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和不在省會城市的“省字頭”大學

今天為各位朋友說一下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和不在省會城市的“省字頭”大學,各位學生和家長一定注意,可別先入為主弄錯學校的所在地!

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在我國兩千多所高等院校之中,有一些被冠以“中國XX大學”的字樣,例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等,這些大學被人們稱之為“國字號”大學。北京作為首都,彙集了眾多的“國字號”大學。

但是,還有一些“國字號”大學,其校址並不在北京,需要大家格外注意。這些院校同樣有著特色鮮明的專業設置,也備受國內外同行院校關注。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1學術氣氛濃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戶口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核心學科:理工類學科

被譽為“國內學術氣氛最濃”的大學院校之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屬於中國科學院。

它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雖然學科的設置不像國內其他名牌大學那樣齊全,但論及科研力量,中國科技大學絕對是國內高校中的佼佼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科設置覆蓋理學、工學、管理學、人文科學等學科,其中理工類學科最具盛名,建有數學、物理學、力學、生命科學與技術等四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雖然之前遷址合肥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名氣有所下滑,但合肥卻也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發展提供了一方安靜的治學土壤。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2地質學界的驕子:中國地質大學

戶口所在地:湖北省武漢市

核心學科:地質類學科

中國地質大學乃國內地質學界執牛耳者。王鴻禎、楊遵儀、楊起、殷鴻福、於崇文、趙鵬大、翟裕生、張本仁、金振民等九位中科院院士都是當今地質學界赫赫有名的學者,其中金振民院士是2005年全國新當選的院士之一,湖北省的唯一入選者。著名地質勘探學家、數學地質學家趙鵬大教授還同時身兼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和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在老一輩學者的努力下,中國地質大學目前擁有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等國家級重點學科。此外,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址才是在北京,與中國地質大學分兩個招生代碼招生。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3採礦業的“黃埔軍校”:中國礦業大學

戶口所在地:江蘇省徐州市

核心學科:礦業類學科

如果要給中國的採礦行業作傳的話,中國礦業大學所做出的貢獻非同小可。發展至今,中國礦業大學已經擁有了一大批以陳清如(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選礦工程專家)、錢鳴高(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採礦工程專家)、韓德馨(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我國著名煤田地質學家、煤巖學家、地質教育家)、周世寧(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井瓦斯防治專家)、謝和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力學專家,現任四川大學校長)等著名學者為代表的師資隊伍。以工程力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岩土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以及安全技術及工程等七個國家重點學科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優勢學科,更是令學校卓具傲人的優勢。此外,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址才是在北京,與中國礦業大學分兩個招生代碼招生。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4石油界的生力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戶口所在地:山東省東營市、青島市

核心學科:石油類學科

中國石油大學是我國“211工程”高校之一,也是教育部直屬高校,被外界譽為“石油科技人才的搖籃”。學科專業覆蓋石油、石化工業的各個領域,石油主幹學科總體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化學工藝、礦產普查與勘探、油氣井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儲運工程五個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需要提醒的是,從中國石油大學的就業來看,要求能在石油工程領域從事油氣鑽井與完井工程、採油工程、油藏工程、儲層評價等方面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應用研究與科技開 發等方面工作。報考該專業,除了要有聰明的大腦,強壯的身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經常會有實地考察的機會。此外,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址才是北京,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大學分兩個招生代碼招生。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5最美麗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戶口所在地:山東省青島市

核心學科:海洋科學及生物科學

位於海濱城市的中國海洋大學,被公認為是“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還被網友評為“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是私立青島大學,始建於1924 年。學校擁有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養殖等五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海洋學、海洋化學、生命科學等專業是特別要推薦給同學們的,它們可以說是中國海洋大學的“鎮校專業”了。在我國海洋科學領域,絕大多數的博士生都出自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科學專業。在第一次南極考察隊員中,有一半以上的考察隊員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6藥學第一校:中國藥科大學

戶口所在地:江蘇省南京市

核心學科:醫藥學科

中國藥科大學是以中醫藥研究為主的一所大學,它的前身是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高等藥學學府。擁有眾多院士的中國藥科大學可謂是國內藥學第一校。經過七十餘年的發展,中國藥科大學已成為以藥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開設有藥學、 藥物製劑、製藥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生物工程、生物技術、海洋藥學等本科專業。專業的數量不多,但卻大多為精品王牌專業,像中國藥科大學的藥學、中藥學和製藥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生物技術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藥物製劑、生物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7隨革命成長的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

