会下令抓捕元载一家子,并将其赐死。总的来说,元载的恶行不仅仅是贪墨八百石胡椒粉的事情,他的恶行很多。元载贪墨八百石胡椒粉的事情,只是加重唐代宗对元载的厌恶。同年五月,唐代宗又让人掘了元载祖父的墓。

其次,八百石胡椒粉价值多少钱。这个很难估算。因为市值每个阶段都是不太一样的。不过,胡椒在唐代确实是比较贵。因为胡椒是舶来品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胡椒,出 摩伽陁国 ,呼为昧履支。”

然后,到了明朝吧。按着《瀛涯胜览》记载吧,100斤的胡椒可以折一两银。明代胡椒也不怎么便宜。


柳氏异闻录


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纠正提问者的一个逻辑性错误,元载并不是因为贪污64吨胡椒招来杀身之祸,而是在倒台后被抄家时抄出了大量胡椒,史籍记载大约为八百石,约合现在64吨,提问者显然是将二者的先后关系搞颠倒了。



元载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是典型的“凤凰男”,出身贫寒、早年家徒四壁,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才华。不过,元载似乎并不太擅长常规考试,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登第。但元载又是幸运的,他有着一项重要特长,那就是对道家学说非常精通。凭着这一点,元载作为“特长生”通过策试被“特招”成为了进士。除此之外,元载还有一项特长,那就是招女人喜欢!或许是因为长得帅又非常有才气吧,元载一个“农家子弟”居然被唐玄宗的养子、唐肃宗的发小王忠嗣的女儿给看上了。这位王大小姐顶着全家的反对,死活就要嫁给元载!



凭借着自己的苦心钻营和岳父家的关系,元载后来在官场上也是混得风生水起,最后居然混到了宰相的高位。按理说,到这里元载也算是屌丝成功逆袭了。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唐代宗即位之后,宦官李辅国、鱼朝恩先后专权,唐代宗欲除之却苦无帮手。这让元载看到了机会,他表面上与李、鱼交好,私下里却搭上了唐代宗这根线,协助唐代宗成功铲除了李辅国和鱼朝恩这两大权宦。因为这波政治投机,元载也赚得盆满钵满,彻底摆脱了靠老婆上位的阴影。渐渐地,元载开始有些飘飘然了,不仅专横跋扈、企图独揽朝政,而且还贪污受贿、大肆排除异己。唐代宗见杀了李辅国、鱼朝恩又来了一个更“李辅国、鱼朝恩”的家伙,对元载也变得越来越反感!要知道,唐代宗可不是晚唐的那些纯粹傀儡,更不是孺子婴、汉献帝,他哪里容得下元载弄权。为了抓权、消除隐患,唐代宗最终对元载下了黑手!派人抓捕元载并灭掉了元载满门!就在元载被下狱、抄家之时,那八百石胡椒被抄了出来,举世震惊!



在中国古代,胡椒是舶来品,我国还不能自行种植、生产。由于交通不便,通过驼队穿越沙漠瀚海、从西域进口胡椒的成本可想而知。因此,胡椒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甚至成为了“硬通货”。直到明朝中期,朝廷还曾用胡椒抵折官员的俸禄,由此也足可见胡椒的精贵。那么,64吨胡椒到底值多少钱呢?以现在市面上的“味好美白胡椒粉”为例,10克装卖3.2元。按这个价格,64吨就是2048万!这还是在现代,胡椒早已不是什么奢侈品了。如果是在唐朝,恐怕要贵得多得多!加个零怕都是少的!可见元载这八百石胡椒意味着什么。这还仅仅是一项,其他呢?恐怕不比胡椒少吧?这也无怪乎唐代宗会勃然大怒,灭掉元载满门了。“你弄权也就罢了,居然还黑了老子这么一大笔!不杀你全家,你当老子是冤大头吗?!”



