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走错的路—— “哈佛逆袭录”之:从农民工到哈佛梦

文玉恒是我哈佛肯尼迪学院校友。虽然哈佛校友常有惊人背景,但当我第一次听到他的故事时,还是深感震惊!与他相比,之前我们所说的逆袭,不过是些差生变学霸的小故事。玉恒农村长大,初中辍学,历尽严寒酷暑,四处辗转打工,人生曾一度停摆在故乡的田间。但是他追问人生、改写命运的勇气和踏实的行动,使他一步一步地攀上人生的高峰。我向他约稿,请他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心历路程。历时半年有多,文恒终于为我们呈现出一篇真实的人生逆袭之路——那些年我走错的路。问校友特此编发,希望我们的家长和学生都看到。愿此文激励更多人重新拾起追求梦想的勇气。

哈佛之梦,永远都不晚。

那些年我走错的路—— “哈佛逆袭录”之:从农民工到哈佛梦


那些年我走错的路—— “哈佛逆袭录”之:从农民工到哈佛梦


(一)初中辍学 辗转打工

今天一早,我收到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毕业证书。虽然早就习惯了自己上了哈佛这样一个事实,看着毕业证书上面金黄的哈佛大学印章,我心里还是跌宕起伏。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好学生,初中时更是经常逃课,打架,后来还辍学打工五年多。这样的背景,我是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一个来自农村的打工仔,这辈子还有机会从哈佛大学毕业。

我是八零后,出生在河南东部的一个农村。我有一个姐姐,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算是村里一般的农户。小时候家里并不缺吃喝,但我们县一直是全国贫困县,所以日子也过得不富裕,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小时候过生日,也就是吃上一个煮鸡蛋。

我在村里长大,小学都是在村里上的。虽然我小时候体弱加上营养不良,经常生病,但相比现在的孩子,我的童年还是很快乐的。没有作业,更没有辅导班,每天真的是无忧无虑。9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大江南北,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老家所在的农村还浑然不知。

那些年我走错的路—— “哈佛逆袭录”之:从农民工到哈佛梦


中学我是在离家3-4公里的乡一中上的。中学寄宿,每周才回家一趟。父母不在身边,少了很多管教,但也让生活变得复杂了很多。睡觉时和十几个同学睡一张大通铺,吃饭要管理好一星期的饭钱。我11岁上中学,生活还不能自理,饭吃不饱,晚上也睡不好,所以很快就养成了逃课的习惯。刚开始逃课是为了睡觉,后来养成了习惯,就开始逃课到处玩。不上课,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我所在初中的高中升学率不到10%,我的成绩自然考不上高中。

我成熟的比较晚,初中时根本不懂什么叫计划自己的未来,逃课,打架,都是任性而为,浑浑噩噩的就把日子混过去了。也许有那么几次,我模糊的觉得上高中也学是更好的道路,想冲刺一下提高自己的成绩。但无奈早就积重难返,要学习的太多,想学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初三刚开学,我和别人打架惹了祸,别人要报复,找了社会青年到处围堵我,我每天上学都提心吊胆,就索性辍学了。

我辍学的那一年,1998年,我姐以县里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南开大学的数学系。9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到了我们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去打工,进厂子,进饭店,搞建筑,做小生意。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谁挣的钱多。

辍学不久,同村的一个在洛阳打工的哥哥,也帮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在洛阳的一个饺子馆刷盘子,一个月100块钱。可惜,就是这100块钱的工资我也没拿到手,因为我没干够一个月就辞职了。刷盘子的工作并不累,每天工作8-10个小时。只不过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在饺子店没有一个熟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一个小隔间里,对着一个水龙头,洗菜,刷碗。这样的工作年少轻狂的我干不下去。

90年代末,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打工的机会也很多。辞了第一份工作不久,我便跟着爸爸的朋友去了一个天津的轻型建筑公司,而且在那里一干就是五年多。

