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湯

湯姓讀音作tāng、yáng、shāng(罕見),漢族姓氏。

湯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72位。最新統計,湯姓人口約260萬,姓氏排行榜第99位,位於常姓之後,賴姓之前。

百家姓——湯

回本溯源

一、源於子姓

出自夏朝成湯之號,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湯氏其得姓始祖為成湯。夏朝末年,居住在黃河下游的商落首領名契,本是黃帝曾孫帝嚳之子,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於商(今河南商丘),賜姓子氏。

契傳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統治時期。履,字湯,他即位後愛護民眾,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擁護,周圍一些小國也慕名前來歸附,因之勢力迅速擴大。夏朝末期,帝桀為君。夏桀殘暴無道,國內日趨動盪不安,諸侯們也不聽從他的號令。湯見其形勢,便產生了代夏的雄心。他順從民意,不斷積聚力量,開始有計劃地討伐夏桀。在賢臣伊尹的輔佐下,他先滅掉了商國附近的夏王朝死黨葛國,接著經過十一次的出征,逐個滅掉了夏王朝的三個重要同盟附庸國韋國、顧國、昆吾國,成為了當時最強的諸侯國。湯在徹底孤立了夏王桀之後,領軍一舉滅夏王朝,把夏王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居巢區)去悔過。之後,成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王朝,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始稱商湯。湯逝世後,被後世諡為“成湯”,歷史上尊稱為“帝乙”。在成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字“湯”為姓氏者,是為河南湯氏,史稱湯氏正宗。

該支湯氏正確讀音亦作yáng,湯氏族人大多尊奉商湯(子履、成湯)為得姓始祖。

二、源於子姓

出自西周初期亳國國王湯子偃,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

湯子偃:子姓;陝西始平人。著名西周初期亳國國王,生卒年與具體在位時間待考,諸羌始祖、湯氏鼻祖之一。

據說,湯子偃曾有子孫跑到西邊的夷狄中去了,所以他還是西部各個兄弟民族的始祖。

隋唐的時候,吐蕃的將帥當中出現了一批姓湯的,比如湯乞髯、湯忠義、湯沒藏等等。其實這些湯姓都是是湯子偃的後代,只不過早就融入了當地吐蕃族。

這裡面的一支後來還形成了藏族裡邊的湯姓,其姓念tāng。

三、源於子姓蕩氏

出自春秋時宋國蕩姓家族,屬於簡改姓字為氏。

據史籍《萬姓統譜》記載,春秋宋國大臣蕩原,任司城,其子公孫壽不願繼父位,由其子‘子蕩意諸’繼任,子蕩意諸的子孫為避禍,便去掉“蕩”字的“草”字頭,而改為遠祖共工氏的湯姓。對此,在江蘇省蘇州《湯氏家譜》中記載道:“吾祖宋公子意諸,以祖封邑為蕩氏,其子孫因避禍,去草字頭為湯氏。”唐朝時期,湯姓族人為避唐太宗的廟號(大唐文武大聖大廣孝帝),多改為陽氏。例如吐蕃的大將蕩沒藏降唐軍後,亦改稱陽沒藏。實際上,湯姓族人實在聰明,因為古陽字“陽”與湯字“湯”是同義字。

至於蕩氏一族,今已經成為極其罕見的姓氏,除在河南、河北、陝西、福建等省發現有極少幾戶蕩氏族人還在頑強續承古姓以外,其餘的蕩氏族人均已回覆成為湯氏。

該支湯氏正確讀音作yáng,今讀作tāng亦可。

四、源於子姓

出自秦朝時期商紂王庶兄微子啟之後裔,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後,把商的舊都周圍地區分封給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建立了宋國。傳到末代君主子偃時,宋國被齊國聯合魏、楚兩國攻滅。子偃有個弟弟叫子昌,子昌有個兒子叫子隆。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大興專制,焚書坑儒,子隆為了避禍,就改成了湯氏,其後裔子孫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湯氏正確讀音亦作yáng。

五、源於風姓

出自遠古太暤(昊)伏羲氏的十個兒子湯,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傳說,伏羲與妹妹女媧成婚,育有十子。伏羲崇尚太陽,將十子稱“旪”,後史也記載為“暘”、“陽”等,分居於湯山(杜縣、杜陵,今陝西西安一帶),其後裔子孫多以先祖名號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該支湯氏正確讀音作yáng,湯氏族人中至今仍有尊奉伏羲、女媧為得姓始祖者,且不與子姓湯氏合譜。

六、其他來源

1、源於官位,出自秦朝時期官吏湯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2、源於官位,出自南北朝時期官吏湯沐食侯,屬於以官爵稱號為氏。

3、源於改姓,出自南唐時期大司空殷崇義,屬於避諱改姓為氏。

4、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5、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侗族、瑤族、黎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湯氏族人分佈。

百家姓——湯

遷徙分佈

先秦時期,湯姓主要活動在中原地區。

漢朝時,湯姓已經東移江蘇、南涉越南北部。

唐朝時期,湯姓隨中原二次南下移民分佈到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

明朝時湯姓南遷兩廣地區。

清初湯姓進人臺灣。

當代湯姓在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湖南、江蘇、福建、湖北四省,大約佔全國湯姓總人口的45%,其次分佈於四川、浙江、安徽、廣東、江西,這五省的湯姓又集中了27%。湖南為湯姓第一大省,佔湯姓總人口的17%。全國形成了長江流域地區高比率湯姓分佈帶。

百家姓——湯

姓氏名望

古代名人

湯思退:浙江青田人,宋宰相、封慶國公、岐國公、榮國公。

湯顯祖(1550-1617):明戲曲作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明臨川(今屬江西)人。萬曆進士。歷官南京太常博士、禮部主事、遂昌知縣。後以抑豪強觸怒權貴被劾,居家20餘年,精研詞曲與傳奇,以著述為事。所著《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或稱《玉茗堂四夢》。其中尤以《還魂記》(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最負盛名,另有詩文《玉茗堂全集》。

湯和(1326-1395):明初將領。字鼎臣。濠州(今安徽鳳陽東)人。與朱元璋同鄉,一同起兵。渡江後,守常州,御張士誠。統兵取浙東、福建、四川,守備西北,均有戰功。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自請解除兵權,深得朱元璋歡心。次年,奉命在沿海築城設防,以禦寇。死後,追封東甌王。

湯克寬(?-1576):明抗倭名將。

湯應曾:明末琵琶演奏家。

近現代名人

湯化龍:湖北浠水人,民國開國元勳、清全國各省諮議局聯合會主席、創立湖北革命軍政府任民政長、民國首任眾議院議長。

湯玉麟(湯二虎):遼寧阜新人,安國軍第五方面軍第12軍軍長、熱河省省長兼熱河軍區司令、第五軍團總指揮、熱河省駐防軍總司令、上將。

湯恩伯(1898.9.20 ~1954.6.29 ):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名克勤,字恩伯。浙江武義縣人。黃埔系骨幹將領。抗戰時期(前期和中期)表現突出,被日軍視為勁敵。

湯有隆(1912--1962年,):字墨成,號靜得,南京溧水秋湖石灘頭人,民國時期著名書法家,有“中華門外大書家”和“溧水大東門外(第)一支筆”的美譽。

湯飛凡:湖南醴陵人,生物製品技正及中央防疫處處長、衛生部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創始人。

湯佩松(1903年11月12日-2001年9月6日),湖北浠水人,植物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教育家,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