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句玩笑而已,钱对于古代帝王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再多也无所谓。汉相萧何甚至还曾经通过贪污受贿、与民争利来以自污求自保。只有没有野心,钱从来都不是皇帝诛杀宰相的必然理由。元载之所以被唐代宗抄家灭门,很显然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因为元载野心太大,他对唐代宗的皇权造成了掣肘、甚至威胁,那八百石胡椒不过就是多了一项罪名而已……


农民工歪说历史


元载是个爱好别致的巨贪,在其他贪官爱金银爱珠宝爱美人的时候,他却画风清奇的爱囤胡椒粉。其抄家时被抄出的那八百石胡椒粉用现在的单位来算就是64吨,代宗皇帝内心可能是:“厉害了,我的宰相!”

汉朝时,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进出口贸易繁荣,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取名时都会取一个“胡”字,表明这不是本土的东西。比如胡萝卜,胡瓜等,还有这元载爱囤的胡椒粉,都是从异域而来,因为丝绸之路从西域而过,而当时中原人们将西域人民泛成为“胡人”,所以也就成了“胡货”。

而胡椒更是来之不易,据《酉阳杂俎》记载,胡椒“出摩伽国”,这个摩伽国大概属于中天竺。胡椒来到大唐需要从印度洋旁,绕过喜马拉雅山,从克什米尔到达南疆,然后在运至都城长安,在偏远的地方,只能用骆驼一点点驼着走,所以唐朝时胡椒十分的昂贵,一般都是达官贵人所享用。

元载的发迹是现代人所说的寒门贵子,小时候的元载家中非常的贫穷,唐玄宗年间考取进士走上了仕途。而元载是个八面玲珑,十分圆滑的人,他的高情商不仅让自己的为官之路平步青云,更让他娶了王韫秀这个大家闺秀。

王韫秀的父亲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真正的名门之后,而元载只是一个穷困小官,怎么看都是元载高攀了。王韫秀的父亲也这么觉得,所以根本不同意王韫秀嫁给元载,但拗不过女儿想要追求爱情的心。王韫秀和嫁给元载后,爱情是有了,但没过多久王韫秀发现爱情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所以王韫秀只得厚着脸皮前去找自己的父亲寻求帮助。次数多了,王韫秀的亲友们就开始议论纷纷,这些嘲笑传到元载耳中后,让元载有了前往长安闯出一番功名的想法。

元载到达长安后,通过巴结宦官李辅国谋求到了一官半职,然后通过他那八面玲珑的手段唐肃宗时期摸爬滚打到了财政大臣的位置。唐代宗上位时,朝廷被李辅国和鱼朝恩两大宦官所掌控,让代宗皇帝觉得如鲠在喉,元载看到了皇帝的忧患,两人合谋扳倒了这两大巨头。鱼朝恩和李辅国倒台后,元载一家独大,独揽大权的元载开始膨胀。

因为铲除了鱼朝恩,李辅国两大宦官势力,元载觉得朝廷中所有人都比不上自己,开始“志气骄溢,每众中大言,自谓有文武才略,古今莫及,弄权舞智,政以贿成,僭侈无度。”膨胀了的元载可能觉得的整个长安城都装不下自己了,他见人就吹嘘自己的功绩,不仅如此,他身居高位后开始大贪特贪,而且纵容自己的亲人为非作歹。

其实元载所受的灭门之灾,并不是因为那八百石胡椒粉,而是因为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架空了代宗的权力,动了代宗的奶酪。


元载得势后,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而朝中的大臣因为忌惮他也只得安排他的亲信。而元载的子弟,妻儿通过买卖官职敛财无数:

“凡求官者,无不贿赂其子弟和他的主书,才得以如愿。”

