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別“忙、盲、茫”,你必須培養的習慣 :要事第一

一、沒有養成要事第一的習慣正在使你“忙、盲、茫”


想告別“忙、盲、茫”,你必須培養的習慣 :要事第一


嚴託是自己圈子裡最忙碌的人了,每天早上起來都會首先打開微信,查看有沒有需要回復的信息,如果有的話就一一回復,沒有的話他就去朋友圈給好友們點贊。還經常早上就去給陽臺上的綠蘿等花草去除黃葉子……

年底的時候他做年度總結,開始長吁短嘆起來:“今年的年度目標一個都沒有實現,本來計劃讀20本書的,如今只讀了2本,本來打算參加5個課程的,如今只參加了1個,本來打算考取駕照的,如今連諮詢都沒有開始……”

嚴託就是這樣一個人,每天都忙忙碌碌,每年都碌碌無為。他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情,也有數不完的遺憾。其實,嚴託在做事情上違背了一個重要的習慣:“要事第一

想告別“忙、盲、茫”,你必須培養的習慣 :要事第一


史蒂芬.柯維先生在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第三個習慣就是:“要事第一!在該著作暢銷之後又出版一本新書叫《要事第一》來強調和細解這個習慣,要事第一,顧名思義就是重要的事優先處理。

二、為什麼我們要培養要事第一的習慣呢?


要事是指對我們的人生髮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事情,用個形象的比喻,一棵樹的樹根就是頭等要事,樹幹就是次等要事,樹枝和樹葉就屬於普通的事情。要事第一的習慣就是先做對整顆樹影響最大的“樹根事件”。

1、首先做要事才不會沒時間做

通常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很容易被繁雜的小事做耽誤時間。俗話說就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由於“芝麻”很多,撿起來又比較簡單,所以大部分人的習慣都是先“撿芝麻”,結果往往是“芝麻”太多而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加上簡單容易,使得很多人都沉醉於“撿芝麻”了。往往想起“西瓜”時已經沒有了足夠的時間了。

要事第一的習慣建議我們先“撿西瓜”,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當我們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了,那麼少“撿芝麻”影響也不大。因為要事才是對整體影響起到決定作用的部分。

想告別“忙、盲、茫”,你必須培養的習慣 :要事第一


2、首先做要事可以打好基礎

首先做要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打好基礎,基礎打好了往往可以使得後續的事情更加順利。比如說,在海戰遊戲中,我們要指揮調動整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離開母港去戰鬥,那麼我們就要優先考慮航空母艦出港的事情,而不是其他大大小小的小艦艇。不然所有小艦艇都出港了,航空母艦無法出港,也無法出戰呀。

所以,我們得把要事先考慮處理好了,其他的小事可以延後處理,或者見縫插針處理一點點。

3、首先做要事才會有成就感

時間是有限的,然而事情是無限的。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事情中去,如果沒有要事第一的習慣,往往有了結果卻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要事首先做了,就容易產生已經做了事情的成就感,要事沒做,小事做了一大堆往往會產生浪費時間的遺憾。

比如說,大家約定聚餐。但是人多肉少,當別人在大口吃肉的時候你卻要先慢慢喝三碗湯,當你想吃肉時早就沒了,那你豈不是遺憾滿滿!

想告別“忙、盲、茫”,你必須培養的習慣 :要事第一


三、教你3個方法,培養起要事第一的習慣


1、反覆提醒要事不做的後果和做了的結果

我們大部分人都有拖延的習慣,特別是拖延著不做要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反覆認識到要事對我們的重要性。也許一開始年初時你想過要事的重要性,但是過了年初,你就慢慢淡忘了。好了的傷疤總是可以讓人忘了痛,所以,咱們就得反覆提醒“傷疤”的痛,並想象痊癒的美好。

請在你家的書桌前的牆壁上把一件要事寫出來,先從一件開始。比如:運動。把這件事情不做會產生的5個壞結果寫下來:①不運動就容易長胖和生病,②不運動就使得體型不好看很難找對象……再把做這件要事預期會產生的好結果寫下來:①適當運動可以保持健康活力,②適當運動可以使得形體更好容易找到對象……當你真的知道要事的重要性並反覆提醒自己,那麼培養要事第一的習慣就更容易一些。

想告別“忙、盲、茫”,你必須培養的習慣 :要事第一


2、早起一小時去做要事

很多人沒有要事第一的習慣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常常被動的捲進生活社會的慣性洪流之中。是的,如果平時在同樣的時間裡你已經做同樣的事情很久了,改變當然非常困難,那你不妨試試早起一小時去做。

嘗試每天比以前早起一個小時,並明確這一個小時內就是專門來做某件要事的。秦藻就是利用了這個方法,每天比以前早起一個小時,然後穿好跑步的鞋子和衣服,出門慢跑30分鐘,加上來回時間剛好一個小時,沒有影響其他事情,慢慢的秦藻就把跑步這件要事做到了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

想告別“忙、盲、茫”,你必須培養的習慣 :要事第一


3、去到一個新的環境做要事

環境的改變可以影響到人類行為的改變。大家一定都發現了一個現象,在家裡往往做不好學習和工作,有時候在家裡本打算好好學習的,結果呢,一會兒想吃東西去翻冰箱,一會兒覺得累了想躺一會,一會兒想聽聽音樂放鬆一下……但是,我們去圖書館後就會發現我們真的可以做到好好學習。因為圖書館的環境限制了你隨便吃東西、睡覺等行為,加上大家都在學習,彼此就互相形成了隱形的監督人,做到好好學習就比較簡單。成長需要環境,學習需要氛圍。

如果你想養成要事第一的習慣,那就去到新的環境吧。想學習就去圖書館,想健身就去健身房,想跑步就出門到馬路邊上……藉助環境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養成要事第一的習慣。

要事第一的習慣對我們成長有些非常重要的意義,希望你也可以早點認識到,早點開始培養要事第一的習慣,收穫豐盛的人生。

最後把博恩.崔西著作《吃掉那隻青蛙》的名句分享給你:“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隻活青蛙,那麼你會欣喜地發現,今天沒有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事情了(先解決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想告別“忙、盲、茫”,你必須培養的習慣 :要事第一


你每天做事情有做到要事第一的習慣嗎?你希望在哪個領域想嘗試培養要事第一的習慣呢?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一起培養微習慣,微習慣讓生活更美好,微習慣可以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