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勾腿,不踢場子只絆人心

此為臨時鏈接,僅用於預覽,將在短期內失效。關閉

前期寫了幾篇縣城小文,未曾想到突然幾十萬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說對保定個別區縣美化過頭了。唐縣文一出,平素未曾相識的人紛紛加微信掀起討論熱潮。淶水、定興、易縣等地,可以說上至上層建築,下至販夫走卒都在轉發,甚至鄰縣高碑店也希望寫寫他們,一位文聯的保定籍朋友看完後告訴我,這些篇文章為保定縣城“找了魂、塑了型、傳了名,希望有空接著寫寫”。

諸多反響讓我始料未及,這次我想說句保定人一直想說又不好主動說的話。

清末以來,在華北區域廣泛流傳“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的順口溜,別的地兒不說,在保定這句話有可能犯忌,大家如沒有對這句話真正瞭解透徹,不要輕易說這話,免得引發衝突和尷尬。

保定這句評價俚語從何處來,究竟是褒義還是貶義?為了不引起歧義,順便鼓勵朋友看完,我的題目寫做勾腿。

解讀保定的文化和性格密碼,就隱藏在這“勾腿”之中。

我們很多省份為體現其歷史文化底蘊,以先秦時期諸侯國名為簡稱。如山東省簡稱“魯”,山西省簡稱“晉”,陝西省除了簡稱“陝”還簡稱“秦”,四川省除了簡稱“川”還簡稱“蜀”。河北省為戰國七雄中有兩雄的核心區域,今人亦常以燕趙之地代指河北。那為何河北省棄“燕”與“趙”不用,而簡稱為“冀”呢?

“冀”是什麼意思?

一個是,中國古代的地理稱謂為九州,天下九州,“冀”屬其一。《尚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其中,冀州包含了今河北省一帶。

一個是,“冀”字的一種意思就是表達“希望”、“希冀”,河北省簡稱“冀”,寄託了希望之地的含義。

還有一個是,“冀”字是一個姓氏,因古人以邑為姓,所以河北地域此姓分佈廣泛。事實上說,河北姓王的更多,他們為此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不簡稱“王”?呵呵,那還是簡稱“趙”吧。

這個引子一出,就可以感覺出,河北文化比較矯情,也偏猶疑不定,本來挺直接的,簡稱個燕或者趙就得了,結果選擇了“冀”,於是各種猜猜猜。

燕趙的風情你別猜,肯定是不明白。招牌反映人心,俗語講述故事,誰也別想多。

河北如是,保定亦如斯。

保定是堯帝故鄉,至今已三千多年曆史!

這裡曾是中華文明高地,華北大糧倉,傳奇古戰場。

歷史上燕國、中山國、後燕都曾在保定立都。清朝時,保定為直隸省省會,是直隸總督駐地。現今保定直隸總督署,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級衙署。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八位皇帝,曾任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坊間比較熟悉的李衛、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都曾就任直隸總督之職,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

保定名字源於“保衛大都安定天下”,向來就是拱衛首都南大門屏障,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

民國時期,保定是直係軍閥曹錕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又是日偽和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8月和1966年5月,保定兩次作為河北省省會。2017年4月,國務院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可見,保定在歷史位置上的重要性。

保定勾腿,不踢場子只絆人心


保定作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火司空見慣,南城門不知道被毀了多少次,但每次都能浴火重生。假如沒有雄安,保定會如何發展。自古華山一條路,保定曾挖一條溝。也許是因為做製造業,物流成本等各方面沒有優勢,所以只能做市場,再加上遇到幾個比較好的官員,能夠製造政策窪地,做到長遠規劃,持之以恆,最後產生巨大的虹吸效益。當整個白溝都在藉助這個平臺來釋放自己產品活力的時候,它不想成為世界級的箱包市場都不可能。

保定的白溝箱包很出名,夏天我在白溝街上,經常可以看到那些面容姣好的婦女們,像男人一樣蹬著三輪車,車上拖著四五百斤的貨物,將近四十度高溫下,沒有人有怨言,都在默默奮鬥,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悅與希望,每天都在發生變化。

告別了過去的屈辱和傷痛,就讓俗語隨風飄散,散落在斷壁殘垣,僅成一道景觀。保定人用實力證明,河北為啥簡稱“冀”,至於那句“狗腿子”,俺就是說自己,這是為生活起草貪黑、艱辛不易的自嘲。

狗腿子,字典解釋為惡勢力幫兇,北方罵人的俚語。

保定史上飽經戰亂,宋遼古戰場邊境之地,民風彪悍,有著尚武濃厚的尚武習俗。很多人保定人更願意把“狗腿子”解釋為勾腿子,保定快跤曾以“一腿勾天下”享譽世界跤壇。

保定快跤也稱散手快跤,注重撕、崩、捅,上下配合,技術招式多樣,動作流暢快捷,觀賞性強,有興趣的可以在網上學習快跤二十四式,或者加作者公眾號,免費教學。

保定勾腿,不踢場子只絆人心


保定快跤二十四式包括斜打、環肘、鎖肘、釣羅、前進踢、前進後踢、下把前進後轉、下把前進後踢、上把前進後踢、上把挑、拉、揣、得合、靠、彈擰、原地抱、轉身抱、撿腿、高矮速動、分手蹩、擄手蹩、甩、崩、匯等,各招式交互結合。

