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跟我有一样的想法,看《水浒传》看得非常气愤?你是为啥气愤?

抉择好难


我和你一样在看水浒传的时候,也感觉很气愤,都是一群落草为寇的人,结果成了作者笔下英雄人物,说白了,他们不就是历朝历代占山为王的土匪吗?这家伙让作者给他们描述的一个个英雄气概,气吞山河,你看看那些108将哪一个不是杀人越货,偷盗成性,和政府对着干的人,怎么就成了英雄豪杰?不管任何一个朝代,怎么可能容忍他们这样的人存在。


其实这些都忍了,人们都崇尚英雄,爱惜英雄,对他们充满敬畏之心也行,可是后来最可恨的是,宋江竟领着他们搞起了投诚,他们也不想想,政府怎么可能会接纳他们这些与政府为敌的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就是政府的敌人,就是落草为寇的土匪。

政府接纳他们,就是权宜之计,无非就是为了笼络他们,平息他们的暴乱,让他们不再造反,政府虽然接受了他们的投诚,最后还是悲催了吧。一个个被毒死啊,被欲加之罪杀掉,这些人可被宋江坑惨了,一个个没得到善终,如果猜的没错,三国演义的作者肯定是108将的后代,如果这一猜想成立,书中所描写的情节就可以理顺了。


雨化晨露


以下这10件事让我看着非常气愤

1、林冲抢酒喝

风月山神庙事件中,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连杀三人。之后,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座草屋,在里面看到几个人在烤火,林冲问道:“过路之人,衣裳被雪打湿了,借火烤一下,希望行个方便。” 众人回应说道:“烤就烤,没关系。”

等到林冲身上的衣服差不多干了,他浑身也暖和起来了,却闻到了屋子里的酒香。林冲便要求买一点酒吃,众人道:我们这酒是留着我们熬夜吃的,还不够我们自己吃,不能卖给你。林冲一气之下打跑了众人,自己一口气喝了半瓮酒。别人借地方给你容身,你还用动粗抢东西,林冲的名声臭是有原因的。

2、林冲火并王伦

梁山首领本是白衣秀士王伦,林冲是受柴进举荐前来投奔,不管过程如何曲折,王伦终究还是收留了林冲。自那之后,王伦并没有太过为难林冲,只是林冲自己想太多,觉得自己受着很大的气。林冲坚持认为王伦是个小人,所以在晁盖等七人上山的时候,一刀就把王伦杀死了。这是英雄好汉该干的事儿?林冲就是这么对待收留自己的恩人的,他自己又算哪门子英雄好汉呢!

3、计收秦明

宋江口口声声仁义道德,劫富济贫,为了天下苍生,替天行道。可是他为了收秦明,做了什么事呢?他派人扮成秦明的样子屠杀了一个村子的人,断了秦明的后路。这也太狠了吧,做这么惨绝人寰的事情,不就是没有人性的禽兽吗?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去替天行道?

秦明也是个奇葩,在归服宋江之后,知府把他的家人全部杀光了。他对宋江也是恨之入骨,但是一听说宋江打算把花荣的妹妹许配给他做老婆,立刻态度180度转变,转怒为喜,完全忘记了丧家之痛。

4、坑害卢俊义

卢俊义本来是大名府的员外,生活逍遥自在,每天舞枪弄棒非常快活。只因为梁山需要一名有声望的首领,吴用就跑过来写了一首诗陷害他,直到家破人亡。这样的事梁山干了许多回,远不止这一次。

5、宋江杀黄文炳

宋江在江州的酒店里写了一首诗,店小二感觉不对劲,于是告知了当地的同通判黄文炳。黄文炳仔细琢磨了一会儿,认为这是首反诗,宋江因此下狱。之后宋江装疯被黄文炳识破,梁山欲用假信骗过蔡九知府,也被他识破。仔细想一下,黄文炳这也只是在履行判官的职责而已,是个爱岗敬业又有能力的公务员。后来宋江得救之后,抓住黄文炳准备杀了他,即使在面对死亡,黄文炳也没有向恶势力认怂。宋江坚持要杀黄文炳主要是为了在弟兄们面前立威。《水浒传》原著中写到黄文炳的结局,是非常惨的,被李逵以特别残忍的方式杀害了。有诗为证:

