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疏影《我在北京等你》:人生的答案和註解,藏在童年裡


幸福的童年,會給人來帶更多的積極思維和更強大心理承受能力,哪怕以後經歷了挫折,也能很快恢復狀態。

不幸的童年,會令人的思維上帶著很多沉重的枷鎖和心理負擔。有的人,一生都克服不了童年的心理障礙。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由李易峰,江疏影等主演的都市愛情創業劇《我在北京等你》,講述了熱血律師徐天、新銳設計師盛夏等海外遊子從異鄉到故土,一路勇敢追夢、無畏前行的故事。


他們為了夢想敢於拼搏和奮鬥著實讓人敬佩,但劇中人物的成長背景也不由得讓人深思。由江疏影飾演的盛夏,與男友凱文戀愛三年,並相約三年後結婚,可當她面對三年之約滿後,男友凱文的求婚時,她把求婚戒指偷偷藏了起來,不敢答應男友凱文的求婚。


三年裡,她拒絕接受男友凱文的任何幫助,從來不要凱文買單,不要他的房產,甚至寧願待在拘留所也不願意要他的保釋金。


她是怕欠人情呢還是不敢接受這份感情呢?


後面的劇情給出了答案。


原來,在盛夏在小時候,她爸爸一聲不吭的離開了她的媽媽和她,留下了一個要死不活的製衣廠,從此她與媽媽相依為命。


她不敢接受凱文的求婚,不是不愛,而是不敢,她怕會像媽媽一樣,被自己的丈夫無情的拋下。


這是極度沒有安全感,極度敏感的表現。


所以對於男友凱文的幫助,她潛意識裡就是要拒絕,拒絕,再拒絕,我要強大,強大,再強大。


另外,她自小目睹了母親在被丈夫拋棄後,為了搞活製衣廠事事靠自己的艱辛過程,所以她一週裡只有週五晚和男友吃完飯,週六相聚一天,其他時間,她全部投入到工作中。


這並不是說她努力奮鬥不好,而是從她身上,感受到童年時期,家庭的變故所帶給她的影響,是如此的深刻。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叫“童年的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知乎網友【大生活家】:“童年的陰影,就像往杯子里加了一勺鹽,時間可以把它沖淡,但始終不會變甜”。


知乎網友【今夜一切清零】:“是的,一輩子過不去,開心的時候還好,傷心崩潰的時候,它會像蟄伏的野獸出來,撕碎你最後一點勇氣和希望。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可能不會再抱怨提及,但是永遠都在心底”。


每一個回答都透露著一種無法言喻的傷痛。


佛洛依德曾經說“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


《安家》裡的房似錦,一個被父母想丟在井裡沒有死成的孩子,自小就是家人的出氣筒,捱打捱罵捱餓是常事,打小她就跑得很快,目的是跑贏欺負她的人。所以工作後,她一個人吃兩份早餐,一口氣吃四個包子,她拼命工作。


因為她沒有安全感,她需要通過工作中的成功來證明自己,尋求安全感。


人在成年之後的種種執與迷,多半是在為童年還願,你童年缺失什麼,成年後就會追逐什麼;童年受到了怎樣的扭曲,成年後就會加倍地反彈。


缺愛,或者愛的方式不對,都會讓人沒有安全感。而成年後,很多行為習慣都在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獲得安全感。


確實如此。


記得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住在鄉下,那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我們姊妹幾個跟隨爺爺奶奶生活。


爺爺奶奶兩人的感情並不好,尤其是爺爺,動不動就會大發雷霆,輕著摔鍋摔傢俱等,重著就會打奶奶。


每當爺爺發脾氣,我們姊妹幾個就會瑟瑟發抖,心裡害怕極了,我們很想保護奶奶,可是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奶奶被爺爺打。


直至長大後,我每當看到像爺爺年紀一般的人罵人時,我都會很緊張,忍不住的發抖,內心莫名的升起一股恐懼感,我的潛意識裡總覺得這個年紀的老人會打人。


到今天,事情過去了很多年,爺爺奶奶也相繼離開了,但停留在我心中的那道痕卻永遠也去不掉了,將會伴隨我的一生。


正如莫里斯·桑達克說的:不要輕視童年時代的恐懼與不安,它們將伴隨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們什麼都知道。


每個人的童年都或多或少有缺陷,時間能讓我們淡忘曾經痛苦,卻無法改變這些經歷在我們人格中投下的陰影,唯有選擇正視並療愈過去,我們才能踏上重建內心的旅程,去補完童年缺失的品質,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江疏影《我在北京等你》:人生的答案和註解,藏在童年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