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一些老人会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为什么?是怕子女不给准备吗?

走路的蚊子


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提前准备后事的传统。我们胶东农村老家,也有这样的习惯,并不是担心子女不给准备。不论是帝王,还是百姓,面对死亡,提前准备,这是人类自古就有的一种传统。


古代的帝王在位就给自己准备后事。秦汉时期开始,我国古代的帝王,不管年龄大小,即位一年后,就要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为死亡作各种准备。也就是说,古代的这些皇帝们,一边祈求长生不老,一边也为自己修建宏伟壮观的陵墓。例如秦始皇陵,还有规划很大的兵马俑坑。古代埃及的法老也是如此,在位的时候就给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金字塔陵墓。


民间的普通老百姓也有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准备的传统。以前,农村的老人们生前要为自己准备“送老”的衣服、鞋帽、铺盖、棺木等,选择好自己去世后安葬的墓地,给子女嘱托自己希望身后如何入土的愿望。现在,我们当地农村,许多老人六十岁之后,就会准备自己送老的东西,虽然不用准备棺木了,但也会自己准备好去世后穿的衣服、鞋帽。其实,并不是子女不给老人准备,而是老人一般不会让子女准备。因为老人自己准备,是很坦然的面对死亡。如果是子女来准备的话,子女会很伤感,好像盼着父母去世一样。



养老送终,是子女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传统。养老才是关键,送终只是做给后人看的。作为子女来说,只有尽心尽力的养老,才不会在为老人送终的时候留下遗憾。


【以上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或者启发。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关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评论】


农里农气


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他们的想法是不同的,比如在我们家乡这边,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会给自己准备一副棺材,甚至还摆放到自己家里,年轻人看到会觉得挺吓人的,但是老人看到会很安心,这是为什么呢?

前段时间,我63岁的岳父突然走了,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身体也很好,因为心肌梗塞,送医途中就不幸走了,很难想象他走的这么突然,因此只能临时去购买棺木,这也没表明子女们不给准备的意思,只是谁也预料不到。

因此农村有些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有一些疾病缠身,老人身体不好,就担心哪一天突然就走了,又觉得自己走了,而没有棺木,老人担心走得不放心,所以都会提前准备棺木,这样老人哪一天离世了,就能睡在里面,老人走的就安心一些。

就拿我奶奶来说吧,她如今83岁了,身体不是很好,在楼上就放着一副棺材,抬头就能看到,不过我没看到过,对于这种行为,我觉得挺不自在的,因为看到棺木,就会想到很多,而且这些内心的想法并不希望发生。

老人给自己准备后事,我觉得不是怕子女不给准备的意思,而是想自己亲手准备更放心一些,当然跟当地的传统也有一定的关系,就如同现在大家买衣服一样,除了颜色是自己喜欢的以外,关键还要合身,穿得舒适,因此有些老人就会提前给自己准备后事,比如提前给自己定制好遗像,买好衣服等等,老人就想走的时候不留下遗憾,走得才放心。


老梁话三农


首先明确一点,老人提前准备后事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害怕子女不给自己准备后事。

以前的时候,农村里的老人都会提前给自己准备好棺材、寿衣等后事。小时候,小焦一进到有棺材的屋子里就会觉得背后一阵凉,那时候真想不通为啥要放个棺材放家里。直到小焦上高中之后,有一次看见外婆和老妈她们在给外婆准备寿衣,这才对这件事情有了认识。但是当时也想着,外婆还好好的,为啥这么早就准备寿衣了?回家之后问了下老妈,得出了如下答案:

第一,对死亡和自己的尊重。上了年纪的老人,可以说对生死已经看得很淡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宽大而高尚的,知道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潜意识里自然就有终究会离开人世的概念。所以,提前准备被好东西,一是体现了对自己的尊重,二是体现了对死亡的尊重。

第二,这是传统习俗。老妈说,这是老一辈人的习俗,她小时候也是很早就看到老人早早地把棺材和寿衣就准备好了,原因之一可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吧。

第三,减轻子女负担,避免矛盾。要知道,在以前老人去世后可都是要进行土葬的,所以棺材、寿衣这些东西都得请人给做或者买。以前经济不发达的时候,那老人死后儿女们都觉得花钱,所以,为了给子女减轻负担,也为了避免儿女之间出现矛盾,所以很多老人在世的时候就把棺材和寿衣准备好了。

第四,提前做准备。以前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可能一个县只有县里才有棺材铺。如果同时去世的老人多了,棺材铺那几口棺材肯定是不够的。而且,临时赶做的话时间也会比较长,不一定能及时做出来。所以,老人会提前准备好棺材寿衣,以防到时候干着急。

第五,害怕子女不孝。老人在世的时候肯定多少还是有几个钱的,很多儿女在老人在世时用花言巧语把钱财骗走,等到老人寿终正寝时就不管不顾了,可以说让很多老人很心寒。所以,提前备好自己身后事,也能让自己走得安心一些。

综上,农村老人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除了怕子女不准备还有很多原因。不过现在好了,很多东西也不用提前准备,需要的时候也都能买到,老人们也不用那么早给自己料理后事了!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人总是要死的,没有长命百岁的人。当到五、六十岁的时候,他们开始选择自己比较中意的寿木和寿衣,请木匠按自己意愿精心制造成棺材,我们这里老人们叫“老房子“。

