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这首诗,用一个什么字可以表达它的诗意?

春雨蒙蒙40


《枫桥夜泊》是一首凄美而“愁”满江天的千古绝唱,表达了作者身处乱世,孤旅他乡,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作者,张继,原作: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唐湖北襄州人,为人耿直,为官清廉,然一生却半世漂零。为官大约十几载,依然清贫如洗,病死于任上,几无丧葬之资。

以下就几个方面作一简单的阐释。

一,韵律。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绝,全诗二十八个单字,没有一字重复,在字词的运用上,炉火纯青。对仗工整,音韵并茂,属于仄起平收式,一先韵,起承转合,欲断亦连,可谓七言律绝之佳作。


二,意象。

全诗共十二个意象、落月、啼鸦、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客船。

首句,“落月、啼鸦、飞霜”,时值夜半,弦月落了,万籁俱寂,秋风萧瑟,寒霜逼人,忽闻寒鸦夜啼,天涯孤客,漂泊旅人,怎不愁肠寸断……(而有断章取义者,却纠究于钟声和啼鸦的有无,更甚者对乌平添出别样的解释)

二句,“江枫、渔火、不眠人”江枫,本是一个平常的树种,而在这里,霜染枫叶红似火,更加片片落红,常钓离人之泪,因而给其平添了独有的特色。几点渔火,闪烁明灭,不禁秋寒,难耐秋风,两相映衬,层层递进,从视觉,感觉上进一步造势,瞬间,把一个不眠人愁苦的形象描绘于画图之中。那终究是什么样的愁绪呢,连拟人化的江枫渔火都愁不能眠?“诗无达诂”,这也是大手笔的独到之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两句,这两句在夜半钟声上也颇具争议。也许,天堂一样的姑苏城里,一片祥和,歌舞升平。而城外的寒山寺,夜半钟鸣,空旷而寂寥,天涯孤客,面对江岸渔火,眼底霜叶,忽闻寒鸦夜唳,又惊闻钟声四起(故苏城外,不独有寒山寺,而诗人独以寒山寺入诗)此情此景,远非一个愁字所能承载了的。


三,意境。

诗中,诗人以不同的意象,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夜景图:

“弦月已落,江夜寂寥,寒霜逼人,一片黑暗,眼底霜叶,似离人之泪。惟有几点渔火,闪烁明灭,忽闻寒鸦夜唳,又惊怎钟声四起……”

月落之夜,黑暗四围,诗人未言希望之星光。在诗人的眼底心中,只几点不禁秋寒的渔火,也只能使愁更深一步。

知人论世,顾及背景。只要知道“安史之乱”对李唐王朝的沉重打击,和给人民大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就能对此诗有进一步的理解。

北方战火纷飞,南方相对稳定,但繁重的赋税,兵役和劳役同样使得百姓喘不过气来。读过杜甫三吏的人,都会有深刻的感受。

唐朝以文取士,像如杜甫,张继如此大才者尚且穷困潦倒,疲于奔命,一般百姓的遭遇可想而知。

张继生年不详,作品未曾成集,《枫桥夜泊》原名《夜泊松江》,一切皆因《枫桥夜泊》而名,读来无不使人感慨万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