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啥意思,有道理吗?老农:经验之谈

生活在农村,眼下,进入到了腊月间,也到了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刻!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春运的开启,也预示着将有30亿人次的“大迁徙”就要到来,对于农民来说,结束了一年在外打工的漂泊,终于迎来了团聚的时刻,自然欢喜!不过,还是要提醒咱外出的乡亲,不管路程多远,不管何种方式返乡,心中牢记安全回家才是父母最为期盼的,而非赚了多少钱,带了多少的年货!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啥意思,有道理吗?老农:经验之谈

返乡村民的增多,农村的热闹场景再现,阔别家乡多日,自然少不了串门,谈谈外界的变化,诉说一年的辛酸!当然,也会聊起家乡事,对于村里的长者来说,“三句不离老俗话”,对于今冬的冷暖他们会说“冬至临月尾,大寒正二月”!当然,有句俗话“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倘若没有老人的指点,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这究竟有啥讲究呢?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啥意思,有道理吗?老农:经验之谈

在老人看来,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其实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说法!这里的杨柳是指用杨树或柳树以材质制作的物件!柳树生长缓慢,木质也比较细密,在农村,有很多的家具都是用柳木制作的,在古代有“南竹北柳”的说法,不过,这些家具很多都是板凳、桌椅为主,很少会用其制作床铺,这又是为啥呢?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啥意思,有道理吗?老农:经验之谈

其实,柳树抛开其他的因素,是可以用于制作床铺的,不过,由于在民间文化中,对于柳木来说,将其定格在了丧葬仪式中,比如说“哀杖”,孝子手持的短木,用白纸缠绕,基本上都是柳木!因此,柳木的使用也逐步地受到了限制,也就有了“柳不上堂”,“生不睡柳”的习俗!自然,也就很少有人会将柳木作为房梁或用柳木来制作床铺了!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啥意思,有道理吗?老农:经验之谈

而俗语“死不睡杨”,就比较好理解了!杨树作为一种经济性的林木,生长周期短,成材快,经济价格比较高!不过,这也造就了杨木的质地松软,易腐蚀的特点!在农村,俗语中有“前不栽桑,后不插柳,当院不栽鬼拍手”,而“鬼拍手”指的就是杨木!另外,自古以来,对于丧葬习俗来说,人们都希望入土为安,并且,古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杨木质地松软易腐烂,容易出现虫蚁,因此,对于棺木来说,很多都是用多年成材的柏树或者其他硬质木材制作为主,很少会使用杨木,这也是“死不睡杨”的说法!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啥意思,有道理吗?老农:经验之谈

不过,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不断的进步,对于俗语也有了新的看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火葬”逐步的取代“土葬”,混凝土建筑逐渐替代木结构的建筑,对于这句俗语也就没啥意义了!不过,这毕竟是一种历史的“遗产”,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农村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啥意思?老祖宗的经验之谈!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感谢大家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