保定快跤名家大師輩出,咸豐年間保定快跤名家馬長春,江湖人稱“江南柳”,曾經大敗皇宮高手“跛士胡”,成為清宮大內府特聘教頭。近代保定武術界領袖人物快跤大師平敬一,將深厚的家傳摔跤技巧與高超的少林拳法結合,練就“沾衣既跌”、散手快摔的形式,其兩個高徒馬蔚然和張鳳巖,平日樂善好施、俠肝義膽且武功蓋世,成為民國時期大宗師。

張鳳巖大師弟子常東昇,將保定快跤在國際上發揚光大。常東昇,綽號“花蝴蝶”,1933年在南京全國武術國考中獲總冠軍,被贊為民國“武狀元”和“中國跤大師”,1982年組織成立世界摔跤協會並擔任會長,被尊稱為“世界摔跤之父”、“中國跤王”等稱號。

由此得名“保定府的勾腿子”,所以實際上那句話應該是“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勾腿子!十個京油子鬥不過一個衛嘴子,十個衛嘴子鬥不過一個勾腿子”。一字一音之差,卻將整個事實都歪曲了!不過,從字段構成分析,京油子、衛嘴子是指人的表現,“勾腿子”是摔跤招數,語法上按說不可能並列。

無論怎樣,保定是體育強市。新中國成立以來,培育了郗恩庭、郭晶晶、龐偉等19位世界冠軍、28位亞洲冠軍、130位全國冠軍,被譽為體育冠軍的搖籃。我們這麼介紹勾腿,一則是說也可能真是訛傳,二是說保定體育基礎很好,三是總結此地特點。從百年風雲際會中走出來的保定,很多時候像是一個矛盾體:貧瘠與富有、出走與迴歸、闖蕩與保守、書卷與草莽,在它身上並存。

如果細品保定,我們會發現,這片土地上長期存在著兩股力量,投靠是濁流,自強是清流,喻於利是濁流,喻於義是清流,這條脈絡此消彼長,此起彼落,綿延百年,這種糾纏同時塑造了獨特的保定精神,必須直白地說,這是現實的保定。

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期間,苦心經營裙帶,保袁派以保定派系為主,這些人都曾在保定共事,但絕大多數並非保定人。“保定府的狗腿子”之說,不過是反袁民聲的一種轉嫁。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城,慈禧太后連夜逃去西安,第二年“議和”後回到北京。光緒二十九年,慈禧準備到西陵祭祖,經過保定府,直隸總督袁世凱為贏得慈禧的歡喜,命保定知府在幾個月內建起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圓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來,限期完工。淶水的木匠,在戲樓頂上雕刻了蓮葉託壽桃,手藝巧奪天工,暗罵慈禧在八國聯軍入北京時,(蓮)夜(葉)脫(託)逃(桃)。

因此敬君是表面,畏權是實質,為臣者曲意逢迎,老藝人插科打諢,野心家卻早已準備逐鹿天下。百姓面臨的只能是兵燹和瘡痍,於是磨難與滄桑,成為保定人生命的底色

保定很多地方都有著皇宮手藝,淶水的京作紅木,曲陽的石雕,高陽的毛巾,還有很多縣的泥瓦匠都非常厲害,當時皇城的匠人都是就近選拔,清朝潰敗後,他們又是就近落戶。保定鄉間走一走,對工匠精神會有新的理解,七里鋪的王大爺一年就編一個竹籃,技藝可謂巧奪天工。改革開放以後,伴隨市場經濟發展,新興力量開始崛起,保定似乎一度成了保守的象徵。

保定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發源地,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156個重點建設項目有8個建在保定。保定的基礎在工業,發展潛力和希望也在工業。近年來,逐步形成了以汽車、新能源、紡織服裝、綠色食品、建築建材、文化旅遊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方水土一方人,是誰都明曉的道理,但真要說清楚背後的緣由,可謂是見仁見智、眾口難調。

保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園林城市。轄區文物古蹟眾多,如滿城漢墓(出土金縷玉衣)、大慈閣、蓮池書院、中山靖王墓、直隸總督署、清西陵、定州塔等。

亂世烽煙之時,保定多人傑,義士荊柯,蜀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北魏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唐代詩人賈島、盧照鄰,元代雜劇作家關漢卿、王實甫、李好古都誕生於保定,其中諸多人物,無不身名彰顯,青史留名,即便百年之後,仍鮮有人能望其項背。

