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核武的時代

1945年8月,兩枚投擲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敲響了日本的喪鐘,也使得二戰能夠提前結束。兩枚原子彈爆炸後,這種新式武器巨大的威力很快讓全世界瞠目結舌,也使得戰後的整個時刻籠罩在了核戰爭的恐怖陰影之下。


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兩枚投擲在日本的原子彈,不僅宣告了二戰的結束,也宣佈著戰爭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二戰結束後,蘇聯也研製出了原子彈,不僅如此,美蘇雙方還相繼研製出了氫彈,戰略轟炸機和各種彈道導彈。因為這一系列新式武器的出現,使得美國本土也不再安全。對此,美國曾經裝備過大量“核防空導彈”,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冷戰時期美國空軍層裝備的帶有核彈頭的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來回溯一下當年那瘋狂的年代。

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直到今天,圖-95轟炸機仍然是俄羅斯空天軍的戰略威懾主力

幾乎是在美國研製B-52重型轟炸機的同一時間,蘇聯空軍也在研製一種大航程戰略轟炸機,這就是後來讓西方惶惶不可終日的圖-95戰略轟炸機。雖然從外觀上來看,這種轟炸機擁有四臺螺旋槳發動機,帶動八個大型同軸反轉螺旋槳提供整機的動力,但該型飛機的發動機卻絕非善類。


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圖-95使用的HK-12MB單轉子渦槳發動機


圖-95使用的渦槳發動機與此前我們熟知的活塞發動機沒有任何關係,相比之下倒是更接近噴氣式發動機,這四臺發動機可以使得圖-95戰略轟炸機的螺旋槳槳葉尖部分的速度接近音速,使得該型轟炸機的最大平飛速度達到815公里/小時,絕對是美國的心腹大患。

波馬克防空導彈

想要攔截這樣的轟炸機,光有普通防空導彈自然是不夠的,圖-95的巡航高度高達上萬米,足以使許多防空導彈黯然失色。對此,美國專門研製出了“波馬克”遠程防空導彈,該型導彈的彈體十分巨大,能夠攜帶近一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同事該型防空導彈的最大射高能夠觸及到圖-95戰略轟炸機的最大升限,其射高達到了驚人的兩萬米,該型防空導彈是美國波音公司和密歇根大學航空研究中心聯合研製的,使用火箭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驅動。

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掩體內豎起的波馬克防空導彈

波馬克防空導彈分為A型和B型,A型導彈體積稍大,採用液體燃料,從1952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1964年全部退役。B型導彈採用固體燃料,於1961年開始裝備,1972年全部退役。該型防空導彈平時全部署在掩體內,發射時先是豎起,隨後從掩體打開的屋頂發射出去,先是火箭助推器點火,將其發射升空,待到導彈速度突破音障後,衝壓發動機開始點火,將該型導彈送上巡航高度,並將其推到2.8馬赫。

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發動機點火時的波馬克防空導彈

在此期間該型導彈都由地面雷達引導,等到導彈距離目標16公里時,導彈上的主動雷達導引頭開機,並最終引導導彈擊毀目標。該型導彈搭載的核戰鬥部威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威力的一半,射程也高達710公里,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地空導彈。

奈基·赫克里斯防空導彈

在研製波馬克防空導彈的同一時期,美國還在研發另一種威力巨大的防空導彈,這就是“奈基·赫克里斯”(Nike Hercules)防空導彈系統,該型防空導彈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並沒有搭載主動雷達,和波馬克防空導彈一樣,該型導彈也可以搭載一枚核彈頭,由於當時美軍獲得的情報已經證實,蘇聯在發展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同時還在大力發展彈道導彈,所以該型防空導彈在研製之初就確立了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

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龐大的奈基·赫克里斯防空導彈

該型防空導彈的制導原理如下,該型導彈由兩套制導雷達提供引導,其中一部雷達負責跟蹤和探測敵方目標,同時另一部雷達負責引導奈基·赫克里斯防空導彈進行攔截。值得一提的事,當時美國還考慮到敵方目標會擁有末端機動能力,所以負責制導的雷達還能夠不斷修正該型防空導彈的彈道,提高命中幾率。

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奈基·赫克里斯防空導彈的工作原理

在導彈發射後,兩套目標跟蹤雷達和導彈跟蹤雷達想一套計算機持續發送導彈和攔截目標的實時位置。在聽過計算機處理後,轉換成導彈的發射數據,然後輸出給火控軍官,火控軍官再選擇是繼續機動還是引爆導彈,該型導彈可以搭載核彈頭和常規高爆彈頭,兩種搭載模式的爆炸範圍不同,所攔截的目標也有所不同,一般高爆彈頭攔截的是緩慢的單個轟炸機或偵查機,而核彈頭攔截的則是戰術彈道導彈或敵方轟炸機群。


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奈基·赫克里斯防空導彈攔截敵方彈道導彈時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奈基·赫克里斯防空導彈有三種模式,除了能夠應對高空目標的地對空模式,應對低空目標的地對低空模式之外,還能夠作為戰術核武器,向敵方地面重要目標投送戰術核彈,其主要設置為:

地對空模式:該模式主要用於攔截敵方的高空轟炸機,超移速導彈等等,該模式下,奈基·赫克里斯的速度超過了當時已知的任何飛機和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

地對低空模式:該模式主用於攔截那些低空突防的飛機或巡航導彈等,該模式下,導彈的火箭發動機點火較晚,轉彎半徑也更小,導彈的機動性要比地對空模式高。

地對地模式:該模式下,雷達會引導導彈飛抵目標上空,再對導彈下達“俯衝”指令,使得導彈能夠垂直下落,打擊大規模裝甲集群等地面目標。

冷戰疑雲,50年代美國研發的兩款核防空導彈

奈基·赫克里斯防空導彈作為地對地導彈時的工作原理

此外,該型導彈還擁有雷達彈著點標定模式,該模式下,該型防空系統的雷達能夠推算出正在模擬轟炸的轟炸機的投彈點,從而預測出準確的著彈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