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國時期的華州志書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華州區的舊地方誌

作者 閆廣勤

渭南市華州區,古代稱鄭縣、華州,20世紀初至21世紀初稱華縣,有著源遠流長的修志傳統。歷史上的志書,有資料可證的最早一部,出現於唐朝,是由監察御史黎逢編撰的《鄭志》。北宋時曾有兩部新舊“華州圖經”,元朝華州也有一部“郡志”,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華州訓導鈕瑩中也曾編過一部華州志,但上述各部志書均已失傳。

當今華州區存世的舊志書,是明萬曆年間的《華州志》、清康熙年間的《續華州志》、清乾隆年間的《再續華州志》、清光緒年間的《三續華州志》、清光緒年間的《華州鄉土志》、1949年3月的《重修華縣縣誌稿》。

明、清、民國時期的華州志書

華州區的舊地方誌

明萬曆九年(1581)的《華州志》,為知州李可久裁正,張光孝編撰。張光孝為華州故縣裡人,舉人,曾任河南西華縣知縣。他因前志“歲時遠邈,文獻無徵”,而以30多年的時間,查閱古籍,調查採訪,撰成志稿。隆慶六年(1572),知州李可久將志稿予以“紅由繹裁割”,遂命付印,但刊印時間在萬曆初年。此志統合古今,內容起自西周末年,止於明萬曆九年(1581),共24卷。綜觀全志,資料豐富,取材宏博,尤以公元1556年華州大地震的資料彌足珍貴。繁簡得當,詳記華州,略及屬縣華陰、蒲城;詳記當世,略述以往。說實道有,不泛不陂。官師、人物生者不傳,官員無政績者不記。張光孝的《華州志》為明代陝西地方誌中較有影響的一部,是關中八大名志之一。

明、清、民國時期的華州志書

明《華州志》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續華州志》,由華州知州馮昌奕裁正,貢生劉遇奇編撰。記事上自明萬曆十年(1582),下至清康熙二十年(1681),是對明《華州志》的接續。此志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完稿,共四卷,篇目結構基本因循明《華州志》原例,內容上增入了《華州志》後100年的許多新材料,尤其在物產、自然災害、園林(宮室)、古今人詩文、人物方面的補充較為寶貴,開創了續寫州志的先河,對華州地方誌的承前啟後,鄉梓文獻資料的保存,仍有相當的價值。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的《再續華州志》,由知州汪以誠編閱,郡人史萼撰。汪以誠鑑於《續華州志》後已百餘年,如不續修,本州資料將“淪於泯沒”,而延聘曾任過石埭縣(今安徽石臺縣)知縣的郡人史萼再次續修州志。《再續華州志》基本因襲前志體例,共十二卷,全部為《續華州志》成書後百餘年中的新材料。

明、清、民國時期的華州志書

清《再續華州志》

清光緒八年(1882)的《三續華州志》,由知州吳炳南裁正,華州大漲里人、舉人劉域撰次。吳炳南任華州知州時,舊志大多已因戰亂而毀於兵燹,而且《再續華州志》後已近百年,急待續修。光緒六年(1880),吳炳南乃命劉域主持編纂。劉域等“謹仿前志體例,循名核實,分輯成稿”,於光緒八年(1882)十二月,“書成付梓”。志中有光緒十年(1884)五月記事,刻印成書或在此年。《三續華州志》共十二卷,此志與前諸志相比,較詳細地記述了境內各條河流流向和治理情況;第一次增加了記事一節,以編年體形式,記載了自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至清同治九年(1870)的華州歷代大事,尤以回民起義、捻軍和太平軍的活動為珍貴。

明、清、民國時期的華州志書

清《三續華州志》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的《華州鄉土志》,由華州知州褚成昌纂修。《華州鄉土志》不分卷,共有政績、兵事、耆舊、戶口、人類、宗教、實業、地理、物產、商務十門。此志對前諸志資料刪繁去冗,簡核詳明,條目清晰,並增添了一些新材料,尤以耶穌教在華州的傳播和洋布、洋紗等工業品的出現、鴉片的種植和運銷等資料很有價值。

1949年3月印行的《重修華縣縣誌稿》,由華縣馬家斜村人,社會賢達顧耀離(字熠山)總纂。1931年,鑑於辛亥革命以後,“世變日急,遲之又久,文獻就湮”,縣長郭濤等人倡修縣誌,建立了縣誌局,以顧耀離為編輯主任。後因時局和經費原因,縣誌局工作停頓而顧耀離等人“認定此地方文獻存亡關鍵”,“停廢不能”,在無定所、無經費的情況下,仍利用業餘時間堅持編纂不輟。以近18年的含辛茹苦,慘淡經營,終於在1948年最後定稿,並於次年3月由西安大中文化社鉛印出版。此志共17卷,全書約60萬字,記事上自西周,下至1948年,統合古今,取材宏博,門類齊全,廣徵博引,洋洋大觀,資料極為豐富。其特點是:1、對舊志的封建迷信,陳腐落後的內容和門目,或革除,或釐正,以較科學的觀點和方法,設篇立目,編排材料,反映了時代的要求。2、詳於近代,資料翔實。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檔案文獻已大部散失,此志以大量篇幅,記載了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諸方面情況,保存了珍貴的史料。3、著眼下層,反映民生。此志一反舊志著眼上層,為達官貴人歌功頌德之弊,努力反映苛政之下的百姓疾苦。4、實事求是,秉筆直書,如實揭露政治弊端,官員腐敗,軍警肆虐等社會黑暗現象,對共產黨的活動也有較為客觀的記述。從全省乃至全國的角度看,此書可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最後一部刊行的地方誌,惜流傳較少。

明、清、民國時期的華州志書

民國《重修華縣縣誌稿》內頁

上述舊志,都以大量資料記述了本地區歷史變遷、社會狀況、經濟形態、物產災害和風土人情。雖然受歷史的侷限,其中不免有些糟粕和不完善之處,但仍不失為華州區的寶貴文化遺產,在華州地方文化事業發展史上有其獨特的貢獻。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古代文明,服務於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滿足各界人士的需求,華縣縣誌辦(2016年1月改稱華州區區志辦)於2013年7月,開始舊志整理工作,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豎排改橫排,並標點、校勘、註釋。使當代讀者閱讀方便,障礙減少,使這一文化寶藏,能在社會經濟文化的大發展中,充分發揮其鑑史、資政的作用。

明、清、民國時期的華州志書

閆廣勤先生校注的四部明清華州志

現,明清四部“華州志”的整理工作已結束,並出版印行。民國《重修華縣縣誌稿》的整理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