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骁勇善战,麾下文有陈宫,武有高顺和张辽,为何总是一败涂地?

toffeetoys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在杀死董卓后吕布被董卓的旧部赶出了洛阳。离开洛阳后吕布先后依附过几个诸侯,因为吕布反复无常的个性,这些诸侯都没有收留吕布。后来吕布转战到了兖州,在和曹操争夺兖州的战斗中,吕布最终失败,被迫投奔了刘备。投奔刘备之后的吕布并不甘心做别人的附庸,没多久就偷袭了刘备的徐州城,最后又赶走了刘备。赶走刘备之后,吕布的势力也达到了顶峰。占领了徐州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了真正的一方诸侯。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吕布就再次被曹操击败,被俘后的吕布因为反复无常的个性,被曹操杀死。

当时的情况是吕布武艺高强,手下还有张辽和高顺这些猛将,并且有陈宫给他出谋划策。但是吕布根本不重用张辽和高顺,对于陈宫的计谋也很少听从。

不过吕布失败的原因并不仅限于这些,即使吕布重用了张辽和高顺,听从了陈宫的计谋,他的失败也是注定的。吕布虽然勇猛无敌,不过作为统帅需要的不仅仅是勇猛。刘备、曹操都不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依然能够建立自己的霸业。刘邦只是一个小混混出身,依然能够消灭勇猛无敌的项羽。吕布的勇猛作为先锋官比较实用,作为主公用处就不大了。吕布缺乏的不仅是知人善用的能力,更缺乏统帅的必备智慧。

在为人处世上,吕布就有很大的问题。在投奔刘备之前吕布的名声就已经非常臭了,除了刘备之外谁都不愿意收留他。叛变刘备之后吕布更是臭到了极致,陈宫虽然名义上是一个谋士,不过他的才能也比较有限的。陈宫给吕布出的计谋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吕布带领骑兵出去骚扰曹操的粮道,自己守住徐州城。吕布本身想要采纳这个计谋,不过在老婆的劝说下,吕布还是放弃了出城的计划。

但是我们再回来看这个计谋,吕布这样做大概会有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徐州被攻破,吕布无家可归,然后被天下诸侯共同消灭掉。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吕布出城之后缺乏谋士的指挥,甚至有被曹操全歼的风险。而徐州城本身就快撑不住了,这时候出去一半的兵马,更是岌岌可危。

第二种是曹操真的粮尽退兵,过一段时间再来进攻徐州。这个计谋小概率的可以让吕布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是从长久来看吕布最后的结局依然还是灭亡。曹操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吕布手下有张辽和高顺,曹操手下的名将更多。刘备的能力要比吕布强得多,带着关羽、张飞、诸葛亮照样被曹操追着打。

综上所诉,以吕布的愚笨就算是有刘邦知人善用的性格,也没有刘邦的智慧,最终也逃脱不过失败的命运。把吕布的问题放在现在来看,一个公司的老板是一个蠢材,不管是员工多么卖力的工作,经理多么努力的经营,这个公司终究还是会面临倒闭。


邓海春


说吕布是三国武力第一人,我想这个大家没什么争议,但尴尬的是,同样伴随吕布的其他关键词往往都是贬义的,比如说勇而无谋、背信弃义、贪财好色、妄自尊大等。也正如题主的疑问那样,猛将如云的他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咱今天不说陈宫和高顺他们水平如何,单单说说大奉先~

背信弃义,像一颗海草

小说中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这个比喻也着实恰当,而吕布弑主也在当时是小有名气了。在解决掉董卓后,吕布第一时间去投奔了袁术,袁术虽不是什么明主,但他也是要考虑自身的发展的,首先不能把一个忘恩负义之辈留下来吧,于是袁术大关城门,让吕布滚。吕布只好去投大嘴,大嘴欣赏其勇接纳了他,但好景不长,在吕布协助袁绍打败张燕后便自恃有功,开始在军中装X,并且还要求大嘴为他增加兵力:

