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后,全民对医护表示敬畏,是否会改善以往紧张的医患关系?

心依旧梦依然3


不好说。呼吸科感染科是一线,全国人民都感谢。 其他科室都半休假呢。 这是两码事。院长躺别墅里喝茶呢。矛盾还是矛盾。


蜘蛛侠吉林


我看回答这个问题的大部分都是医护人员,作为一个非医护人员我也回答一下吧!疫情过后不会改观,用不了三个月一切回到原点!

作为一个曾经在银行一线工作的人,我太了解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每天要面对什么!人性丑恶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我同事怀孕尿频,对一个老先生说对不起您等我两分钟,我去一下洗手间,老先生说:不行,你怀孕又不是我弄的,凭什么耽误我时间!(年纪七十岁上下)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就像我有次在医院看病,一位医生和我前面的病人说我,您等一下我喝口水,病人说:我等你半天都没喝水你喝啥水!轮到我,我让医生先喝水,医生说谢谢,我说不用,您比我们还不容易,我们还有层玻璃,您是近身肉搏,呵呵!,可能你会说银行和医院一样吗?我也想说不一样,医生治病救人当然比我们更高尚,更应该受到礼遇,但在国人眼中,我相信医生就是从事医疗服务的服务员,只要有问题就是态度不好,不专业!

我的理解是,医学是客观的科学,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用我奶奶,一个不识字的八十多老太太的话说:大夫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如果大家觉得只要我花了钱就能治得好病,找到了最好的医生就必须能救命,把看病当成消费,那矛盾就永远存在!

三年前爷爷病逝,有医闹私下找我爸,说可以找到医生的治疗漏洞,能要至少15万,我们拒绝了,因为在医院的时候我们觉得医护人员都很尽职,爷爷走的时候我们拒绝了创伤性抢救,我们希望他走的安详些,痛苦少些,不要为了满足我们所谓的“孝顺,不舍”让他又多受罪!当时我们说不抢救了让我爷爷好好走的时候,主治医生给我伸了一个大拇指,我觉得,爷爷不怪我!事后,我们全家给医生送了感谢信,感谢他们为我爷爷做的一切。

我想,生命是个过程,让一切顺其自然,尽力就好!

可能说的不在点子上,至少,我想让医生们觉得,还有我们这样的患者,能理解,感恩他们的付出吧!


四夕清心社


我对医生一向尊重,真正接触了介医生是我妈得心脏病求医过程中体会到医生的心情,品德及工作作风。医生都希望治好病,让病人早日康复体现自己的成绩而自豪和宽慰。我们属于祖国经济发达地区,给医生红包是很平常,出去求医红包和医保卡必带,大家认为只要治好病,宁愿给,给了放心,开始普遍收的是多数,但有少数医生死活不收,你给他,他要反臉,病人之间会互通消息,大家都知道的。后来我妈妈病好了,我直到现在除了体检,根本就不去医院。看到有对医生无礼之徒的新闻非常痛心,这种人本身就是反骨,今天对医生明天对司机后来对…。反正不是省油的灯!这次教训放在面前:先进人物冲在前面,你的感想是什么?希望能扭转这种坏现象,总之十四亿人口很难的!


溪邊園公


当然不会,别说疫情过后如何如何,就是疫情当下,也没见病人如何尊重医务工作者。

作为一个报名支援武汉一线,在一线已经奋战了一个星期的医生说说我自己当下的状态跟环境吧!

我们在这里听到最多,重复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是,连着发热都看不好,你们能干什么,一群庸医!

每天面对病人别说收获感动了,一天少挨骂几次都是好的。

我就简简单单说下今天下午4点到5点这一个小时,我所遇到的三件事情,大家感受一下在疫情状态下的医患关系吧!

