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中重要汙染物-氮去除工藝有哪些,有何發展?

氮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元素,脫氮是汙水處理的重要步驟。傳統的生物脫氮理論認為,汙水中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相繼發生氨化、硝化、反硝化三步反應,從而達到脫氮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多種生物脫氮工藝,主流工藝為A/O、A²/O 工藝等。

汙水中重要汙染物-氮去除工藝有哪些,有何發展?

最早的脫氮工藝出現於1932年,這是一個以內源呼吸為碳源的單級活性汙泥脫氮系統,該系統效率低下並不實用。1973年,Barnard開發了著名的A/O工藝(缺氧/好氧工藝),此後美國人又在A/O工藝的基礎上添加厭氧段,形成了 A²/O 工藝(厭氧/缺氧/好氧工藝),A²/O工藝及其各種變種工藝現在仍是最主流的脫氮除磷工藝。

汙水中重要汙染物-氮去除工藝有哪些,有何發展?

隨著對生物脫氮機理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又發現了多種與傳統脫氮理論不同的生物脫氮方式,主要為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這三種。這三種生物脫氮技術各有優勢,但均可在碳氮比較低的情況下不需要投加碳源而有效去除總氮,所以儘管反應條件、控制要求等均較高,但在日益嚴重的環保形勢下仍是當前研究的前沿、熱點。

汙水中重要汙染物-氮去除工藝有哪些,有何發展?

此外,除了以上生物脫氮工藝外,還有基於生物膜法的BAF曝氣生物濾池,基於活性汙泥法的SBR工藝、氧化溝工藝、AB法脫氮工藝及各種變種工藝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