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越剧,昆曲,豫剧,黄梅戏,评剧,你喜欢哪个呢?

龙之魂解说


广东人的原因,省内剧种粤剧、潮剧一直很喜欢,经典的节目和名家的表演艺术都是一流的,现在很难找到了。

省外的剧种只有越剧和黄梅戏才看,其他看也不懂,越剧“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等那也是经久不衰的。

个人以为:现在的戏剧没落了,除了电影、电视的冲击外,演员也没有以前的努力,编剧也写不出脍炙人口的唱词,经常翻看一些经典的名家名段,老一辈艺术家的唱词、做工实在无法比了。



海陆双丰


我今年十八岁,最喜欢听二人转。是正宗的东北二人转,而不是那些下三滥低俗的节目。正宗传统二人转非常不错,也很好听,二人转跟其他戏曲不同,二人转没有念白,只要一开腔就都是唱,从头唱到尾,中途不说一句话。这点比其他戏曲好多了!











韶华倾覆丶泪断弦


我最喜欢越剧,其次是现代京剧,再次是锡剧,最后是黄梅戏。这些都是我们大中华的国粹,在年轻的一代人中间必须好好的推广,让他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农村淼淼妈


我最喜欢的还是越剧,虽然不看字幕听不懂,但是它那委婉悠长的韵味,且歌且诉的曲风非常好听。尤其是老一代越剧艺术家徐玉兰,王文娟,给我们带来越剧(红楼梦)(梁祝)~~等很多优秀剧目的代表作,各个都深入人心难以忘怀!

黄梅戏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剧种。黄梅戏的唱腔,通俗易懂,更好听!主要唱段还能跟着哼上那么几句。特别是以前和现在,在这批优秀的黄梅戏领军人物中,如马兰,韩再芬,吴琼的表演中,把人物刻画的更是生动完美!尤其(女驸马)(天仙配)~~等代表作,百听不厌!

京剧是我最早接触和认识的剧种,尤其是文革时期,(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杜鹃山)(龙江颂)(海港)(平原作战)八个京剧样板戏,每一部里面的唱段我几乎会唱百分之七十的唱段。有的经典唱段至今还不忘!因为那个年代家家都还没有电视,每天只能听广播。但是只要打开广播,每天轮放的就是这八个样板戏!

尤其文革时期又都停课,娱乐场所几乎没有。看个电影是当时最大的消遣和娱乐了。天天听广播,跟着唱样板戏等于天天听课了~~所以从那以后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京剧!

昆剧,豫剧是我最不太喜欢的,可能跟地域省份有关系~~平时从来也不关注。对它的了解更少。

总之,很多剧种都是我们的国粹,文化领域的精髓来更好的传承和光大很重要!所以好的文化剧种,它不但能给人们精神文化素养里带来一种痴迷和意境,也能带来一种更好的情操和陶醉。



用户石磊


平心而论,京剧是国粹艺术,是唱给达官贵人,你看他什么时候放下身段走到田间地头去唱给老百姓听?在去看豫剧,就是唱给咱老百姓听的,中国第一剧种是豫剧。


今生缘113556041


『文·羌人山里汉』

戏曲,我国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代戏曲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从远古到现代,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赋予创造、总结,敢于创新、发展的伟大民族。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璀璨。戏曲就是其中之一,其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各族人民根据各自文化氛围、习俗习惯、特定区域,产生了如:秦腔、昆曲、川剧、坠子戏、粤剧、淮剧、秦腔、沪剧、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等三百多种不同类别的戏剧,剧目更是数以万计。其中,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最为出名,影响深远。

川剧,作为中国戏曲中的一员,也是山民除京剧、越剧外最钟爱的一种曲艺。

川剧俗称川戏,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尤以小丑、小生、小旦“三小”的表演最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剧除了唱腔独特,还有变脸、吐火、滚灯、藏刀、点蜡烛等绝技。其中,变脸技艺最具神秘感,也被世人津津乐道,它已是川剧人表演中的看家特技。据说当年天王刘德华也曾拜师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为师,学习川剧变脸这一绝活。