文炳趋炎巧计乖,
却将忠义苦挤排。
奸谋未遂身先死,
难免刳(kū)心灸肉灾。

做出这样行径的事,这帮人哪里像好汉,反而与恶魔有点接近了。

6、缺德的董平

董平这个人的人品特别差。董平原来是东平府的将领,喜欢知府家的女儿,但是知府不同意这门亲事。后来宋江攻打东平府,用计谋抓住董平。董平之后帮助宋江攻下东平府,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进城后他就马上跑到知府家里,把一家人全部杀死,只留下府里的小姐一个活口,这就是董平做的事儿,缺德到了极致。

7、李逵刀劈小衙内

李逵曾受宋江之命威逼朱仝上梁山,朱仝因为要照看小衙内,不肯听从。李逵一把抢过小衙内,当着朱仝的面,把小衙内一刀两段。李逵不愧是天杀星,杀心很重,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如果这件事只是李逵这个脑子不正常的人干的,倒也没啥可说的,但这件事的背后,有宋江与吴用的授意,这就很可怕了。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径让人心惊胆寒。

8、三打祝家庄

三打祝家庄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口头上说的为了梁山的名声,其实就是冲着祝家庄的粮草去的。土匪嘛,抢点粮草也没什么,但是宋江做了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祝家庄对抗梁山不假,可是扈家庄没有对梁山大动干戈啊,只有扈三娘一个人出去逞强而已,宋江却授意李逵杀光扈家庄所有人,抢走所有能抢的东西,所以扈三娘和宋江其实是有不同戴天的仇恨。宋江本来想要自己霸占扈三娘,不想却被李逵说透,只得把扈三娘许配给矮脚虎王英。可怜俊俏美丽的一丈青啊,竟然要在灭族仇人的旗下苟且偷生,也许是出于同情吧,自从加入了梁山,施耐庵就没有安排扈三娘说过一句台词。(当然这是《水浒传》原著中的剧情)

9、塑料兄弟

宋江和晁盖表面上是非常要好的兄弟。但是实际上,自从宋江正式上山之后,山上的人几乎都一边倒向宋江,晁盖帐下几乎没有人跟随,塑料兄弟情谊展现的淋漓尽致,晁盖恨透了宋江,宋江也逐渐不把晁盖放在眼里。因此晁盖想要找机会寻回自己的威信,于是去夜打曾头市,没想却中了毒箭。在临死之前,晁盖声称,想要把头把交椅让给杀死史文恭的人。谁都有可能杀死史文恭,唯独宋江一介文人不可能,晁盖这话意思就是不想把梁山交给宋江。之前感人至深的塑料兄弟情在阴谋算计中支离破碎。

10、毒死李逵

宋江接受招安之后,受人排挤,被皇帝赐了毒酒。虚伪的宋公明诱骗李逵喝下毒酒,以防他再自己死后闹事,毁了自己的名声,他就这么对自己的好兄弟的,何其自私的做法啊。


强调一下,以上吐槽多是指原著书中的形象,电视剧《水浒传》改编得还算不错,圆得也挺感人,尤其是新版《水浒传》。


海贼说历史


没错,初看《水浒传》,感觉是快意恩仇,过瘾!但是多看几遍,却觉得梁山好汉真是让人不齿!

聊举数例:

其一:李逵

李逵为了让朱仝上梁山,怕他不答应,把朱仝带着一起玩耍的小公子一斧子劈死,脑袋劈成了两半。并且说:这是宋大哥让我这么做的!小孩子才四岁啊!

李逵在劫法场的时候,拿着两把斧头一路杀过去,见人就砍,不知道杀了多少无辜的人!

李逵在打祝家庄的时候,依旧是两把板斧在手,把扈三娘一家杀得干干净净,大人小孩都没有放过。

其二:鲁智深

鲁智深要送给金翠莲银子,李忠拿了二两出来,他还嫌少。李忠是个走江湖卖药的,挣的是辛苦钱,不象史进、鲁智深,一个富二代,一个公务员。人家怎么就不爽利了?

鲁智深打死了人潜逃,赵员外好心帮他找了个安身之处,他却喝得醉醺醺的,大闹五台寺,这是知恩图报吗?考虑过赵员外的感受吗?

李忠和周通好心请鲁智深喝酒吃饭,还去帮他筹措盘缠,他却把人家的小弟给打倒,拿了金银酒器就跑,这算什么义气?

其三:武松

武松帮助施恩收回快活林,把蒋门神打得奄奄一息。难道那金眼彪施恩又是什么好东西?在飞云浦脱险后,返回城里面,把张都监一家满门杀光,这也是好汉所为?