建筑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承建钢结构的厂房和移动房,公司不大,但业务遍布全国各地。五年多的时间里,我跟随建筑队去过全国各地的30多个地方。公司总部在南开大学的西门附近。我在天津的时候,也能经常去找姐姐,在南开大学的图书馆里看书。

在建筑队打工干的是体力活,风吹日晒,很辛苦,尤其是气候恶劣的时候。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也还是要在寒风里上架子干活。有一年冬天在辽宁铁岭施工,每天从工地下来,脸都冻得肿起来,脚和手早都木了,到屋里很久才恢复知觉。 夏天也好不到那里去,30-40度的高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太阳下面工作,穿的工服都是被汗水浸湿了一遍又一遍。有一年去海南岛施工,我刚上工地一天皮肤就被晒得变了颜色。刚开始的几周,掉了不止一层皮。

那些年我走错的路—— “哈佛逆袭录”之:从农民工到哈佛梦


打工虽然很辛苦,但在开始的几年里,我从来没有想过回去上学。姐姐上大学后不久,爸爸专门坐车到河北涿州的工地去看我,问我要不要继续回去上学。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幼稚而且固执的认为,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打工一样也会有很好的前途。

在我当时的世界里,我非常享受我刚刚获得的自由。打工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每天吃饭管饱,没有早晚自习睡觉睡足,自己挣得钱自己花,日子过得要比我在中学里轻松很多。而且,对于刚刚十几岁的我,未来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在我自己虚构的世界里,我是主角,坚信即使未来会有很多困难,自己也能逢凶化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打工的前几年,我一直活这种思想里,日子也算是很逍遥自在。刚进工地的时候,我从最低的油漆工干起,之后慢慢的当上了电焊工。由于我不怕出力,再加他人的帮助,2000年底我就当上了工头,开始自己带队伍干工程。我的大部分时间也开始从干活到计划,分配和管理其他工人干活。

日子过得似乎很顺利,但过了2000年,我的美好幻想慢慢被现实打破。现实给我的第一个警醒是:我意识到自己快要结婚了。我老家所在的农村里结婚早,十五岁以后就是待婚年龄。每次我过年回家,都要回答媒婆的各种问题。我妈更是担心我找不到媳妇,到处张罗着给我说婚事。

我害怕结婚,因为婚姻会击碎我所有对未来所有的幻想。一旦结婚,我就承认了自己农民的身份,意味着我要在同一个地方继续重复父辈们的生活。那几年,我尽力逃避提亲,见面等一切和结婚有关的事情,以至于2002年我都没有回家过年。虽然躲过了一时,但是内心的深处,我知道如果我继续打工的生活,终有一天,我要接受我将要一辈子是农民,过农民的生活的现实。

当上工头一年后,由于我工作出色,公司给了我代理项目经理的职位。我的职责也从管理工程扩大到了代表公司和甲方,监理,以及其他工程队的协调合作。此时,作为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农村打工仔,我算是“混”的不错。我也洋洋自得了一段时间。

没过多久,我就意识到了现实给我的第二个问题:代理项目经理是我在公司里能爬到的最顶端,是我在建筑公司职业生涯的尽头。没有学历,农村户籍的我,无论多努力,也不能成为正式的项目经理(需要大专学历),也不能在城市生活下去(需要城市户籍)。

那些年我走错的路—— “哈佛逆袭录”之:从农民工到哈佛梦


打工的职业没有出路,再加上婚姻的逼迫,让我不得不寻找其他的出路。我当时的计划是找个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工作,然后上个夜校,这样就能在城市里继续生活下去。于是在工程的间隔,我骑着自行车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去找工作。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没有学历没有本地户籍的我,想找一份前途很好的工作,简直是痴人说梦。

