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为什么七十几岁了,还要下地干活?

呃呃145945243


我想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从小生活中农村的我看惯了六七大十的人还去地里干活。这是为什么呢听我分析一下

1. 农村老人辛苦节俭了一辈子,他们特别过日子,只要没病能干动的他就愿意下地干活。不让去都不行。

2.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的还有车贷房贷,供孩子上学压力山大。做父母的大忙帮不上,就尽自己最大能力给儿女减轻负担。自己种地有点收入够消费的,就不用跟儿女要生活费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3. 现在农业机械化了,播种耕地都用机器,收粮食都是大型全自动收割机直接给拉回家,打发减少了劳动量。省了很多事。就算老人种地除了浇地也没有太繁重的体力活了。就像老人说的现在种地这么省事叫人家种叫人家收的,比以前好多了!

4. 老人从年轻受苦受累真是习惯了,特别节俭。他们不觉得种地苦,比起以前吃不上饭,干不完的农活。现在强太多了!他们特别知足,这也是一种幸福感。

5. 发挥余热,他们认为自己没病没灾的不干活光闲着也坐不住啊!有种人老不服老的意思啊!

说点大实话就是农村家庭,儿女条件好的能给老人些生活费。现在压力大,条件差点的,也就是逢年过节象征性的给老人点钱,也不够消费的啊!

举个例子我娘家村有个老太太有五个儿子俩女儿,在农村一般都是儿子养老人。她五个儿子条件都还可以,五个儿子轮流管老人一家一个月,老太太自己一个院,轮到谁管谁送馒头吃的 烧的煤。这一个月就给老人五块钱,现在五块钱能干啥…现在老太太不在了,当时这是都成了茶余饭后的新闻了,真假无从考证。

更可气的是还有啃老的,儿子出去打工一年年的不剩啥钱,媳妇孩子放家里跟公公婆婆一块吃喝的也不拿生活费。老人不得使劲干嘛!

农村老人不像城里人有退休了,所以很多老人都认为趁着能感动多干点自己手里存个钱防老,手里有钱心里有安全感啊!


转转在农1


关于农村老人岁数大了还要下地干活,这个我有亲身体会,因为我父亲六十多岁了,却一直在土地上忙个不停,主要原因有

七十岁的老人下地干活并不都是为生活所迫,有的家庭条件也不差,但是,老人劳作惯了,闲不下来,习惯成自然。力所能及地干点活,有规律的生活,晚年生活得更充实。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按他说只要身体健康,能做事,就多做点,间接的也是帮我们减轻负担,老人都是为了儿女着想,因为年轻人种菜种地都非常少,也没经验,都是去街上买菜买米吃,而老人会觉得这是浪费钱,。我们说说了,不让她下地干活了,我们给父亲买米,可是她却说只要自己还有把力气,扛得动锄头,就不会放弃了种菜种田。其实没有办法,谁不想像城里人一样,有退休金,有子女给的零花钱、养老钱。可是农村这些都是没有的,他说你自己要养两个小孩子,生活开支,人情往来,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如果老人只靠国家给的一点养老金维持生活,不下地干活是养不活自己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湘北可乐


当下,农村七十来岁下地干活的老人并不是个例,本人就曾见到过不少。如果非要探究他们为什么不享清福却下地劳动,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劳动习惯了,闲下来难受。

有些老人家庭条件并不差,可是在地里劳作了一辈子,闲不下来,甚至一闲下来就浑身难受,种种菜打理一下农田反而会很舒坦。我身边就有类似的例子,赵大妈今年72岁了,儿女都在城里买了房,生活条件都不错。可是赵大妈不习惯住楼房,也不喜欢在城里生活,最终还是选择呆在老家农村养鸡种田,她习惯了乡村生活,也看不得田地荒芜没人管。当然,或许是经常锻炼,或许是心情舒畅,赵大妈的身体硬朗,几乎很少生病。

一些没种过地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些放着好生活不过,偏偏要下地干活的老人。其实,一方面他们对于土地是有情感的,而且不太适应现代生活,更愿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有外人难以体会的故土情节。另一方面,有些性格刚强的老人认为劳动才能体现人生价值,不愿意一味地接受子女的照顾,只要自己能动一天就不想依靠别人。