戶口所在地:遼寧省瀋陽市

核心學科:醫學專業

中國醫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醫科院校。學校開設有日語醫學班,此舉開了全國高校的先河,該班的同學第一學年集中學習日語和英語,後期採用日文教材,教師用日語講授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通過七年的教學實踐,培養既通曉日語,又有較高英語水平的雙語高級醫學人才。這類人才就業率幾乎 達到100%。另外,中國醫科大學的法醫和護理專業也是小有盛名。法醫學院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成為東北地區法醫學鑑定中心,在本專業內是資格較老 的。而護理學院是中國首批恢復高等護理教育的院系之一,自2002年起學院與英國奧斯特大學生命健康學院護理系聯合舉辦高等護理本科教育,可謂中西合璧, 帶給同學們最先進的知識。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8民航院校王牌軍:中國民航大學

戶口所在地:天津市

核心學科:民航類學科

中國民航大學身負“中國民航唯一一所民航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院校”和“國內唯一一所交通運輸與航空科學技術兩大學科群交叉融合的高等院校”兩大名號。以飛行器設計、通信與信息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民航機務維修工程、航空安全等二十餘個專業,一手包攬了民航各個應用與技術領域。它擁有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地面特種設備、航空運輸經濟與管理科學、機場工程等民航總局科研基地。中國民航大學還是我國第一個國際民航組織“航空培訓項目”的正式成員;能夠頒發機務基礎執照;具有空管人員、客貨代理和空中乘務人員上崗證書培訓資格,具有多種機型和發動機的培訓及執照考試資格。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9亞洲最大“藍天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戶口所在地:四川省廣漢市核心學科:運輸飛機駕駛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的前身是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學校,於1956年建校。學院的辦學層次從中專、大專升格為本科院校。作為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藍天大學”,除了為新中國民航事業培養輸送了佔中國民航直屬航空公司總數90%以上的飛行人才和大量的其他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這樣輝煌的業績外,學院還擁有亞太地區最大的飛行模擬機培訓中心和世界一流的發動機維修培訓中心。目前,中國民用航空學院開設了以從事民航國內、國際航線運輸飛行高級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運輸飛機駕駛專業、培養符合中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飛行籤派、航空情報以及機場管理四個方向應用型人才的空中交通管理專業以及從事民航飛機客艙服務的空中乘務專業 等諸多與民用航空飛行有關的特色專業。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10西湖水上一點紅:中國美術學院

戶口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

核心學科:美術學、設計藝術學

杭州,這座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城市,含珠蘊玉,人文薈萃。中國美術學院生成此中最合適不過了。從1928年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林風眠先生選址西子湖畔,創辦國立藝術院至今,歷經81載寒暑洗禮,憑藉數代國美人的努力,如今早已桃李滿天下,蜚聲海內外。用“秀外慧中”來形容中國美術學院恰如其分。湖光山色,綠樹繁花,一幢幢以灰白為主色調、抽象唯美的現代化建築交相輝映、錯落有致,這就是印象中的中國美術學院。走進中國美術學院,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濃郁典雅的藝術氛圍:唯美而細膩平和,內斂而優雅從容。作為我國第一所國立高等藝術學府,中國美術學院以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美術學和設計藝術學為兩大主體學科,以美術學、設計藝術學為核心, 輻射建築學、電影學及教育學領域。中國美術學院,已是當今國內在造型藝術領域中,學科最完備、規模最齊整的綜合型美術學院之一。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11質檢第一校:中國計量大學

戶口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

核心學科:產品質量工程

中國計量大學是我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業唯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計量、標準、質量和檢驗檢疫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高校。中國計量大學溯源於1978年籌建的杭州計量學校;1983年5月,籌建的杭州計量學校改建為杭州計量測試專科學校;1983年12月,改為杭州計量專科學校;1985年,升格更名為中國計量學院;2016年3月,更名為中國計量大學。學校現有國家質檢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工程實驗室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18個,學校科技園被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建有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3個、B類7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重點學科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二級學科25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4個,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假如這些大學也雲集北京,又該是多少分才能錄取呢?換句話說,正因為這些“國字號”的大學不在北京,是不是給了分數稍低的同學一個驚喜的機會呢?下面再介紹一下不在省會的“省字頭”大學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1河北工業大學——位於天津

這是一座悠久歷史的百年名校,河北省目前唯一的“211”工程學校。河北工業大學坐落於天津市,1903年建校,1969年劃歸河北省管。1995年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至今一直未離開過天津。那麼河北的學校怎麼一直在天津?天津在沒有成為直轄市之前是河北省的省會,成為直轄市之後,兩個省市進行了分家。原來天津市內的各高校,1969年學校劃分時,河北只要了兩所學校,一是河北大學,一是河北工業大學,即只要了一所文理綜合學校,一所工科綜合學校,其餘的都給了天津。剛分完家,正趕上中蘇關係惡化,為了戰備,大城市要疏散人口,首先高校先疏散,天津當時的做法是市屬高校進行疏散,而河北的高校必須搬出天津。河北大學是文理綜合性學校,儀器設備相對簡單,較為容易的搬到了保定。河北工業大學是工科學校,大型儀器設備較多,不容易搬。故直到1978年也沒搬了,後河北省委經研究決定該校不再搬家,繼續在天津辦學,因而形成了河北工大校址卻在天津的情況。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2河北大學——位於保定

