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老好人”真的是好人吗?

职场中有些“老好人”重视和同事之间的友好关系,自以为和任何人都不会发生冲突,便可以左右逢源。

窃以为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因为当你刻意逃避工作中正常、公开的争论和冲突时,整个团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矛盾会被继续放大,以至于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从而导致长期的影响和后果。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扣儿解不开了”。

上升到一个企业来讲,除掉企业发展的各种外部因素,很多企业的衰亡往往源于企业进入平稳发展期以后,这个时期某种意义上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分水岭。

原因在于,这是企业成员形成固化思维的阶段,但我们知道,市场环境总是优胜劣汰的,成功源于不断的创新以适应外部竞争,当企业和其成员进入固化思维状态的时候,也意味着企业可能会面临逐渐被市场淘汰和边缘化的状况,如果企业不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一次梳理总结和注入活力,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企业将集体进入“平庸”而被市场淘汰。

因此无论对于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来讲,都需要突破自己,激发良性“冲突”。

一、冲突是发现风险的关键过程、是创新的来源,良性冲突可以促使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有效的运作。

举例:

美国一家面临倒闭的钢铁厂,在频繁更换几任总经理,花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后,对于走向破产的钢铁厂大家已经黔驴技穷,一筹莫展,员工也都士气涣散,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着工厂宣布破产清算。

新到任的总经理似乎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但他却在几次员工会议上发现了一个现象,公司的每次决策制度公布时,大家似乎都不愿意提出反对意见,管理者说什么就是什么,以前怎么做的就怎么做,会议总是死气沉沉。

因此这位总经理果断作出了一个决定,以后会议,不分层级,每个人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利,如果发现问题,谁提出解决方案并且没有人能够驳倒他,他就是这个方案项目的负责人,公司给予相应的权限和奖励。

新制度出台后,以往静悄悄的会议逐渐出现了热烈的场面,大家踊跃发言,争相对别人的提案进行反驳,有时候为争论某个不同意见,争论者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但在走出会议室之前,都会达成一个解决问题的共识,不管是同意还是反对,都要按照达成的共识去做。

过了一段时间后,奇迹出现了,这家钢铁厂逐步走出困境,起死回生,甚至在几年后进入了美国最优秀的四大钢铁厂之列。

这家濒临倒闭的美国钢铁厂能够起死回生,源于他对自己固有文化的一种突破,将死气沉沉的“一言堂”会议氛围激发为大家群策群力的脑力激荡,企业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企业的决策质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一线,执行力更富有效率。

不少企业尤其是国企在发展进入到稳定阶段后,内部成员会因为个体利益倾向而形成错误的人际关系和谐意识,害怕冲突,避开冲突,错误的理解“和谐”的真正内涵,以至于形成老好人的心态,不去指正别人,不得罪别人,惟命是从,最终企业群体形成一个差不多就行,得过且过的文化氛围,企业进入了低效率和低质量决策的“平稳期”,这也是不少国企一进入市场竞争就弱不禁风的本质原因之一。

所以真正的老好人,不是在批评时手下留情、不是维护自己的老好人形象、不是一味的处于同意他人意见的频率,而是要考虑自己对于团队、对于企业所能提供的独特价值,把和其他人不同的观点带进来,为团队带来生机、为企业注入活力,这样才是真正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二、如何进行“正常合理”的冲突

1、使用“同时”,而不是“可是”。

当你不同意某人的意见时,想要证明你是对的,并不需要证明别人是错的,不要试图胜过他人,只需要加上你的客观阐述就可以了。

因此不要用“可是”,用“同时”来表达你的相反意见。

比如:“你认为通过公众号内容投放,可以继续实现引流目标,同时,我担心目前正处于短视频风口,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些布局呢?”

这么说可以让你的团队成员一同参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以相互合作为目的,而不是以彼此争论为导向。

2、抛出开放式问题

如果你担心某一项提议的行动方案,那就可以抛出开放式问题让团队成员仔细考虑,执行这项计划后会产生的影响。

比如:“这项福利只对我们30万-40万的存量客户开放,那么对于我们30万以下的客户以及40万以上的客户会有什么影响?”

这样的表述,和直接说“对于其他两类客户不公平”,相比较起来,感觉攻击性都减少了许多。

因此这样展现出你对于各种想法都抱有开放的态度,并且很想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引发讨论,同时又可以保持一个“老好人”的名声。

3、温和的贬低自己

就是说让自己成为有所误解的一方,自己对于团队成员所提出的问题不明白、不了解,向对方提出问题、请对方指教。

如果那个人的想法经不起考验,那么一连串真诚而客观的问题,就会因此产生,这样就可以帮助将想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