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至今仍在紀念的一位來自中國的“文盲聖人”


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設有一個專門研究中國文化的漢學講座,名叫“丁龍講座”。這個講座以中國人丁龍的名字命名,還有一段故事。這段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中國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將近150年。

美國至今仍在紀念的一位來自中國的“文盲聖人”

有個美國將軍名叫卡本迪,參加過南北戰爭,退休後居住在紐約附近。

這位將軍孤身一人精神怪異,對僕人之勞的要求近於苛刻,稍不滿意,就又打又罵,無人能忍受得了,幾乎所有僕人都幹不了幾天就斷然離去,而且永遠不再回來。有一位華工,名叫丁龍,山東人,他來到將軍家當僕人後,工作勤懇,服務周到,而且性格寬厚,有忍性,對於將軍的呵斥怒罵他都忍受了下來,成了在將軍家乾的時間最長的一位僕人。但是,忽然有一天,將軍無名火起,似乎要在僕人身上出氣,毫無理由地把丁龍趕走。

丁龍走後沒有幾天,將軍家遭遇到了一場火災。正當將軍焦頭爛額、孤立無援之際,一個僕人出現在他的面前,這個僕人便是被他趕走不久的丁龍。丁龍一到,什麼話也沒說,就幹起活來,繼續盡他的僕人之責,為將軍打理善後。

將軍心裡非常高興,但又迷惑不解,問丁龍為什麼還要回來。丁龍回答說:“聽說你家失火,我想肯定需要人幫忙,所以我就回來了。”

將軍又問:“幾天前我把你趕走,對你如此無禮,你怎麼還回來幫我?”

美國至今仍在紀念的一位來自中國的“文盲聖人”

丁龍回答說:“我們中國古代有位孔夫子,噢,他也是山東人,人家都叫他孔聖人,他講忠恕之道。將軍你平常雖然待僕人的態度不好,但我發現你的心地也並不太壞。我來你家當僕人,說明我和你總還有點緣分。你這個時候正需要有人幫助,我要是不來,就不符合我們孔聖人所講的忠恕之道了。”丁龍還怕將軍不明白“忠恕之道”是什麼意思,就根據自己的理解向將軍做了解釋:所謂“忠恕之道”,就是誠心待人、原諒別人。

將軍從丁龍的話裡聽出來,他的無禮已被丁龍原諒了,頗受感動。同時,從丁龍的話裡他還聽出來,丁龍好像還是一個讀書人,這讓他肅然起敬,就說:“原來你是個讀書人,能讀古書,知道你們國家古代聖人講的道理。我以前不知道你這麼有學問,對你失敬了。”丁龍說:“我不是讀書人,我也不識字。我知道孔聖人講的道理,是我小時候父親講給我聽的。”將軍接著又說:“那你是出身於書香門第了。”丁龍微微地笑了一笑說:“也不是,我父親也不識字,是我的祖父講給他聽的。而且就連我的祖父也不識字,他也是從他的上一輩那兒聽來的。”

原來是這樣。將軍完全明白了,丁龍出身於世代農耕之家,祖輩都是文盲,他們所懂得的並遵循著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都是靠祖祖輩輩的口傳心授而來的。對於聖人講的道理,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了下來,而且按照聖人講的道理去做,做得又這麼好,這讓將軍大受震動。於是,將軍誠懇地請求丁龍長期留在他身邊,與他做伴。他們兩人都沒有結婚,就這樣由主僕而朋友,相依為命地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

美國至今仍在紀念的一位來自中國的“文盲聖人”

丁龍後來患了重病,生命垂危之際,他拉著將軍的手說:“我在你家工作了幾十年,吃穿住用都由你供給。你給我的工資我都積存了下來,大約有一萬美金。這些錢本來都是你的,我死後,把這些錢還給你,也算是我答謝你的厚德吧!”將軍聽了非常感動,含著熱淚與丁龍做了最後的告別。丁龍死後,卡本迪將軍老是在想:一個不識字的中國勞工竟能有如此品格,說明中國文化實在太了不起。他發願要為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文化做點貢獻。於是,他把自己的全部財產加上丁龍的遺金統統捐獻給哥倫比亞大學,指定設立一個專門研究中國文化的講座,並堅持要以丁龍的名字命名,以紀念這位他心懷敬意的來自中國的“文盲聖人”。

(汪傑摘自《最美的品格》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