据说元载当了宰相后,他在宣州的一位旧友就前来找他谋个官职,元载写了一封信让他前往幽州就把他给打发走了。这位友人好奇信中写了什么就偷偷打开来看,发现信中什么也没写,只写了宰相大人的名字,这位友人觉得没戏了,十分失望,但还是前往了幽州。到了幽州后,友人称自己有元载的介绍信,节度使听到以后立马派专人接待,住最好的旅店,吃最好的饭菜,几天后,这位友人辞行时,节度使还送友人千匹绢布。

一份小小的介绍信就能引起一个节度使如此隆重的对待,足以见元载当时是如何的权倾朝野了。

唐代宗对元载的日益骄纵敛财感到十分的厌恶,多次劝诫他要有所收敛,但膨胀的元载根本就没有把代宗的警告放在眼里,依旧是我行我素,于是,忍无可忍的代宗出手了。


公元777年,代宗让大将军吴凑收捕了元载,下狱后的元载很快认罪,唐代宗下令让元载自尽,并且抄了元载的家。在抄家时,不仅抄出了八百石胡椒粉,还抄出了五百两钟乳石,而且元载还是个非常喜欢买地建房的人。被抄家后,唐代宗也收缴了元载在长安建的两座大宅子和在洛阳建的一种园林式的私宅,其中长安的宅子分配给了数百户官员居住,而洛阳的私宅更是直接改成了一座皇家园林,足以见元载贪污之力度。

按唐武德年间的铜权所知,唐朝时,一石等于今天的79320克,而元载抄家时搜出来的八百石胡椒按今天的单位来算的话就是63456千克,也就是差不多64吨。而一般的小车大约是1.5吨,也就是这八百石胡椒粉有42辆小车那么重。

唐朝时,胡椒的价格堪比黄金,就按胡椒和黄金100:1的比例来算,今天的金价约为334元,那元载这八百石胡椒粉价值就是211943040元,也就是2.1亿元,就这八百石胡椒粉叫元载一声巨贪就不为过了。


唐代宗下令赐元载自尽后,又下令赐死了他的妻儿子女,还挖了元载的祖坟,断棺弃尸。赐元载自尽的唐代宗其实是赐元载剹刑,要让元载受到侮辱然后死去,元载在囚车里看到老百姓对他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样子,问刽子手有没有什么痛快的死法,行刑的刽子手告诉元载,他必须要受些侮辱才能死,最后刽子手脱下了自己臭袜子堵住了元载的嘴,然后杀了他。

贪得无厌的元载万万也没想到,最后被臭烘烘的袜子送入了地狱。


疑今察古几复


据《旧唐书》里面记载,元载出身贫寒,但是自幼聪颖好学,尤其善于道术的研究,因此受到了迷恋玄道之术的唐玄宗的赏识。进入仕途之后,便平步青云,仕途之路一片大好。

元载历经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数十载,权侵朝野,所聚敛的财富竟然达到了“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的地步。最让人膛目结舌的是,在他事发被抄家的时候,除了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之外,光是“胡椒”就抄出了八百石,也就相当于现在的64吨。所以清代的丁耀亢在《天史》中还评论道:

“即极意温饱,亦不至食用胡椒八百石也。惟愚生贪,贪转生愚。”

可见其奢靡之度!

所以就有人就说,元载之所以被抄家,主要是因为这八百石的胡椒。当然了,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时的胡椒是从西域南亚进口而来的,在当时卖得很贵。但是严格来说,这是不正确的,元载之所以被抄家,主要还是因为他权侵朝野,贪污腐败,不为皇帝和百姓所容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元载是如何积攒到如此雄厚的家资的呢?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卖官鬻爵”。

唐朝时期,宣州府有一个家财万贯的老财主,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却仍然是十足的官迷。为了能够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他不惜变卖全部家当,携重金进京拜见元载,企图通过元载给他在朝廷弄个官职当当。

元载自然也是来者不拒,他爽快的收下贿赂银子。但是他看见这个人年事已高,而且谈吐粗俗鄙陋,不学无术,实在是不堪官场所用,于是便给了他一个信札,并让他回幽州府去等消息。