我们邻居何大爷,今年六十一岁,老伴死得早,子女们有的进城参加工作,有的出远门打工挣钱,一整栋房只有他孤零零在家,儿女们逢年过节回家热闹一阵子,又各自忙了。

何大爷在家闲着无事,安排木匠给自己制造“老房子”,制做棺木他非常细心和认真。

毕竟人老啦!走路也慢,弓腰驼背,一天又做不了什么事,每天跚跚踱到“老房子”前,这里摸摸,那里擦擦,仔细看看有损坏没有,保护一尘不染,油光滑亮。

每当我闲着无事去陪他聊天,他都拉着我到他老房子跟前炫耀一番,眉飞色舞地说:

“我的“老房子”漂亮么?不知哪天我走了,只有我的“老房子”永远陪伴,我在那个世界里也不会感到孤单落寞的。”

说完又把我拉进屋里,打开柜子,里面整整齐齐叠放临死的时候穿的衣服裤子和鞋子,给我一种阴森森的感觉。何大爷豁达,笑呵呵地说:“我以后的东西已经全部准备好的,免得那天两腿一蹬不舒坦,娃娃们也忙,什么都不懂,不提前给自己准备咋行?”

如今,何大爷已经死去十多年了,祝愿他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里,住着他的“老房子”生活更加舒坦快乐。




突破乌江


你好!我是药乡大彭,关于这个问题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在农村,谁家有老人去世了,那就要过事情、也就是白事。东家人会给去世的老人穿好寿衣,有些地方的风俗是放几天再入棺,有些地方会直接入棺,紧接着会买食材、请厨子、请吹手、看墓地打墓(有些农村里可能还要买墓地),亲戚邻居都会来帮忙料理后事,琐碎的事情很多,但总得来说各地基本上大同小异

在农村,有一些老人会提前自己准备后事,是怕子女不给准备吗?

在农村有些老人会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我认为包括以下几种原因

1、现在农村里很多老人跟子女都是分开住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分家分出来,这些老人的户口基本跟子女不在一起(各有各的户口),因为他们年事已高且很多都失去了劳动能力,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靠养老金、低保来维持。如果跟子女间或者婆媳关系处得不好的话,有些老人碍于面子会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后事

2、近几年农村人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的很多,一年回家很少,家里就剩下老人跟孩子,可能有些老人害怕自己哪天不经意间就走了,儿女们又不在身边,所以就提前给自己准备了

3,一些儿女多的老人,如果儿女们之间不融洽,他们不想为了自己的事情,儿女们互相翻脸伤害

4、当然也不外乎这种情况,在农村里有些老人就是天生悲观主义者,一旦上了岁数,总感觉自己很多方面都不如他人(外界因素也有,自身因素也有),整天闷闷不乐想着自己的生死问题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得一宝,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爷爷奶奶,但无论何时何地、你有多忙,都要抽时间给予他们爱与陪伴让他们老有所依,陪他们走过最后的人生时光,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很多年轻时候不曾体会过的老年种种,才会涌上心头吧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些地方可能表述不完整不恰当,还请大家提醒指出纠正






药乡大彭


这个要分很多情况的:

像我这里属于江南,我们也是农村我就大概说一下我们这里吧:

人到老了死亡是很正常的,一般都是某种疾病和癌症,或是一些突发病

老年人提前给自己准备身后事主要是为了给儿女分担一些,一旦卧床不起了,儿女们都要忙着照顾老人,亲戚多的,儿女多的还好些能忙过来,如果是就一个小孩,眼看老人要不行了,一边照顾一边准备后事是很忙乱的。所以提前准备是为了不匆忙


大泉湖畔


的确,在农村有不少的老人会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后事,并且会告诉子女自己已经都把送老的东西放在什么位置,有时候还会拿出来让子女们看看。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子女们不给准备吗?对这个问题山村梅花来为大家解释一番。

老人为自己准备后事的东西,一方面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的习俗。老人们经历的多见识的广,平时邻居家的老人去世,亲戚家的老人去世,他们都会去参加丧礼,到你那里他们都会仔细的观察,想方设法的打听,看看人家都准备了什么东西,比较一下各家准备的东西,看看谁家的齐全,谁家准备的好,老人们都会记在心里。可是子女们作为年轻人,对这些事情关注的不够,没有去仔细的观察和了解,觉得自己的老人还健康,年纪很少,没有必要提前准备。可是生死路上无老少,老人们担心自己突然的去世,会给儿女造成措手不及,再加上儿女们觉得给老人提前准备这些后事,有点儿不孝敬,好像有点儿盼着老人走的感觉。因此在农村有很多老人都会为自己提前准备好后事的东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人们在东比较,西比较之后,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感觉,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老人他不喜欢一些传统的东西,例如像过去的大褂子、青布鞋,不喜欢过去人们所戴的那种古式的帽子,而是喜欢现代的,比如中山服、皮鞋、鸭舌帽;而年轻人与老人之间的沟通,又不能说的那么详细,所以老人嘛会在自己能做的情况下,去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自己如意的后事所用的东西,真正达到了自己心满意足,到了来世也会觉得很风光。 其实,对于老人提前为自己准备后事的东西,并不是子女都愿意为他们准备,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老人们想的周全,老人们的选择符合自己的要求。



但是做子女的,在老人说起后事的时候,也应该与老人很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愿望,尽量帮助老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让他们到最后也能幸福安详。


山村梅花


不是,儿女肯定会准备。但是到时候会来不及,还有就是准备的不周全。农村置办后事很有讲究的,穿什么戴什么只有老一辈人知道的全面。而儿女在这一方面知道的太少了。所以老人会自己提前准备。


雪域高原我的家


我认为在农村,一些老人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是因生活比较富裕,棺材板干燥得比较好,省得临时抓瞎,老人死后躺在湿潮的棺材里。


亳州孙元礼


不是是怕到时候来不及制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