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很快就會團聚!”

“親愛的爸爸:您好!從來沒有想過我們會以這樣的方式溝通。自疫情發生以來,您就一直堅守在醫院的崗位上沒有回過家,醫院是抗疫的主戰場,醫生是抗疫的主力軍,身為醫生的女兒,我完全理解您併為之自豪。那天您告訴我,您要去襄陽參加援湖北醫療隊,我的心裡開始不解、擔憂、感動、自豪……百感交集。今天寫下這封信,表達我對您深深的愛。”


這是寧夏大學大二學生田凱怡寫給“逆行者”父親家書的起筆,寫這封信時,她與父親有20多天沒見過面了。


她的父親田煒寧,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院長、九三學社石嘴山市委會主委。2月12日,作為寧夏支援湖北醫療隊前方指揮部成員、醫療保障組負責人和寧夏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他帶領79名隊員義無反顧踏上馳援湖北的征程。


戰地家書 |“我們一家很快就會團聚!”


“2月10日是您的生日,我和媽媽為您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我們在家默默祝福您身體安康,早日戰勝疫情。2月11日,您突然告訴我們,明日將帶隊赴湖北襄陽進行定點援助,我才第一次深深感受到這場戰爭的嚴峻,我原本以為只要我像其他人一樣也戴好口罩宅在家裡就是對國家作了最大的貢獻。但現在不同了,我和媽媽必須堅強起來全力以赴支持您,我們此刻多了個身份,那就是赴湖北抗疫人員的家屬,您的堅強後盾,您的‘戰後方’。家國兩難顧,忠孝難兩全,那天一大早您帶隊從醫院直奔機場,我和媽媽去送您,我們一家三口時隔多日再相聚卻只在機場匆匆一見。那一刻,我含著眼淚仰視著您離去的背影,您能為疫情嚴重地區的病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履行一名醫生的責任,我們全家以您為榮。”


田凱怡的信中充滿了對父親的理解與自豪。


抵達襄陽後,田煒寧與前方指揮部成員夜以繼日地起草擬定隊員管理及考核評價制度、物資管理制度、信息上報和宣傳報道制度等10餘項制度規範,使醫療隊各項工作有規可守、有章可循。為提高受援醫院的診療能力,田煒寧主動和長期以來與寧夏第五人民醫院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的中國大愛清塵基金會聯繫,為4家受援單位捐贈35臺無創呼吸機,為患者救治提供更多保障。


“只有做好自身防護,才能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田煒寧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醫務人員。在襄陽的每一天,他都要與前方指揮部成員到8家受援單位督導、檢查、考核醫療分隊的生活、工作環境,學習培訓情況以及制度流程的落實情況,做到監督檢查全覆蓋,精準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推動疫情防控責任落地、措施見效。考慮到特殊時期醫療隊員的思鄉情緒,田煒寧與家鄉的個體經商戶聯繫,捐贈300份涼皮,使這些身在異鄉的戰士深切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組織的關懷。


“親愛的女兒:來信已經收到。我在襄陽的每一天都十分緊張忙碌,閒暇之餘每每想起你和媽媽,心裡都十分感動和溫暖,你們是我的堅強後盾。我在這裡一切都好,疫情形勢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出院病人越來越多,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夠取得這場戰‘疫’的最終勝利,請你和媽媽放心,我們一定平安歸來,我們一家很快將會團聚。……”

時隔近半月,隨著疫情的好轉,3月3日,田煒寧終於能擠出時間為女兒回信了。他表示,他和妻子都是醫務工作者,平日工作比較繁忙,對女兒的照顧相對較少,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沒能給予足夠的陪伴和關愛。到襄陽後,沒想到女兒會給他寫信,看到這封信時自己不禁淚流滿面,也欣慰地到看到女兒長大了。他更希望通過自己行動向女兒展示榜樣的力量,對她的人生有所啟迪和幫助,希望她能夠一直健康快樂,保持內心的本真,能做一個胸懷家國天下、深明大義的人。



通訊員:馬敏

記者:範文傑

審核:趙彤 李木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