河北大學是教育部與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重點綜合性大學,也是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一層次高校。 學校始建於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學,為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創辦,校址位於天津市馬場道141號。1933年,學校因不足大學之規模,遂改名天津工商學院,1948年具備3院10系之規模後更名為津沽大學。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接收津沽大學並改之為國立,由天津市政府領導,學校迎來新的歷史紀元,並建成3院13系之規模。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對全國高校佈局及院系進行調整,津沽大學的工學院、財經學院分別併入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另以師範學院為基礎,在原址建成天津師範學院,續成河北大學之史脈,並於數年內由6系發展為9系。1958年,天津師範學院擴建為天津師範大學,其後被確定為全省5所重點大學之一。1960年,天津師範大學改建為綜合性大學並定名河北大學。1970年,河北大學由天津遷至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3江蘇大學——位於鎮江

江蘇大學不在南京,江蘇大學在鎮江。首先以省命名的城市一般都是省會或者原省會,這點鎮江具備條件,由於南京在民國時一直是直轄市,從1929年到解放前,除了抗戰臨時搬遷外,鎮江一直是江蘇省省會。

其次,江蘇省內最有資格成為“江蘇大學”駐地的城市:南京,有南京大學,實力勿需多言;蘇州,蘇州大學也實力超強;無錫,江南大學也是名校(除非江南大學申請更名為江蘇大學)。所以,在這些地方再設個“江蘇大學”,顯然在本城市內都當不成老大,實在有負“江蘇大學”的品牌。所以鎮江內幾個高校: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和鎮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江蘇大學,也還算合理。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4河南大學——位於開封

河南大學,位於河南省開封市。你肯定不會想到他曾是與南大、浙大等齊名的民國五所中山大學之一 。1902年河南大學堂在省會開封誕生,十年後的1912年,一批河南志士仿效清華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建立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在內陸中原,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眼界高遠、氣魄宏大、教學先進,培養出了趙九章(中國衛星之父)、楊廷寶(建築大師)、閻振興(水利泰斗)、張伯聲(地學鉅子)等人,可以說,河南大學是黯淡的近代河南歷史上的一道亮光。河大的衰落關鍵點在兩次失誤,一是1955年將河大理科遷往新鄉,在開封集中力量辦文科,實際上現在的河南大學就是河南師範學院。二是省會從開封遷到鄭州後一直沒帶走河南師範學院,無法與新成立的鄭州大學合併,以恢復老的河南大學。由於一省一所綜合性大學的政策限制,河大一直拖到二十多年後的1984年才得以複名。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5西藏民族大學——位於咸陽

西藏民族大學位於渭水之濱的古都咸陽。西藏民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與國家民委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地區重點建設高校,其前身是1958年創建的西藏公學,1965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西藏民族大學。為什麼在內地為西藏創辦高校呢,而不在西藏自治區內?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後的西藏百業待興,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少數民族幹部。根據西藏當時的實際情況,為保存基本力量,培養民族幹部,為今後的民主改革作準備,1957年3月,決定西藏在內地辦學。根據黨中央的決定,西藏工委於同年6月開始籌建西藏公學。9月,學校正式定名為“西藏公學”。10月,中央批准將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的原西北工學院(西北工業大學的太祖)的校址轉交西藏,作為西藏公學的校址。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6四川外國語大學——位於重慶

四川外國語大學是目前中國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外語高等院校,始建於1950年4月,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俄文訓練團、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俄文大隊、中國人民西南革命大學俄文系、西南俄文高等專科學校,1959年更名為四川外語學院,郭沫若親筆題寫校名。因為重慶在1953年到1997年間屬於四川省管轄,所以四川外國語學院(包括四川美術學院)都在重慶。

那些不在省會的“省字頭”師範大學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01安徽師範大學(安徽蕪湖)

02廣西師範大學(廣西桂林)

03浙江師範大學(浙江金華)

04山西師範大學(山西臨汾)

05河南師範大學(河南新鄉)

06江蘇師範大學(江蘇徐州)

07遼寧師範大學(遼寧大連)

08吉林師範大學(吉林四平)

這些不在省城甚至不在本省的“省字頭”的大學,錄取分數比在省城會發生高低不同的變化。有的會比在省城分數高,有的會比在省城分數低。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