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漢武帝用人哲學,大膽起用三類人,助他成就千古偉績

導言:古往今來,帝王若想成就豐功偉績,人才往往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以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為例,正是因為他手下人才濟濟,最終終於奪得天下,楚霸王項羽雖有萬夫不擋之勇,有一亞父而不用,終究烏江自刎。

盤點漢武帝用人哲學,大膽起用三類人,助他成就千古偉績

上圖_漢武帝(漢武盛世)

提出論點:

漢武帝的用人哲學,大膽起用三類人,造就了他名垂千古的千秋大業!

道理論證:

班固就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

包拯在用人方面也曾說過:常格不破,人才難得。

盤點漢武帝用人哲學,大膽起用三類人,助他成就千古偉績

上圖_君臣交流想象圖

故事背景:

漢武帝即位時,漢朝開國已經六十餘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漢朝人口大量增長,農業和手工業得到了大發展,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但是,大漢王朝仍然面臨著很多嚴峻的問題,這都擺在了年輕的漢武帝面前。

漢武帝即位時十六七歲,並沒有培養出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且在接下來的六年時間裡,權力一直牢牢地掌控在竇太后的手中,他在隱忍著,等待著掌權的那一日,開始創造他自己的輝煌時刻,他要實現他的雄心壯志,完成他名垂千古的千秋大業。

盤點漢武帝用人哲學,大膽起用三類人,助他成就千古偉績

上圖_竇太后(漢文帝皇后)

漢武帝即位之後就發現了人才的重要性,並且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和發掘人才。

解讀論點:

漢武帝在用人上不拘一格,那麼重要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第一:選拔人才不受出身和民族差別限制。

漢武帝時期朝中有很多出身很低的卻很有才能的人,甚至還有一些匈奴人擔任朝中重要的官職。

我們列舉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人:

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衛子夫本是漢武帝姐姐府上的一名奴婢,最終被漢武帝選中;大將軍衛青是公主府上的奴僕、漢武帝極其寵愛的霍去病是奴僕的兒子,他們是當時社會最底層的人,最終在漢武帝提拔重用下,都建立了豐功偉績,把匈奴人趕到了漠北,結束了和親的屈辱史。

盤點漢武帝用人哲學,大膽起用三類人,助他成就千古偉績

上圖_霍去病

位極人臣的公孫弘、倪寬、朱買臣等等都是平民中選拔上來的,他們也是出生在社會的底層,依靠淵博的知識和智慧,以及非常強的能力,被漢武帝看重,併為漢武帝和大漢王朝出謀劃策。

最為值得大家關注的是一位名叫金日磾的匈奴人,他是霍去病俘虜回來的一位匈奴部落王子,因為善於養馬,就成了宮中養馬的奴隸,最後他被漢武帝啟用,官至光祿大夫,更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金日磾(mì dī)還與霍光等人一同成為漢武帝選拔的託孤重臣。

盤點漢武帝用人哲學,大膽起用三類人,助他成就千古偉績

上圖_金日磾

舉例:清朝康熙皇帝雖然任用周培公和海霹靂施琅等人,但是卻心中存著很多的戒備,基本用過之後就開始想辦法控制,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意味。從這一點來說,漢武帝用人哲學,絕非“千古一帝”康熙所能相比的!

第二:大膽任用政見不同的人。

古代帝王對於政見不同的人,大都採取的方式都非常簡單,直接除掉或者貶職等等手段,結果基本都不會很好。

然而,漢武帝卻不受政見不同的束縛,大膽任用這些人,並且把他們安排在他們所擅長的位置,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能量,為漢朝天下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一份力量。主父偃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盤點漢武帝用人哲學,大膽起用三類人,助他成就千古偉績

上圖_主父偃

舉例: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的皇帝不多,漢武帝是一個,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

第三:唯才是舉、不拘一格。

古往今來,社會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非常古怪又很有特長的人,他們通常被大家稱之為“怪才”或“鬼才”,這種人才對於統治者來說會很難駕馭,甚至還會危害到自己的統治,所以很多帝王遇到這類怪才鬼才都會避而遠之,甚至還會想辦法除掉。

但是,漢武帝在用人上卻敢於大膽任用這類人,其中東方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盤點漢武帝用人哲學,大膽起用三類人,助他成就千古偉績

上圖_東方朔

結論/總結:

上述三個方面,為漢武帝源源不斷的提供者人才,幾次頒佈求賢詔,讓願意為國奮鬥、讓有才幹的人真正的體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價值,同時也造就了漢武帝劉徹名垂千古的千秋大業。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卷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2】班固《漢書·武帝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