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老地標——馬虎窩

青島老地標——馬虎窩

20世紀初的西鎮

老地名的探尋永遠是個曲折而富有意味的過程。

馬虎窩,一個充滿荒蠻色彩的城市地標,一個曾經鋪展在西海岸裸露灘塗上的難民集中營,如今聽來好似世紀迴音,杳然恍惚。它的謝幕,正像登臺一樣默無聲息,在時光筆觸的摩挲中,流逝成一段歷史魅影。

尋找馬虎窩,恐怕要從王統照先生的島城漫遊說起。當縱覽勝景的作家佇立在“青市的最偏西處”——著名的馬虎窩之時,他連續用了好幾個“荒涼”來表達自己的驚愕。他看到草棚、木屋、薄瓦,疲臥的小狗,蓬面的女人,黃瘦汙髒垂著鼻涕呆立無神的小孩,暮色沉沉中,單調的濤聲為這荒涼平添晦暗與絕望。就在幾條街區之外,市中心的燈紅酒綠正流光溢彩,曼妙爵士娓娓奏響。

青島老地標——馬虎窩

如果說挪莊得名自德國殖民時期小泥窪人的遷居之旅,那馬虎窩人自稱的合莊,也形象點畫出城市貧民窟的聚集之途。民國八年,尚在日本治下的青島,一群難民在後海岸的荒灘上落腳,他們就地取材用煤渣垛築土屋,成為馬虎窩最早的居民。從最初的六七戶到王統照目擊之時的30年代,馬虎窩在一波波難民潮的浪湧中已然擴張到200多戶人家,沿海岸線南北逶迤,竟至佔下半條四川路。官方曾言,馬虎窩阻礙團島道路,亟需遷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