其四:宋江、吴用

为了赚卢俊义上山,在墙上冒充卢俊义写下反诗,好端端一个河北大豪,硬是被逼成了逃犯!

为了赚秦明上山,找人假扮秦明,最后满门老小被官府杀得精光,只剩下他一个!

扈三娘多好一个姑娘,却被宋江嫁与贪财好色的矮脚虎王英,并且杀了人家全家,这算什么替天行道?

其五:董平

董喜欢东平府太守程万里的女儿,结果人家根本看不他!他上梁山后攻破东平府,将程太守一家全部杀死,强娶了程万里的女儿,这跟土匪有何区别?


所谓梁山好汉,不提也罢!一群匪类!作者之所以这么写,只怕也是另有用意!


脂肪故事


水浒传从古到今都是槽点,也可以说是中国民间版的权力的游戏。

从老宋这个秘书说起,有点墨水但是个吏员,不是正经大学生,无法升迁,心有抱负,但眼高手低,只能和社会人厮混,说叫急时雨,算是无间道里黑道在白道里的线人,就像华仔说的:我只是想做个好人。老宋心中的呐喊应该是:我只是想做个官。

回归体制虽然前路漫漫,但老宋当官的心如熊熊火焰,被心杀的首先是老宋的梁山领导晁村主任。

晁主任本为一村中老财,典型地方土豪,却被吴老师和三渔夫等一群人忽悠去打劫,劫了太师的蛋糕,太师是什么人,国中有数的几个大佬之一,妥妥的没了光明前途,老晁明显是老宋招安大路的拌脚石。

吴老师文化不高,心眼还是有的,跟着老晁这个一心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莽汉,不如跟着老宋这个心有野望的秘书混,反水是必然的,穿红袍挂金印是理想,现实是跟着一群扣脚大汉在脚臭熏天的草屋里喝洒吹牛。

晁主任必须死,在权力被架空,一支穿云箭从黑暗中射来,这枝被刻了史文恭名字的箭儿戏一般让晁主任升了天,而前前后后史文恭都没承认他射死了晁主任。

这是一气,老晁这人没头脑但心刚正,死的不明不白。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梁山这么多领导人。

于是,老宋打起了替天行道大旗,有望一日能招安做大官。从他的出发点就已经开始准备坑队友了,毕竟逼上梁山了,好马不吃回头草,老宋这个杀小三的黑胖子还想面面俱到,死道友不死贫道应该也是老宋的人生格言之一,老宋想招安做大官,就有不想招安做官的,肿么办?

老宋就把想做官的牢牢的团结起来,比如高中没考上的无用同学,花荣上尉和一些原本在体制内犯了事对体制有向往的同学们,如呼延灼关胜等。

当然,不包括武局长林教练和鲁釆办,这仨人一个快意恩仇,一个家破人亡,最后一个侠肝义胆而且还斩断了尘缘,同是天涯论落人,所以这仨人关系还算不错。这哥仨大风大浪没翻船,却让老宋给坑毁了,只活了半个武局长,说鲁采办坐化是美化,被累死,这话也没毛病。林教练的命运被原版改版电视版等等改了又改,不知道咋让他死,最后给他了一个最合理的气死。

这是二气,仁义之人难有好下场。

老宋的野望把梁山一窝端了,电视上李雪健老师的表演,展现了一个活脱脱的老宋,受招安时像一只哈巴狗,就差跪舔来使的鞋底了。

这是三气,毛爷爷曾说老宋是叛徒,说的真在理。

老宋这个梁山王牌卧底,坑死了众多的阿猫阿狗,被大宋体制抛弃后,甚至连死忠粉兼保镖的李大傻也一并带往了天国,吴老师和花上尉也因穷途末路上吊而忘,这时我想说,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

梁山好汉有情有义之人有,杀人放火之人有,偷鸡摸狗滥杀无辜之人更有,有些人是死有余辜,有些人死的让人气愤难耐,人心难测,江湖人非要去体制内去混,这也是一种作死。




狐说电影经典


<>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古代作品之一, 高俅、蔡京这样的坏人,他的行为让人愤怒

 