这人一路上舟车劳顿,好不容易进入幽州地界,想到元载在信札里不知是如何举荐的自己,于是便十分好奇的拆开信封准备一探究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将信札拆开以后,发现竟然是一张白纸,上面除了一个元载的署名,再无其他内容。

这个人顿时恼羞成怒,本想赶回京城去找元载理论一番的,但是想到幽州距离长安有千里之遥,便放弃了。但是也不能让自己这个钱白花,于是他便跑到当地的衙门,上演一出l“上任戏”。

经过几番周折,这个人终于见到了幽州刺史,并说明自己是元载大人举荐的。幽州刺史一听是元载举荐的,立刻就毕恭毕敬起来,但是口说无凭,最起码得给个举荐信看一下。这人半推半就的拿出来举荐信,幽州刺史接过来打开一看,上面居然只有元载的署名,而没有其他内容。幽州刺史很是不解,但是算是心领神会。他将此人好生安排住下,各种山珍海味的招待着,但临了只给了他一千匹绢作为了结。

于是,元载打白条卖官鬻爵的丑事便传散开来。元载也因为这些白条养肥了自己!

后来唐帝国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国力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从原来的强盛逐渐走向衰落。而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像有元载这样的贪官污吏的存在。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方圆文史


胡椒粉,亦也叫古月粉,由热带植物胡椒树的果实碾压而成,既是一种很好的调味品,又是一种珍贵的药材。目前市面上的价格大约是每克0.5~0.8元,可以说是极为廉价的,但你知道吗?历史上有段时期胡椒粉的价格甚比黄金,甚至有人因为它被诛了全族。

这个事发生在唐朝,唐代宗李豫时期,唐代宗是是安史之乱被平定后第一位皇帝。受安史之乱的影响大唐的以往的兴盛已经不复存在。经济的不景气,使得皇权也受到了威胁,唐代宗可以说毫无实权,只能任由大臣李辅国一党的势力摆布。

李辅国手下有个叫元载的人,史书记载此人幼年失亲跟着母亲改嫁,后爹的家境特别差,长大后参加乡试的时候连个驴车都坐不起,只能走着去考试。此人乡试之后便在大理寺就职,凭借对官场厚黑学的熟悉,元载迅速搭上了李辅国的船,但是此人并不满足于现状。唐代宗上台后,元载他算准了皇帝的心思,翻脸把李辅国拉下马。因为铲除李党有功,元载直接官拜宰相,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拜相后的元载,并没有从李辅国的事件中吸取教训,也开始了独揽朝政,专权跋扈,比李辅国有过之而无比及。此人不仅贪污受贿,甚至直接是买卖官职。只要谁看中什么职位,交钱就可以得到。唐代宗多次暗示,元载依旧我行我素不知悔改。于是下令将其抄家,大批量的金银财宝是不必多说的,最让人骇然的是搜出了64吨的胡椒粉。

唐代宗本来念着他的功劳,想对他从轻发落的,但是看到如此多的胡椒粉后,立刻下令将元载满门抄斩。这是为何呢?因为胡椒粉珍贵!唐朝时期胡椒粉主要来自西域,受交通和产量的影响每年只有少量的胡椒粉进贡到大唐。可以说珍珠和黄金都没有它珍贵。而元载居然私藏了如此大量的胡椒粉,也难怪唐代宗要愤怒,不杀不足以泄愤。

那么元载私藏的64吨胡椒粉,放在今天价值几何呢?

我们以粮食来做参照物:唐朝早期,一克胡椒可以买5斤小麦;800石胡椒=64x1000000克胡椒,可以购买320000000斤小麦=144960吨小麦。现今一吨小麦2500元人民币左右,所以,元载当年贪污的胡椒相当于3.62亿人民币。即使按现在的价格算,胡椒均价50元/斤,64吨胡椒粉,总价640万。这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价格了,在普通城市值两套房产了。所以,元载是个巨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