2003年初,在多次的找工作失败和上夜校无望后,我正式对自己幻想的未来绝望了。回到老家重新上学成了我避免一辈子当农民的唯一出路。

(二) 重回学校 重头再来

在姐姐的支持下,我2003年秋天回到了老家,以委培生的身份进了县里的一所民办高中读高一。我是大龄复读青年,比班里的同学们要大很多。刚开学的时候,无论我走到那里,都有对我好奇的目光;初中本来就没有学到多少知识,那些学到的,也在五年多的打工生涯里,被我忘得一干二净了。上了高中,我的学习却要从初中开始,困难重重。然而,这些困难对于在现实中走投无路的我,都不算什么困难。在学校,我至少有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而不是在天津的大街上漫无目的寻找。这对我来说就够了。

高一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的。我每天五点之前起床,10点以后才休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我写字多的时候,每天都可以用完一个圆珠笔的笔芯。好在勤能补拙,我持续的努力慢慢获得了回报。高一的第一学期,我自学完成了初中的学业并且跟上了高中学习的进度。高一年级统考,我获得年级的第六名。高二县里统考,我在县里四所中学考了第二名。高中毕业,我考入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学习金融专业。

高中很辛苦,但我一直觉得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因为在高中,我逃离了冷漠绝望的现实,我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

作为一个大龄复读学生,我虽然要克服一些其他同学不用面对的困难,但也有自己的优势。这其中之一就是,因为我在社会上的经历,我对高中的学习,对自己的未来有不同的看法。我体会过了生活的苦,知道人生的艰难。所以对我来说,每天努力工作学习是人生的一部分。高中固然辛苦,但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生更加艰难。所以,我是发至内心的想好好学习,而不是被逼的或者是为了父母许诺的考上大学后的美好生活。我深刻地理解,考上大学固然十分重要,但也只是一个短期的目标,因为人生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阶梯要爬,很多的“考试”要通过,考上大学只是人生马拉松的一个小冲刺。

正因为如此,上了大学后,我并没有放松自己,去尽情享受大学轻松的学习生活。我继续努力学习,希望能尽快修完大学的学分,毕业以后出国继续学习。

那些年我走错的路—— “哈佛逆袭录”之:从农民工到哈佛梦


我的英语不好,我就每天坚持读英语,背单词,在寒假的时候去上补习班,把自己的英语补上去。因为我经常在宿舍里跟着电视剧大声读英语,舍友们和旁边宿舍的同学们都受害匪浅。有一次放假我提前回了学校,早晨一起床第一件事,我就打开电脑开始读英语。我口音不标准,但声音很大,试图把学习英语变成体力活,希望熟能生巧。我读的很投入,直到我的肩膀被人痛击了一下,回头看到了一张愤怒的脸,我才意识昨天晚上回来的室友刚还在床上睡觉。

通过坚持不断的努力,我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基本补上了自己英语上的劣势,并在出国的几门英语考试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看来一切大好,我很快就要去成为一名留学生了。

但是,我的留学申请并不顺利。我想去美国留学,但我想申请的金融专业,却都不给奖学金,而我父母都是农民,完全没有能力支持我自费出国留学。大学里,虽然我一心学好数学,计算机,和英语,在学习上做好了出国的准备,但对于我应该申请的项目,我却没有好好做功课,没有找到我能支付的起的学校,功亏一篑。

虽然心有不甘,我也只能去了一家外资银行开始工作。

银行的工作辛苦而单调,一切都要从头做起,我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刚刚开始打工的日子。尽管同事们都很友好,老板也对我很器重,我还是工作的很不快乐,因为那里不是我想要的未来。于是,我就在工作之余,继续研究美国大学的各个项目,继续申请学校。经过了大半年的挣扎,我终于找到了一所公办大学的项目,虽然学费还是很贵,但工作了几年的姐姐决定支持我读书,再加上打工助学,我勉勉强强解决了学费的问题,获得了出国学习的机会。

(三)阅读人生申请哈佛

来到美国,我发现这里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我似乎一下子多了很多的时间。我用这些时间去旅游,运动,和不断的学习。美国很重视教育,学习机会遍地都是。社区大学,网上课程,培训,等等,只要你愿意学,什么学科都能找到。来美国以后,除了正常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学习。