始建於清代末年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近代軍事家的搖籃,培養了1700多名將軍,對於這所軍校,就不過多評價了,畢竟都是軍旅前輩,而且多數都忠義愛國,從成績上說就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有著濃厚的幫派情懷。

保定勾腿,不踢場子只絆人心

保定是二十世紀初興起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祥地,劉少奇、李富春、李維漢、蔡和森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是保定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學員。

保定有太多的陳跡可供尋覓,有太多的故事可供傳說,有太多的遺址可供憑弔,也有太多的線索可供遐想。就連這裡的民風民俗,也會有一種古老而悠長的韻味。

走出上半場的衰敗,保定的野心還在。未來以雄安為核心的京津冀大都市圈,甚至可能與長三角、珠三角都市圈分庭抗禮,成為北方第一極,拉動華北城市群的崛起

雄安建設拓展正逐漸轉化成效益和效能的外溢,給整個保定地區帶來發展動能,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保定隨之產生許多前所未有的機遇。高速城市化、人工智能化、立體交通化將會重塑保定。現在很多大企業都開始搶灘保定,特別是供應鏈和物流產業,他們對交通運輸成本的依賴非同一般,保定在這方面有著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

言歸正傳,“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這句話開始流傳代是明清末,不是抗日時期,所以我們先不講漢奸的事,先說京津冀。

  京津冀不是新鮮提法,按照明清行政名稱,那是分別為北京城、天津衛、保定府,三家基本就協同一體了。

明清兩代,北京不設行政區,“北京城”是城牆以內的地方。這裡的老百姓長期生活在天子腳下,說話都很得體,也見過大場面,誰還沒見過皇帝出巡、娘娘上香,特別是與王公貴人打交道多了就講究一些虛頭巴腦的禮儀,嘴皮子都溜,作派讓人不託底不靠譜。北京人罵人不帶髒字,是罵人還是玩笑,都要看當時的環境確定。

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遷都北京,從安徽老家調來親兵保衛北京,由此而設立了天津衛,相當於現在的衛戍區,所以天津地名多為軍隊稱呼,如軍糧城、北大倉、小站、南營房等。天津當時是北方商埠碼頭,九河下稍天津衛,水陸碼頭,三教九流集聚地,老天津人練就一套說話功夫,話頭、尺寸、勁頭都拿捏好,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個頂個會說。你所熟悉的相聲大伽,起碼有一半是從天津走出去的。

北京是皇帝住的地方,天津是兵營所在,保定是距離京津最近的府衙,這是華北平原三個最大城市,彼此來往十分頻繁。這種三地“各行其道”的規律中,保定人被一窮二白的草莽之氣驅使,為了生計,離開家鄉尋找飯碗。在當時人口流動範圍小的背景下,保定府主要扮演勞務輸出的角色,京津兩地很多務工人員,廚師、保姆、衙役、捕快和鏢師各色人等,以保定府的佔多,從老百姓角度看,為王公貴族們服務的就是狗腿子,特別仇富心理帶來的扭曲心態,不敢指責達官貴人,卻對下人們百般指責,“保定府的狗腿子”原本是指桑罵槐,最後大家卻忘記了槐樹,只記住了桑樹。

保定府的爺們兒靠替人擋刀子奠定了在京津官場的“江湖地位”,頂多找個媳婦、衣錦還鄉時回來炫耀一下罷了,可沒想著留下不齒罵名。

說白了,這句俗語主要是清末民初京、津、保三地人在北京的表現,那時根本就不涉及地域褒貶。最難解釋的事後來還是發生了,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地區偽軍司令部偏偏設在保定,“保定府的狗腿子”成了狗漢奸的代言詞,保定大批熱血男兒因此被打壓了很多年。我爺爺那時參加的地道戰,老家冉莊的,這事可得掰扯清了,涉及成分和出身的問題。

其實抗戰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處於華北敵後抗戰的最前沿,是中國全面抗戰後創建的第一個、也是華北範圍最大、人口最多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曾被毛澤東親筆授予“模範抗日根據地”光榮稱號,司令部就設置保定阜平縣。從巍巍狼牙山上舍生取義的五壯士,到水鄉白洋淀奮勇殺敵的雁翎隊,從保定外圍機智勇敢的敵後武工隊,到冀中平原游擊戰斗的冉莊地道戰,到處都是抗擊侵略的戰場。

保定勾腿,不踢場子只絆人心


《地道戰》、《小兵張嘎》、《狼牙山五壯士》、《敵後武工隊》、《青春之歌》、《野火春風斗古城》、《烈火金剛》、《紅旗譜》等許多紅色經典文藝作品,詳細記載了保定人民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可以說,保定大地遍地是八路,為什麼偏偏要說“保定府的狗腿子”呢?

此地爭論勾腿,是辯解一種精神,一種血性,一種能為人所不敢為的俠氣,一種慷慨悲歌、意氣赴死的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