2,生活所迫,努力养活自己为子女减轻负担。

家乡农村有一对老两口常年务农,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仅仅是为两个儿子盖房就把他们省吃俭用多年的积蓄掏光了,还用了女儿出嫁时的彩礼,而且还借了不少外债。当下男多女少,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他们又借了不少钱,直到亲戚们都不再借钱给他们了。儿子成家后,小家庭的日常花销也不低,后来又有了小孩,还债的责任就甩给了老两口。老两口只能拼命种田来慢慢还债,现如今也都七十岁出头了,仍每天下田劳作。老太太得了风湿病,关节常年疼痛。老头患有高血压、肝病等,从不去大医院检查看病,吃药也是挑最便宜的。

年纪一大把的他们下地劳动真的是迫不得已,除了养活自己,甚至还要为儿子还债。他们也没有抱怨什么,毕竟,这种父母在农村并不鲜见,能够给儿子成家立业就算很不错了。老人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太大,他们这些没啥本事的父母,能帮忙减轻一点是一点。

3,兴趣使然,另一种老有所乐。

看到这个小标题估计有人会说了,这不是胡扯吗?哪有人闲着没事把种田当乐趣的?

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老人,80来岁了还要下地干活。老人姓马,年轻时在工厂上班,退休后回了老家农村,唯一的爱好就是侍弄那祖屋后面的一片菜地。西红柿、黄瓜、扁豆、青菜、白菜、萝卜、辣椒、小葱、大蒜,老人种的很杂,收获的蔬菜自己根本吃不了,先是挑拣一些然后给子女打电话来带,再就是分给老邻居和朋友,还给附近的小学食堂送过。

虽然老马喜欢侍弄田地,但年龄不饶人,前年老马被查出轻度脑溢血,腰间盘也有一些突出,子女们都不想让他再种地了。可是老马呆在家里憋的难受,和子女们商量少种一点儿,以不累着为底线。子女们还是不放心,不过,老马最后还是悄悄跑回去种田了,这次只留了两分地。





灵动霸王


你好😊,我是村姑老张,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地道得农村人,家里父母也70多岁了,也总是闲不住,母亲年龄已经很大了,还出去帮别人砍甘蔗[流泪]每天100块块钱,看着都心疼她,可是说了她也不听,她说她还年轻,能帮我们就多帮帮我们,家里也都是母亲在打理,我们总是劝她少做点可是她就是不听,她说人一闲下来人就容易生病,没办法真的是拧不过她了,后来就由着她了,让她做她喜欢做的事吧!以后我们会加倍的关心她爱护她的!感谢你的问题,让我大吐苦水




村姑老张


农村老人为什么七十几岁了,还要下地干活?我认为可以从老人自身出发,包括老人的经历,心理还有现在的一个处境去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身边的故事。

我的家乡可以说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落,一个只有一千多人口的村子由于比较分散又被分为13个小队。故事就发生在其中的一个小队里……

老宋头的祖辈都是生活在这里的,从他太爷爷那得知他们是“逃荒”才跑到这里的,见这里地广人稀没有“ 贼”才会落脚这个地方。而当时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户人家,慢慢的随着人口的流动,才有了现在的三十多户的3小队!

老宋头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当过兵退伍后在村支部临时的谋了个差事。也许是工作的原因老大爱为朋好友、爱喝个酒…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用老人的观点看就是过不了日子。老大是一根直肠子通到脚后跟的老实人,也许是作为老大本就不吃香的原因,结婚后就分出去独立门户了。据说分家时,只分了三间土房,由于大儿媳妇怀着身子所以把白纸黑字的两双筷子两个碗改成了三;又分了几亩薄地。而老宋头把十几羊,一头牛几间瓦房,几亩上好的良地和一些当时值钱的东西都留给了没结婚的小儿子。大儿媳妇由于觉得不公和老宋头吵了起来,老宋头居然说出来:你不得人心,我怎么向着你,从此你要饭享福也跟我无关……的绝情话。大儿媳老实巴交的本性也只有用哭也发泄所有的愤怒;大儿子凭着:好儿不争坟头土的古话接受了这不公的事实。老大一家就这样“咬牙”的坚持着,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大家先后迎来了两个女儿,重男轻女的老思想让宋老头更加看不起看不上大儿子一家。没有任何的帮衬对大儿媳更是冷嘲热讽的嫌弃没有儿子。说起大儿子也是有骨气并且愚孝的人,为了争口气能有个“儿子”带着一家四口“跑了计划生育”。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迎了三女儿的出生。也许受够了这种东躲西藏的日子,也许是媳妇的身体越来越差,更也许是认了:命中无儿的命……老大拖着一家五口接受了超生罚款,回到这个小山村。老大家也继续过着无人帮衬,孩子哭天喊地无人看管的苦日子……但两人为了孩子,为了争口气,为了太多……愣是靠着一个头两个肩膀的扛出了一个好日子!但身体由于劳累过度也出现各种问题,好在女儿们都朴实善良的长大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在老大家颠沛流离期间,老宋头帮着小儿子娶了媳妇。老两口一心一意的帮衬着,把所有的的财力,物力都放在了小儿子家,用我们农村的土话说:挣一分给一分。随着孙子的出生,老宋头更是百分之二百的付出无论是对小儿子还是孙子……这一切的一切与老大家的态度相比真的不是天差地的区别……也许看顺眼的怎么看都是好……小儿子的媳妇是一个飞扬跋扈,嘴里不留情面,爱钱如命的人……但在宋老头眼中是会过日子的人。

