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重启”须做好长期防控准备

本报记者 童彤

近日,随着全国多地天气转暖,以及大部分地区逐步迎来全面复工复产,部分景区开始出现“扎堆”迹象引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自疫情在春节前后暴发以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严防严控级别,致使正常生产生活“停摆”。尤其是各大旅游景区,已然错失了传统春节假期的“旅游消费黄金期”。各地旅游景区及游客面对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难免按捺不住内心出游的心情,一些景区已开始出现人员扎堆游览的情况。

为做好旅游景区恢复开放工作,文化和旅游部2月25日就曾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坚持分区分级原则,不搞“一刀切”,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要继续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指南》还重申,要“严控游客流量,有效采取门票预约、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应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安排游客入园。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等容易出现人员聚集位置要配备管理人员,加强游客秩序管理”等等。

从近来全国各景区的实践来看,消毒防护、智慧引导、科学分流、“无接触”购票等举措为景区的标配。然而,即便如此,仍有必要提醒游客和景区管理各方面切勿松了“长期防控疫情重蹈覆辙”的弦,毕竟,一旦病毒重来,景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必将成为防控重灾区,因此,从这点看,长期的防控准备必不可少。

首先,在贯彻《指南》明确的一系列要求下,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场馆防控,强化景区游览管理,采取诸如严控游客流量、防止人员聚集、落实实名登记等手段,确保可查可控,以便疫情出现抬头确保防控有序。

其次,呼吁将部分景区管理手段纳入常态管理,比如游客限流、门票预约、辅助智慧引导等手段,一方面让游客数量长期可控,避免出现景区人满为患的同时,提升景区观览质量。当然,这还需要景区结合自身情况尽快提升经营思路,走出“门票经济”的“死胡同”。

最后,旅游经济之于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向来备受肯定,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游业备受打击。因此,疫情过后,旅游需求料将出现井喷,这就需要从制度安排上未雨绸缪,比如尽早将带薪休假落到实处,避免出现短时间内景区客流饱满,平日门可罗雀的尴尬。从休假制度上引导客流需求的释放还有赖于国家层面率先做好顶层设计,参照景区游览质量优先的原则,贯彻好游客限流参观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社会旅游出行需求大量释放,也为中国旅游市场带来了难得的上升机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或许又是一番契机,即倒逼中国旅游市场必须真正实现科学有序发展,彻底摆脱“门票经济”对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阻碍。显然,这也有助于尽早形成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从而逐步找到激发大众旅游意愿与景区运营盈利的平衡点,带动旅游产业更加优质、长久可持续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