第一件,一个年轻女患者来发热门诊的时候,说她口罩掉了,让我给她一个口罩,我就从我口袋里拿出一个没带过的口罩给她,她当场把口罩扔垃圾桶里,说我怎么知道干不干净。我与之争论几句,她对我大骂。为了不耽误其他病人诊疗,我就去导医台借了几个口罩给她。她依然大骂,说不是n95的,你们搞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太差,病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扬言去卫计局投诉等等。

第二件,一男性患者气势汹汹的闯进门诊,开口问我,都一个多小时了ct结果怎么还不出来?我说,这我不太清楚,应该是影像科病人比较多的原因,你耐心等候下。他愤怒的说到,我是病人,病人能等吗?等死了怎么办?和我大吵大闹,非说别人送红包结果出来的快,他是老百姓,就出不来结果。

第三件,一患者问我路,我说我是过来支援的,我不是这里的医生,我也不清楚,你去问问导医。然后此患者抓起我的胸牌,记下我的名字,愤怒的说到,我记下你了,没有医德,你怎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一个小时,三件小事,一个星期受的多了去了,不胜枚举。我想说来武汉支援的医生,没一个为了升职加薪,没一个为了提高待遇。

理由很简单,第一,救人。第二,同行不易,我们来帮一把。

疫情过后又是一堆改行的。


一枚心内科医生


我认为医患关系不会因为新冠肺炎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而得到缓解。理由如下:

第一、有些人是健忘的生物。事过情迁,今年春天这样对于医生的感恩和赞美会被遗忘,在有些人的心里也许留不下一丝半点痕迹。

第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种本性为什么只在少数人那里有强烈的体现,是因为这些人缺少同理心、同情心。一切以自我的得失为中心,一旦他们认为任何一个行业的人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一定会拿出极端的手段,医生也不例外。

鲁迅先生说过,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我在这里说了这两点理由,不是我想以恶意揣测,实在是根据多年来对于人性的观察得出的。哪一个时代没有恶人?对付恶人最好的办法是法律,让他们作恶的成本高企。解决医患关系也同样,国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医生穿上法律的保护医,才能保障医生的人身安全。

一个国家的文明素养的提升,不仅靠公民的道德自律,更靠严格而完善的法律制度。最鲜明的事例便是酒驾问题,法律一出台,让酒驾者看到了喝酒驾车的高额成本,因此,自然形成开车不喝酒的共识。

一句话,文明是靠管出来的!


隔着千山万水吃餐饭


我倒是想劝劝医务工作者,付出很多,功劳很大。但千万不要以功臣自居,回来后继续夹着尾巴做人,小心翼翼行医。媒体正常报道,少一些歌功颂德。看病难不免费,医患矛盾永存。


向191827577


说这个话题之前,首先得向浴血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接下来还得实话实说。

医患关系紧张不是医生和患者单独哪一方的关系,医患双方都有责任,这样说决不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经过这次浩劫,医患关系可能稍微有一点改善,但大体的趋势不会改变,因为人的本性很难改变。但话说回来,医患关系紧张是个别现象,可能每个医院都会有,但只是少数。所以极少数的医患关系紧张代表不了主流,改不改善都无关大局。

就算没有这次疫情,大多数人对医生都是尊敬的,至于那一少部分,特别是在这次疫情中表现非常恶劣的人,患者的亲属打医生,感染了的患者故意摘口罩朝医护人员咳嗽,吐口水等,这些人也别指望他们改好。就算经过批评教育甚至是法律制裁和震摄,这些人暂时老实一点,他们骨子里的卑劣是改不了的。就算这些人不再蠢蠢欲动,生活中还是会有这类人会冒出来的!

另外,经过这次全民抗击疫情,医生是作为先锋冲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医生的伟大也勿用置疑!这几天宅在家里,除了看帖子,就是给医护人员点赞,也无数次流下不争气的泪水,甚至因为眼睛干涩已经离不开眼药水。看了无数个各省市医护工作者出征援鄂的场面,特别是山东齐鲁医院出征支援武汉的场面,山东骑警编队护送,编号鲁A9999的警车开道,沿途无数交警敬礼致意,制作视频的人又给它配了比较悲壮的音乐,这个镜头不知看了多少次,每次几乎都是热泪盈眶!这些冲向抗疫一线的勇士,别说是骑警护送,就是国宾护卫队护送他们也不为过,国难之际,这些医生和护士才是国人的希望,他(她)们不顾个人生死冲向了最危险的一线,他(她)们都是勇士,都是英雄!