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绍下诸将,以为私相署置,不足贵也。

大嘴可不是个有耐性的人,他觉得吕布心怀不轨啊,于是决定派人暗杀吕布,幸亏吕布及时发现逃过一劫。之后吕布先后投奔张杨和张邈,也在这个时候陈宫投靠了他。再后来,袁术表示要和吕布联盟,想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吕布的女儿(也就是这么一段话,不少游戏就创造了吕玲绮这个角色),但送亲的队伍都走上了吕布因为陈珪的话又反悔了,他脑袋瓜子一转想起了当年袁术大关城门之事,于是果断悔婚。吕布的主见可见一斑了。

苛责下属,异想天开

虽说吕布手下猛将如云,这些人也视吕布为偶像,但多疑的吕布始终没能对他们敞开心扉,甚至对他们十分刻薄。简单说个比较厉害的故事吧:侯成曾派人在城外养了十五匹马,等到马儿成熟时那牧马人居然想献给刘备,亏得侯成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损失,众将也都夸侯成机智。侯成沾沾自喜准备摆酒宴庆祝一下,于是杀猪宰羊,将酒和肉送到吕布的府上。吕布见状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接下来他说的话实在是无脑:“我规定军中禁酒,你居然敢酿酒,你怎么不学学人家高顺,你这样和其他人庆祝是不是准备谋杀我啊!”

侯成听后,心瞬间凉了一半,而将士们也觉得此主不明也。

桃花泛滥,延误战机

东汉末年各军阀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杀人基本不眨眼(你看人孙笨相对就矜持一点),董卓麾下的武将们这一点更是遗传了他们的主子。但我大奉先有两点值得吹一下,一是他说自己不好斗,好解斗;二是他确实是个怜香惜玉的主,但反过来讲,他也不怎么相信同性间的友谊,只有是谁有损于自己的利益,他便不加思考的杀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吕布成为了许多人利用的对象。于是后来就有了吕布和董卓的一个侍女私通被发现,又被王允得知了此事巧施计策杀了董卓。

之后每逢大战,吕布都很会考虑家人的感受,有此曹操来袭,吕布准备抄小路断其粮道,于是就让高顺、陈宫守城。临走前他媳妇突然说那两个人素来不和,他俩肯定不会同心协力的。就这一句话把吕布就说懵了,迟迟下不了决心。还有一次还是曹操来袭,陈宫说曹操远道而来打不了持久战,不如让我率兵攻其后方,他要是打我,你就突击他的先锋部队,我们收尾包夹。就在这时吕布的妻子又说陈宫和曹操有交情恐怕会叛变之类的话,也就是这样,吕布否决了陈宫的计划。

等到吕布被曹操擒拿之后,不知他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性格最终害了自己。每个集团都是一个木桶,吕布洽洽就是短的那一只(宽度是够了),所以,刘备的那次神补刀补的太及时了…


不可棱…


逻辑文史游


其实很简单,主公是武极,手下武官几乎没有什么发挥余地。文只有陈宫一人,陈宫又很刚直,难免和吕布吵嘴。但是吧,虽然吕布屡战屡败,但是公台的挽救之策每次都是可行的,可惜就是不听。

(图片不搭噶,引人注目而已)


琉璃下丿澄澈回忆


不管是历史还是小说,吕布都无愧于三国时期的猛将,并且手下的谋士陈宫虽然不能说第一,但是智谋绝对可以和郭嘉,贾诩等人齐名进入三国第一谋士集团行列。并且手下还有张辽,据说武功不在关羽张飞之下,为什么还是一败涂地?

一:无义

本来吕布是丁原手下,也是义子,但是为了像董卓投诚,直接砍了丁原。“以臣杀主,是不义 之事”乱世易主本来是正常之事,但是要有自己的操守。

二:狂妄自大 自以为是

本来手下有能人,但是凡事都只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文不听陈宫,武不听张辽,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

三 贪财

据说在财务上面对自己的士兵非常的抠门,试想有谁愿意为不掏工钱的老板干活?

四,没有长远的目光

吕布虽然说个人能力很出众,但是并不想逐鹿天下,只是想割地封侯,导致了以上3点致命的弱点,这在乱世可以说是致命的。

以上,我是“村妞”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讨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