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歷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說,只有人名是假的。

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最多一半可信。名著,因其強烈地寫實,千古流傳。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看了西遊記,說話如放屁,看了紅樓夢,總得相思病。

四大名著以其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中成書最早的一部。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別是誰呢?

《水滸傳》這部慫恿人造反,或者說是鼓勵人打架鬥毆、落草為寇的作品,社會影響力極其惡劣,簡直比九十年代的電影《古惑仔》更能敗壞社會風氣,教壞小孩子們。

就是這樣一部被朝廷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小說,作者署上真名簡直是不合常理。那些沒有違禁的小說作者都不肯署名,何況《水滸傳》有涉嫌慫恿作亂的內容,作者敢署真名那簡直是不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當回事。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所以水滸傳的作者是否是施耐庵,存疑。

按照最早的歷史文獻分析,《水滸傳》真正的作者極有可能是李開先,胡適、魯迅等都持這一觀點。《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在學術界上,到現在還沒有定論!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西遊記》的作者是淮安貢生吳承恩。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以前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吳承恩是否是《西遊記》真正的作者,至今在學術界依然是沒有定論。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紅樓夢》是曹雪芹的作品,這個應該沒有爭議,但是雪芹並非名字,曹雪芹名沾,字夢阮,雪芹只是他的一個號。也就是說《紅樓夢》流傳時,作者也沒有署真名。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的作者不存在太大的爭議,雖然也有不同的聲音,但是論據更傾向於是羅貫中的作品。

“四大名著”,從明朝到民國,一直叫“四大奇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如果從個人的角度去看,四大名著其實就是中國人一生所要解決的四個問題:生存問題、職場問題、家庭問題和精神問題。

《水滸傳》反映了人類最基本的生存的生理需求;《三國演義》表現了被人認可和尊重的職業安全需求;《紅樓夢》探索了愛情與家庭的情感歸屬需求;《西遊記》則闡述了人類最高層的精神需求。

這也是人生的四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如果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四大名著也正好反映了人從低到高的需求過程。

因此,四大名著探討了人一生的四個階段的四個問題,讓讀者有著不同階段的理解與體會。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水滸傳》探討的是生存問題

一個人的少年時期,最重要的是什麼?無論家庭出身怎麼樣,想要立足社會,首先要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在進入公司和體制前,少年人所表現出的氣質是充滿自由精神的朝氣,和不受束縛的個性。這點正是梁山好漢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魅力。

中年人讀《水滸》,總容易回憶起少年時代,不怕天不怕地,敢於進取的拼搏狀態。

有時,當我重讀《水滸》,想到“成甕吃酒,大塊吃肉”那種酣暢淋漓的場面,不禁感慨,甚至淚眼朦朧。

生活本質可以概況成最簡單的兩個字:生存!但生存下去卻不簡單。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探討的是事業問題

青年人進入了職場,解決了生存的問題,就會面對事業發展的問題。

人,簡單;事,簡單;人事,卻不簡單。

如何在複雜的競爭中存活下去,這就需要理念和謀略。

《三國演義》中,這樣的智慧無處不在。

年輕人可以把《三國》當成“權謀學”,也可以當成“厚黑學”,但是作為經典,它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這就是“義”,而不是“權”。

《三國演義》所標榜的人生價值的最高體現,就是中國人信仰的“仁”和“義”。

劉備與曹操是本書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劉備的性格特點是“仁義”,而曹操喜歡弄“權”,奸詐善於權謀。

作者在探討人如何實現理想時,也表明了他鮮明的態度——褒劉貶曹。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權謀是可以有的,但一個人在職場上的立足之本,應該是“義”。

人可以通過各種陰謀詭計,暫時達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卻無法善終,所以曹操最後頭疼而亡,落得一世罵名。

作者為了塑造劉備的“仁”,諸葛亮、關羽的“忠義”,是煞費苦心的。

這也告訴人們,凡建功立業者,最後往往都是講“義”之人,當英雄做大事,不能為目的而不擇手段。

在現實職場中,我們總喜歡那些對公司忠誠,對同事講情義的員工;那種見利忘義,玩各種手段的人,最後都會被人厭煩唾棄。

人生的成功,不只在於事業的成就,還在於是否合乎社會的正義。

細品《三國》,我們可以領悟到如何處理好“權謀”與“道義”之間的關係。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紅樓夢》探討的是家庭問題

雖然各界對《紅樓夢》的解讀很多,但貫穿這本書的一條暗線就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歷程。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類的感情歸宿。

一箇中年人,事業已經有所建樹,如何經營好家庭,就是他的首要任務。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感情是小說的主線,但這是建立在賈家大家族的基礎上的。

儘管他們的愛情純潔感人,可最後因家族聯姻的需要,賈母和王熙鳳只能讓寶玉娶了寶釵。

對於中國人來說,如何經營家庭才最重要,這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幸福,更決定親人的命運。

我們習慣於把個人的價值放在家庭整個框架之內,對於一箇中年人來說,愛情已經不放在第一位,最重要的是能保持家庭和睦、穩定的生活。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賈寶玉一開始是一個錦衣玉食只會談情說愛的公子哥兒,最後卻要肩負起賈家的重擔,這是一個人經歷的必然過程。

一個人的成功,最後都歸於其對家庭的價值上,我們個人的生存、發展奮鬥就是為了家庭。

《紅樓夢》就是通過描述賈家這個大家庭的榮衰,向我們展示了個人與家庭的命運怎麼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魏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家族家庭觀念,即便今天,我們也看重家庭的關係,還注重家族之間的往來。

我們在追求實現個人社會價值的時候,往往是藉助於家族的人際關係和社會資源。

家庭是社會組織中的最基礎單元,一部《紅樓夢》,一部家庭史,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西遊記》探討的是精神問題

《西遊記》看起來是部天馬行空的神魔小說,然而它的背後是對人生的思考。

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就是一個人少年時期的反叛經歷。

後來,他跟著唐僧“拜求真經,以濟眾生”,就是一箇中年迴歸社會的過程。

取經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普渡眾生;普渡眾生,就是對人生的規劃。

取經,其實就是探索人生的過程。

奮鬥了一輩子,當我們年老的時候,子女已經長大,不用再為現實而奮鬥打拼,面對即將逝去的生命,會有個疑問:人最後的歸宿到底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西遊記》探索了對人生終極目標的認定、人最後的精神歸屬問題。

書中已經告訴我們答案:孫悟空的歸宿其實就是世人的歸宿。

對於生命來說,物質世界都是“四大皆空”。悟空,悟了人生的空,就可成佛。

人的永恆,在於成佛;什麼是佛?就是精神不滅、永垂不朽。

一生經歷種種的磨難,到生命終結的時刻,我們的肉體會消失,可是我們希望自己的精神不滅,家族永旺。

所以,我們願意相信有鬼神的存在。

所以,我們願意看《西遊記》。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四種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個完整路徑。它告訴我們, 過得去情天恨海,參得透世間爭鬥,斬得斷利慾薰心,越得過慾望執念,才抵達得了人生光明通達、自在寧靜的終處。

當然,對於經典,每個人有不同的解讀。或許,你有更好的獨到的想法,請與我們分享。

解讀、分析“四大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