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医生可以称得上伟大,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他(她)们决对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这次疫情中,就算没到抗疫一线留守后方的医护人员,他(她们)同样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因人员的缺少(相当一部分去了一线)承担了比平时更多的工作量,他们付出了更辛苦的劳动,稳定了大后方,他们同样是英雄。

但是,在以往的医患矛盾中,很多事故是比较复杂的,这里面固然有患者各种不理智,部分患者和家属品质恶劣,甚至职业的医闹,但也有极少数医护职业水平和操守不过关引起的问题,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前几年南方某市一名为毛x珺的医生上夜班期间玩忽职守,置家长多次呼叫于不顾,导致婴儿死亡,是个最明显的例子。在各种医患矛盾中,因医方的责任导致的后果绝非个例。

本人也因给家人看病有过很不愉快的经历。十五年前,老母亲因心梗在小医院治愈出院后,因为不太放心,又到另一比较大的医院先看门诊,结果当时的一S姓女医生看过心电图后立马脸色大变:不得了,非常严重,要住院!我说我们没想到要住院,也没准备住院的钱,因为母亲是刚治好出院,出于不放心才来检查一下。结果这位女医生几乎是命令的口气让我回家拿钱,让母亲一个人留在那里!当时心电图室的女医生更恶劣,因为母亲没文化听不懂她的语言,配合不是太好,那个母老虎几乎是咆哮了!

母亲的心电图在来大医院前看过的医生都说没事了。如果那个女医生哪怕是有一点缓和的口气,比如说:你看你妈恢复的不是很好,最好再住院观察治疗一下。我或许会心动,让母亲住院几天,巩固治疗一下,也花不了几个钱。但看她一上来就给我个下马威,用那副装出来的权威来恐吓我,我从她一开始讲话的态度就坚定了我的想法,老子不会听你忽悠!

结果:我说你给开点药,我们回去打针治疗!开了一星期的药,回来打完又去开了一次。

心脏方面的病是不可能完全治愈的,无论当时恢复的多好,医生都能从心电图看出你曾得过心脏方面的病。后来母亲又犯过两次,但都无大碍,一直健在。

所以,不是所有的人穿上那件圣洁的白大褂就是天使!医患的矛盾是双方的,而患者和医院相比总体还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和诚意,任重道远。本人也有从医的亲戚和同学,他(她)们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这种人才是最值的尊敬的人。

好的经历也有。六七年前在南方某市工作,因身体生病,请假去市里看医生。先是在车站下车,到了车站对过的X山医院,医院规模比较小,医生办公室加药房病房一起,整个医院都在一栋五层楼上。先挂号,到了医生办公室,医生建议我做微创手术,花费两三千块钱,我这人对打针都比较恐惧,别说手术了,虽然是微创。

根据以前看过的广告,我又到了西外环的一家医院,规模也不大,见了医生后,医生给了我同样的说法:微创手术,两三千块钱。

这个市里我所知道的还有一家医院,人民医院。心里不怎么踏实的我毫不犹豫,接着去人民医院。

接诊的是一老年医生,六十岁左右,瘦瘦高高的,长得很清秀。正常情况下,我猜他应该到了退休的年龄,或者是退休后被医院返聘回来的。当时是夏天,这位穿着自己的便装,白条纹短袖,没穿白大褂,手指间还夹着冒着烟的中华,看着有种玩世不恭的感觉。我也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医生在办公室公然抽烟。