高俅、蔡京和童贯在这部剧中的知名度是很高的,由于这些人掌握了国家大权,所以几乎没有人敢动他们,对国家而言他们只是祸害,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大肆诬陷好人,与其说他们是国家重臣,还不如说是一些小人,那么我们首先要说的第一个人就是陆谦,他为了升官发财,不惜残害兄弟,林冲是他的好兄弟,但是他下手极其残忍,陆谦在以前只是在街头讨饭为生,差点在街头上饿死,但是林冲那个时候已经是禁军教头了,在林冲的全力抢救之下,陆谦捡回了一条小命,陆谦活过来之后,林冲便让他在自己手下做事,从此陆谦便跟着林冲每天好吃好喝,然而林冲的转折是发生在高俅的儿子喜欢上了他的老婆,事情的发展状态开始进入了高潮阶段。

 

高衙内因为喜欢林冲的娘子而茶饭不思,于是他便派人去搞定林冲,很快富安便将陆谦找过来商量对策,然而林冲既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又是结拜兄弟,但是他心里很明白,这些人是自己得罪不起的,由于害怕权贵,所以他还是答应了,于是林冲这样被陆谦出卖了,陆谦通过欺骗的手段把林冲的媳妇骗到了自己家,然后又把高衙内叫过来,就在高衙内对林冲的媳妇准备动手之时,林冲的出现打乱了所有的计划,林冲手里拿了一把杀猪刀,想要干掉高衙内,此时的林冲是非常气愤的,把陆谦家里打了个干净,林冲的老婆恳求林冲不要再继续这样下去,考虑到林冲的前途,他强力阻止林冲不要再这样冲动,希望依旧能够保留自己现代的官职。

水浒传恰逢乱世,所以在那个年代英雄与小人同时存在,被小人陷害的英雄我们感到十分的惋惜。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人文世界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水浒传:此三人忘恩负义,有违江湖道义,最让人气愤。

水浒传当中 好汉非常的多,他们一个个都是非常讲义气重情义的人,不过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既然有这么些重情义的好汉,自然也是 有那些受了别人好处,还要回来 害别人的恶心小人,其中整本书中,有三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最让人感觉到恶心,违背了江湖好汉奉行的江湖道义,其中这三个人当中 尤其是李固此人 让人看了以后最气愤。

第1个人就是陆谦,他当时也算是北漂一族,只身自己一个人 来到京城寻求机会,在他最困难的时候 是林冲大哥帮助了他,让他能够得以生存。没想到这个人 不仅没有报恩,反而帮助别人 来算计林冲,把林冲的妻子给玷污了,后来被林冲发现后 不仅没有悔过,更是出了毒计陷害林冲,让自己曾经的恩人 再无翻身之地,可谓是十足的恶心小人。

第二个人名字叫做张文远,还有一个小名叫做张三。他也是在发展的时候 遇到了宋江,因为宋江平时就爱帮助人,此人也是得到了很多帮助。但是这个人 一点江湖道义都没有遵守,在受到阎婆惜的勾引后直接就勾搭成奸,后来更是 不断催促官兵去捉拿宋江,不得不说 这个人实在是 太过于无耻了一点,根本没有想过 宋江曾经对自己的帮助。

最后一个人名字叫做李固,是这三个人里面最让人恶心的一个。当时他因为 举目无亲差点被冻死,是卢俊义救了他还给他当了管家,教会了他很多东西,可是此人非但不懂得报恩,反而主动去勾心恩人的妻子,还告发恩人造反,想害死卢俊义,最后霸占他的家产的妻子,可以说是狼子野心恩将仇报,这三个人里面最让人恶心的便是他了。

不过天底下什么人都有,既然梁山上有这么多让人佩服的好汉,自然也会出现一些让人所不齿的小人。整本书中这三个人就是忘恩负义最严重的三个小人,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大大的违背了江湖道义,是恩将仇报的恶心小人。其中李固这个人不仅没有报答救命之恩,反而主动陷害自己的恩人,这三个人里面最让人气愤的就是他这个人了。

以上三个人是 我看水浒传 最气愤的人。供您参考 谢谢。





HY自媒体


说实话,所谓的梁山108条好汉,其实真正能称为好汉的屈指可数。如果再认真想一下,会发现很多人不但不是好汉,甚至猪狗不如、无耻至极。


1、滥杀无辜


对于这些“好汉”来说,杀个人和踩死只蚂蚁似乎没什么区别。其中最典型的无疑是李逵。有人统计,书中被李逵杀掉的人,有名有姓的共22人,没有姓名的更是不计其数。但真正该杀的并不多。

三打祝家庄时,李逵把投降的扈家庄杀了个干干净净。宋江因此免了他的功劳,结果李逵笑着说:

“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

可见,这个魔鬼杀人只是为了开心!最没人性的是,李逵连四岁的小孩子都痛下杀手,把个粉雕玉琢的孩子“头劈做两半个”!!!