随着年纪的增长,宋老头也是年近80的老人,用他的话说:土埋脖子的人了。没有了当年的“士气”和强壮也没办法出去打零工挣钱;当年把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小儿子,自己手里也是没留下一分私房钱,而小儿子又是一个“妻管严”的主。跟着小儿子的日子里老两口深知看小儿媳脸色的苦楚,更知伸手要钱挨骂的心酸……宋老头的女儿和大儿子逢年过节的回家看望也会背着小儿媳偷偷给点零花钱。但为了减少儿女的负担或者更是为了有钱方便……也会在秋季上山捡点蘑菇,夏季挖点药材,平日去地里干点活拾点别人丢下的土豆换点零用钱……

故事到这也就算告一段落了。不知宋老头的心理对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是否有过悔意?不知是否对大儿子和大儿媳甚至包括无辜三个孙女缺失的爱有过歉意?不知是否对对偏爱、溺爱的过度教育有了反思?太多的不知小宋我是真的找不出答案,也许只有宋爷爷知道吧……

对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从老宋头的故事中不难看出,老人下地干活除了自身的经历导致的尴尬境地外,也许更多年迈失去劳动能力后没有了经济来源自身没有了安全感;也许是因为老一辈人都是从苦日子又过来的,力所能及的下地干点活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大山小丹


七十多岁的老人下地干活,在我们村里相当普遍。我二伯今年74,天天下地干活,只是干的活轻巧,一百斤的肥料也扛不动。活干的也不太多,一天早上3小时下午3小时,让他一天闲着也呆不住,干一辈子干习惯了。到城里呆也呆不住,不习惯,住几天住了生病。我觉得适当的劳动对老人家的身体健康还是有益的。现在他身体好得很,什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统统没有。爬山什么的我们40岁的壮年人根本走不赢他。





七都利农


你好,我是在农村生活的阳阳。

农村老人七十多岁还要下地干活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闲不住。农村的生活总是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复一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才休息几天,他们已经习惯了下地干活的生活,哪怕他们现在已经70多岁了。

就说我奶奶吧,19年12月不小心把腿摔坏了,到现在修养了3个多月,到现在天天拄着个拐杖勤奋地练习走路。她总是给我说她咋还不好起来,我说反正你都不用干活,不需要着急,好好修养着多好。她却说她闲慌了,能够下地去干点耍耍活路多好。

2.对土地有感情。70多岁的农村老人大多经历过集体户和饥荒年代,土地下乡,农民才开始有了干劲。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问世,才有了现在基于温饱的小康生活。

种地的人知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艰辛,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所以他们对土地是有感情的,甚至可以说是感激,感激它在饥荒年代喂饱了他们,感激它在茫茫荒野中给了他们一片生根立足之地。

土地养育了农民,农民依赖着土地。

3.农民是一份职业。每个人都有职业,医生、程序员、工程师……有的人退休了也依然怀恋着以前上班的日子。就像上班族在抗疫的这两个月里怀恋上班一样。而农村的老人不需要怀恋,因为他们工作的场所就在他们附近,

当他们想上班时,就拿起锄头,走上田野,找到年轻时洒在这片土地上的汗水,然后自豪地告诉大家:“我虽然70多岁了,但我还硬朗着呢!你看我今年种出来的红薯,多大!哈哈哈……”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川东李向阳


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是在挨饿中长大的,在他们那个年代,农村的主要收入就是庄稼 ,全家人都在指着庄稼吃饱饭 ,那个年代农业技术不发达,农民基本是靠天吃饭,雨 水好的时候,下一年能过个好年,不好的时候温饱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存钱了。

我家爷爷现在70多岁了,现在还是每天都要去田地里干活,老家乡镇集市上,每个赶集市的日子,他也都会都要挑菜去卖。每年过年回家,我们也跟他说你要闲一些啊,注意身体啊!他说都习惯了,不干活反而觉得身体不舒服。他说没关系,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干不动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去干的 ,他也跟我们说了实际情况。