在学习,实习和工作的同时,我在网上修了30个学分的会计课程,并先后通过了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和金融分析师考试。作为一个国际学生,这些职业方面的知识和证书对我很重要,让我在找工作的时候有更多的资本和美国人竞争。在美国,法律上规定,只有美国人不能胜任的工作才能有其他国家的人来做。所以作为一个移民,你要么做美国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要么做他们做不了的工作。正是有了这些“资本”,我才能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过上了不错的生活。我认真工作了几年,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还上了留学时的借款。

如果说职业方面的学习让我在美国有了立足之地,其他方面的学习让我的人生进重重入到一个新境界,帮我进入了哈佛。

人生是一门很深很广的课,关于学习什么和如何学我都挣扎了很久,觉得无从下手。最后,我决定听从新东方俞敏洪老师的建议,先不要每天胡思乱想,先读200本书再说。我希望这些书可以让我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更好的了解自己,这样我才能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更好的计划未来和影响这个世界。

接下来的五年内,我开始实行我的读书计划。一开始,读书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兴趣,是一个任务,一个不得不做的事情。为了完成任务,我就选一些易读易懂的书来读,好的中文小说,自传,等等。只要是能帮我完成任务的,都被我拿来滥竽充数。过了第一年,读了几十本书,我有幸交到了几个书友,一起成立一个读书的俱乐部,相互学习督促,推荐书籍。那段时间,我的阅读面广了,不仅读了一些很好的书籍,也从每次的分享中学到了很多。再后来的几年,读书成了习惯,便有精力去读比较难读的书,于是我读的学术性书籍越来越多,英文的书越来越多。

那些年我走错的路—— “哈佛逆袭录”之:从农民工到哈佛梦


五年的时间里,我平均每周读一本书,算是超额完成了读200本书的任务。大量的阅读,让我的人生上了更高的一个境界。通过阅读和思考,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和这个混沌的世界,而这这些知识让我开始跳出了自身的无知和狭隘,从更高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回头来看,我很难说哪一本书或在一个时刻,我的人生得到了瞬间的蜕变。但是,这些书加在一起,从很小很小的量变带来了后来的质变。而通过多年练习获得的英文阅读能力,也让我后来在哈佛的学习中,即使每天都要读几十到几百页的学术性文章来准备功课,也没有觉得很困难。

读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世界的宽广和自己的狭隘,我还有很多要学,很长的路要走。我于是提交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入学申请。我想去接触更优秀的人,去看外面更高更广的天空。

到现在,我还记得自己收到哈佛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点开邮件的那一瞬间,我忐忑不安的心情变成了狂喜,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怕是一个错误,直到我反复的看了很多遍,才确认这个似乎只有上帝保佑才能出现的奇迹。我的想象中,哈佛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而现实中的哈佛和我想象的一样好。在哈佛的两年里,我如饥似渴的学习,有幸上了很多知名教授的课程,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去了十几个国家。这些经历让我认识到:这世界比我想象的还要宽广,还要多样。

现在,我从哈佛毕业了。回想起当年打工的生活,恍如隔世。2003年初,在决定回去上高中之前,我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我经常一个人去公司附近的一条河的河边坐着,一坐一整天。我自怨自艾,不仅忧虑自己的前途,也恨自己不孝:我妈从小担心我的身体,为了我上学操尽了心,现在又为我结婚的事哭干了眼泪。

那时的我还不理解: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在短期里,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力量,计划的事情往往超出我们的能力。在长期里,我们又总是低估自己的力量,不理解长期的坚持,可以帮我们实现最狂野的梦想。

在人生里,走错了路浪费了时间固然可惜,但那决定不了我们的人生。决定我们人生的是改正错误、从头再来的勇气,和用尽全力追寻自己梦想的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