除了李逵,其他“好汉”杀起人来,也都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比如卖人肉馒头的孙二娘。即便是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时候也杀了不少无辜之人。

《三国演义》里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留下千古骂名。水泊梁山这些人杀了更多无辜百姓,却是义士!依我看,梁山连“恶人谷”都不如!!!


2、祸害百姓


梁山“好汉”打出的旗子是“替天行道”。但实际上他们都做了啥?反正“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事情是没有的。

从最开始的“智取生辰纲”起,他们就没想造福百姓。义薄云天的托塔天王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的唯一目的,就是留给自己享受。劫到手之后,他们就自己分了。哪里有一丝一毫想过要把这财富用来赈济灾民、分给百姓?



那上了梁山之后又怎么样呢?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里宋江有几句话,要求手下今后不要侵犯往来烧香的人。这说明他们平时往来的人是都要侵犯的。

再加上面说的滥杀无辜,祸害百姓的事情,他们真没少做。造福百姓?你能找出几件来?


3、无情无义


“梁山好汉们”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的讲义气。但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智取生辰纲”七人组逃上梁山时,人家王伦又没有收留他们的义务,不收留是本分,收留那是仗义。至少人家客客气气地把七人迎接进去了,最后又客客气气送了盘缠。这七人倒好,挑拨林冲就把王伦干掉了。

林冲也是,王伦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他(尽管一开始不是很乐意收留),却得到了这么个回报。义气何在?



当然,这里面有吴用在兴风作浪。“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吴用这个读书人,是水浒里干了最多坏事的人。除了火并王伦,为了让朱仝上梁山,他“故意教李逵杀害了小衙内,先绝了足下归路,只得上山坐把交椅”。为了让卢俊义上梁山,他故意害得人家家破人亡,只能落草。总之,他想要谁,就先害谁。读书人坏起来真实太可怕了!

当然还有宋江。为了自己死后的名声,就把忠心耿耿的打手李逵给毒死了。李逵在他心里,就是个工具,根本不是人。


等等等等,其实还有很多。尽管我们现在来看,有古今观念上的差异,但有些做人的基本底线,应该是千年不变的。老话说“少不读水浒”,果然是有道理的,年轻人的“三观”万一被带偏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牛皮社


气愤是因为读者还年轻,虽然本人也年纪尚轻,说这话可能没什么分量,但真的是这样。

  • 《水浒传》讲的就是个人情世故,人物设定既丰富又鲜明,更重要的特别贴近生活,我说的不是落草为寇贴近你我,而是人物性格。

  • 如果您已过天命之年,或许就不会气氛了,如果还气愤,要么就是您正气凛然,要么就是还没活明白。
  • 我虽然年岁不大,但可能是经历的还算多,所以还算看得明白,也可能是自己懒惰、没有上进心及拼劲儿,把好多东西都看得很淡,算是个不知进取的人。

  • 所以,我现在再看水浒,和小时候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当然,那时候看的只是电视剧,原著其实更值得品味。

几乎人人都骂西门庆、潘金莲,我不知您的年岁,不过应该不到30,要不然不至于问这个问题。您可以问问已成家立业的人,虽然也都不赞成潘金莲、西门庆的做法,但是应该不至于那样唾骂。《水浒》里讲的都是人性,他俩只是个代表而已。当然,我肯定也不支持他俩的做法,尤其是他们杀害大郎实在是无法容忍。

  • 这样的故事如果放在现在,我也只能呵呵而过,不用我多说什么了吧,如果您有同感,请给我点赞。我不敢说司空见惯,至少在某圈来说,也能算是家常便饭。我再说一句,这样做绝对是有反人伦,而且我十分反对,尤其是剧不能杀人灭口,我得说明立场,省得被喷的抬不起头。

  • 我再补充一句,本人还未婚,没经历过这种事,大家不要误会哈,嘻嘻。

所以,经历的多了,您也就看的淡了,看的淡了,也就不会义愤填膺了。当然,年轻人血气方刚也是正常的,看《水浒》气愤只能说明小说写得太好。

  • 《水浒传》之所以让人气愤,真的是写的过于真实,引起共鸣,骂两句就是在所难免的了,这也正是《水浒传》家喻户晓的原因之一,可想作者得经历了什么,才能有此感悟。所以,没有经历的人写出的小说,算了,不说了,我还没资格说三道四的,您明白就好。