农村缺劳动力

农村地没有边,但是人却少了,特别是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农村要维持基本的农业 生产,只要老人出来扛着了,没有哪个农村愿意荒废下去,也没有谁家能够把全部土地 荒着,而不会饿着,所有老人也只有拼了。

干活当作锻炼身体

而且咱们农村对于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比较少,部分老农民还把下地干活当作锻炼身 体的一部分。所谓活着、活着,就是得活着动、动才能活,他们觉得如果老年就待着不 动,那么肯定也会疾病缠身。

不麻烦自己的孩子

现在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最具重点话题之一。说是“养儿防老”但是还有不少老人家临近老年,却连个避风之所都没有。这种情况在农村最为常见,现在的老人孩子虽然生得多,但是真正能上心的却不多,导致很多老人为了不麻烦自己的孩子,也让自己有地方可住,都会下地干活,保障生活来源。

减轻孩子的负担

虽然现在比过去富有了,但是孩子的负担也更重了。因为什么都要钱,而且现在比过去 贫富差距更大,孩子们心里压力大。只是想着给他们减轻点负担,希望自己能一直自给 自足。

给孙子包红包买新衣服

每年儿子女儿也还比较孝顺,都会给我钱给买衣服之类的。但是作为老人心里也是想着表示对孙子、孙女的爱,对外孙的爱,所以的话想着也赚点钱给晚辈们过年包个红包 ,这就是我的一点心意。现在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比较多,而隔辈亲的原因致使很多的爷爷奶奶对孙子过分的溺爱,而农村的老人一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在家里又闲不住,所 以一般会做一些零活来给孙子孙女买些零食或者新衣服给孙子孙女穿。

对土地的不舍和眷恋

这个算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农村老人经常说,可惜了,这么好的地荒着,或者送人, 再或者长满杂草,因为这些地,首先来之不易,其次他们已经照顾了一辈子,突然就要 放弃了,他们不舍得,觉得可惜。

在我们农村,活到老,干到老是一种常态了就像城里人说得活到老。学到老一样。其实很多农村的老人不管70岁还是80岁,只要能走得动,他们都有喜欢干农活的习惯。这一辈子都在农田里,他们习惯了,也就随他们了。只是经常打电话的时候,天气冷的时候要让他们多注意一下。农村人都一生勤劳,习惯了,你们家有没有这样的长辈呢?


行者萌仔


农村人都有一句古话,叫“活到老,干到老。”不管是多少岁的人,都喜欢劳动。现在农村空巢老人很多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都是老人在家劳动!

我小的时候,爷爷已经七十多了,每年收麦子的时候,都下地干活,他特别喜欢割麦,可能是旧社会的人,对丰收有一种期盼,收了麦子,就不愁吃饭啦。

我舅母,有三个儿子,她今年已经八十多了,几个儿子都让去他哪养老,她没几天就回来,一是住不惯,二是吃饭不习惯,三也不想给孩子负担。她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挑水,拾柴火,地里种点菜,药什么的。

反正我们周围年龄大的人,都闲不住,往地里去,觉得干活,开心,踏实,有奔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庄稼起苗,新鲜稚嫩,如孩子一样可爱,开花结果有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收货时,果实累累,喜悦的心情无法表达。

我是农村孩子,我也喜欢劳动,从小跟爷爷,父母下地干活,等我以后老了。我就回来种地,种上青菜,西红柿,黄瓜。房前屋后种树,养花。享受田园生活!




岭上居士杏花君


我是贵州遵义农村孩子,其他地方的不太清楚。说说我们当地60-70的老人情况:

拿我家来说,我大学毕业工作几年自己创业。哥哥姐姐结婚生子,经济条件还不错。我家是单亲妈妈,今年60多了,平时她的生活花销是我们给她钱用。

我哥哥家平时在县城,因为孩子要读书。我妈妈平时帮他们带孩子,和我嫂子婆媳关系处理也不错。但是她都不喜欢呆在县城,有空就回老家了。在老家自己种种蔬菜,闲不下来,老一辈苦了一辈子,每天总是得找点事做,不让她做反而不开心。

我们当地夫妻都在的60 70岁的老人也干农活。我分析下来有四个原因:

第一:勤劳的的中华民族,他们那一辈农村人闲不下来。

第二:后辈不怎么孝顺或者经济条件不怎么好,干干农活找点收入。

第三:现在农村年轻人外出,土地没人做,慌了他们感觉太浪费了,那是根。

第四:农村的老人基本都住,你不住,别人会说闲话。

这是根据我们家乡的现状,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