随着新时代步伐,川剧在历代戏曲人的传承、革新和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盛到衰,从衰再到兴,川剧重新被世人所接受和喜爱,备受戏迷推崇,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2006年,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重庆大学等高校将川剧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川人川腔,川音川调,堂鼓唢呐、大钹小锣,川剧,以妙趣天成的表演和独具特色的乐器著称于中国戏曲之林。

曲苑百花曲,戏坛万象新!


羌人看世界


老师:您好!

我是春乐乐秋,非常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我这个人很是奇怪,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京剧,越剧,川剧,黄梅戏都非常喜欢,流行的,民族的,也喜欢!它们各有特色,都能吸引我的,带给我不一样的享受和感觉!

谢谢!






春乐乐秋


这个问题,主要是人们所处的区域和方言的不同造成的。听不懂,咋来喜欢一说呢?

就我来说:喜欢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山西邦子。。。不喜欢昆曲、川剧、粤剧。。。听不懂何谈喜欢?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越剧,尽管听不懂但却喜欢听,因为其曲调优美!再比如,俺虽然是陕西人,秦腔尽管听得懂。。。

但是,对那里面的“黑头”唱腔,实在接受不了,甚至忍受不了!

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里面没有什么“对”与“错”滴问题!

又:说句老实话,京剧旧戏也不喜欢!喜欢的(无论是哪一个剧种)还是现代戏!

一一实话实说滴哟!


奔八老翁42112


我喜欢京剧。

国粹京剧流派纷呈,有生、旦、净、丑行,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生行又分小生(包括文小生和武小生)、须生(也叫老生,有文、
武老生)。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三个老生流派。再后来,就是著名的“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

现在京剧界,唱老生的领军表演艺术家有于魁智和王佩瑜。




小生流派有余振飞、姜妙香、叶胜兰和叶少兰。

京剧生行流派分为:

谭派——谭鑫培(老生),

孙派——孙菊仙(老生),

汪派——汪桂芬(老生),

杨派——杨小楼,李派——李春来,

高派——高庆奎,刘派——刘鸿声,

盖派——盖叫天,言派——言菊朋,

余派——余叔岩,麒派——周信芳,

马派——马连良,叶派——叶盛兰。


旦行分为:花旦、青衣、老旦、刀马旦、闺门旦、彩旦(丑旦)。


旦行流派有:

陈派——陈德霖(青衣),

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

尚派——尚小云,荀派——荀慧生,

筱派——筱翠花,程派——程砚秋,

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


旦行中“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世人瞩目。

现在京剧界旦行的领军人物是唱程派的张火丁和唱梅派的李胜素。


净行简称“净”,也叫“花脸”。净行分铜锤花脸、黑头花脸和架子花脸。净行中有金少山、郝寿尘、侯喜瑞、裘盛荣等。

净行流派有:裘派——裘盛荣。


丑行又名“小花脸”或“三花脸”。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方形、元宝形或倒元宝形、枣核形等几种。

京剧的丑行最早的当数“同光十三绝”中的刘赶三和杨鸣玉,还有后来的刘七。


清雅绿菊


我想这个问题与地域、年纪有一定的关系。我本人是江苏人,祖籍离安徽不远,离浙江也近。喜欢黄梅戏、越剧还是好解释的。喜欢京剧主要还是来源于学生时代,正碰上伟人号召,大力普及样板戏。那时候,到处在学唱样板戏。来不了全场,那个条件限制。来一段折子戏,来一段唱,太多太多。受其影响我也能哼哼,当然好谈不上。唱几句还是可以的,太深入人心了。尤其是《智斗》,一个人可以唱下来。一个人唱三个角色,肯定大有人在。出于如上因素,我说喜欢这三个剧种应该是靠谱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