  • 您说时迁偷鸡并杀人不是好汉行为,主要也没人说他这是好汉行为吧,您没必要发火。所谓的梁山好汉,也只是个名号而已,即使是真的好汉,也很难一辈子不做错事,没必要纠结如此,梁山泊本来也是乌合之众、良莠不齐,即使是作者本人也没有说完全赞同他们的做法吧,只是在当时的情景之下,做出符合人物设定的事件而已。

刚巧本人最近在读《西游记》,孙悟空也算是大家比较喜欢的形象了吧。大圣被两个道童诬赖并骂了几句,便捣毁了人参果树,晚上还带着师父开溜,这也不算好汉行为吧,也只是符合人物性格设定和剧情需要而已。

  • 所以啊,建议您心平气和一些,气坏了身体还得自己花钱看病,何必呢?

  • 我的言语可能有点不太积极,毕竟正义感是不容侵犯的,也有可能会被人说我三观不正,请不要误会,我没有他意,仅仅是比较喜欢《论语》。

语留人


水浒传最让人生气的人和事;绝大部分人都会给出宋江诏安一事,按照现代人的想法,肯定是或者大碗喝酒罚款吃肉论称分金银的日子,要多潇洒有多潇洒,朝廷又奈何不了咱们,偏偏要去诏安,当什么公务员。那个时候公务员可没有梁山好汉潇洒。

不过与此事相比。还有一事更加让人气愤。那就是林冲的一生,虽不能说它从出生就是个悲剧。可是林冲的一声却绝对是个憋屈的一生。

刚开始出场的时候。林冲是幸福的,年纪轻轻已经是大宋朝庭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了,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

可是如此人物。在老婆被人调戏了以后,第一时间居然不是去报仇,反而做了缩头乌龟。忍了下来。这简直就是不能忍的事。可是林冲为了地位,没有声张,本以为此事就过去了。

可是他不懂什么叫做变本加厉,什么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高衙内这次不是调戏,而是直接就上了。林冲还想忍,如果之前忍还可以说是不想惹事,只想过安稳日子,那这次只能说明他是一个伪君子,根本就不配成为一个男人。

一个军人,没有军人的血性,武艺再好也就那样了,然后林冲就被逼上梁山了。

出上梁山的他,被梁山当时的老大是百般刁难,一个落草为寇居然还要什么投名状,你以为是造反吗?

可是林冲又忍了,直到之后吴用晁盖等人上山。经过吴用的诱骗,林冲火并了王伦,按理说出力最多的林冲理应当上梁山扛把子,可是又是懦弱的性格让他放弃了。

在之后就是晁盖身死,晁盖是不想把老大的位子给宋江的,所以他立下了谁帮他报仇谁就是老大,而那个时候梁山上,只有林冲有那个实力,为他报仇,所以他想林冲当老大,可惜,林冲性格中的懦弱,再次让他做了缩头乌龟,老大被了。

按理来说,林冲没有和宋江争老大的位子,宋江应该信任林冲,可是随后林冲渐渐被边缘化了,直到高俅被抓上梁山,林冲双眼血红的要杀高俅,可谁知再次被宋江给阻止了。

不但如此,宋江还好吃好喝的现代起高俅来,林冲眼见仇人就在眼前而不能报仇,最后口吐鲜血,憋屈致死。

可以说林冲的一生都在忍,而这个忍字,也害得他悲剧一生,水浒中最憋屈的人非他莫属啊





娜姐影视荟萃


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说少不看水浒,是怕年轻人被水中的义薄云天的侠义精神给带坏了。老不看三国,是怕老年人被后蜀无能的刘婵给气死了。可是以我之间,水浒是老少皆不宜。

首先,一波身怀绝技,满身本领之人,或被逼迫,或被迫害,身不由己才不得已被逼上梁山,给人看到的是这一帮有识之士满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不曾想个个窝窝囊囊的死在战场上。

其次,原以为这么一群满身武艺,身怀绝技之人,必能推翻封建统治,哪怕是可以快意恩仇报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料却糊里糊涂的被招了安,还为腐朽的朝廷去卖命。

第三,可叹啊!可叹!无论你武艺多么高强,无论你是有通天的本领,还是有血海深仇。一个目光短浅的领导和一帮用心险恶的小人,硬是让你一事无成,反倒无缘无故的送了命。可见封建思想在当时是如何的根深蒂固。

一部水浒大戏,一帮热血男儿,最后都被小人所算计,糊里糊涂的葬送了性命,怎么能够不让人气愤?怎么能够让人不悲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