这位老年医生给我看了以后也是给出了同样的建议,手术。稍微停顿一下,他话题一转:你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我问:怎么保守治疗?他说:我给你开点药!联想到包括他三个医生都说过让我做手术的话,这随便开点药就能管用?我有点忐忑不安,问他:管用吗?他满不在乎的说:你试试!我想能不做手术最好,先试试吧。

回来后,晚上我第一次用了他给我开的药,用完症状立马减轻了很多,三天后,已经完全好了,可以去上班了。

现在的我对这位老大夫充满了感激,他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藏着的除了精湛的医术,还有一颗仁心!如果像前两家,我住院手术,起码能给医院带来三千块的收入!而他只给我开了170块钱的药,到我好了去上班,药也才用了一半,我用几十块钱的药治好了别人需要手术才能治好的病。而最关键的不是钱的问题,前面的两家医生都建议手术并没错,我也知道这种病一般都是首选手术;但人民医院那个老大夫却平心静气的给了我两种选择,而他甚至主观上都没建议或暗示我选择看起来对医院更有利的手术。我也因为遇上他而躲过了那令我恐惧的一刀。

医者仁心!这是一个合格医生应该具备的品质,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医者都具备这个品质;作为普通大众,也得提高自己的修养,对济世救人的医护人员给予足够的尊重!无医德之人永远是少数,不明是非辱医伤医者也是极少数。无论有没有这次疫情,医者都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无论有没有这次疫情,绝大多数人都对医护人员是非常尊敬的!我的母亲前年脑中风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也是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救治和周到耐心细致的护理,从死亡线上把母亲救了回来,我从内心充满了感激。(感谢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一科的赵相标主任,逯振想大夫,苑文芳护士长,向神经一科所有医护致敬!🙏🙏🙏)

就像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主题一样,医者和患者也是鱼水关系,相辅相成,也会朝着和睦相处的方向走下去,因为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一小撮人的行为如螳臂当车,最终会被碾压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电视剧(心术)里面的神经科主任王诗槐医生的演讲中说,医生除了仁术,还得有仁心!高超的医术只是治病救人的工具,医生真正的灵魂应该是具有一颗仁心!普通大众也不能少了仁心,这仁心首先就是对悬壶济世的医者的尊重,再就是对同类,对人类自身的仁心,这次武汉发生疫情,以医生为首的各行各业从祖国四面八方不遗余力的对整个湖北的支援,就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仁心的体现,无论面对外侮还是天灾和瘟疫,中国人民都能体现出空前的团结,不屈不挠众志成城。还有就是,这仁心也包括对野生动物有足够的仁心,这次疫情就是那一小撮猎食贩卖野生动物的人掀起的腥风血雨,再不悔改,除了法律的严惩,你们都会堕入地狱,承受无边的酷刑!


东岳巍巍汶水幽幽


我去……出个啥事儿都想给自己抬身价[捂脸][捂脸][捂脸]拿的就是这份钱,干的就是这个活好吗?今天干的好需要表扬,但过后有了错,当然还是要追究的。就像那些干销售的一样……当然啦,还有一方面就是每一行都有好人也有坏人嘛。霍去病和卫青是大汉的脊梁,但是你要说把李广利也供起来,那估计得先派人去压汉武帝的棺材板。[捂脸][捂脸]



修罗驭心司


就您提出的问题,很多网友已经回答了,并且包括做医生的网友。可以说90%以上的人人为医患关系不会改变。

医患关系不会因为疫情中医护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就会改变医患的关系与矛盾。我们网友们谈了很多,但是究其根本是什么呢?大家并没有谈到,或是没有认识到!

有网友会问,既然你这样说,那是你知道。那你说说什么根本?怎么说呢?其实根本原因很简单。只是实在没办法说。我想我这样说大家是能够理解的。

如果能说的话,那就是高昂的治疗费,物质至上的观念,利益冲突……如果这些不改变,那么医患关系就不会改变。

试想,在一个只认钱的环境中,出钱谁都嫌疼。更何况出那么多钱呢?出了钱心疼,再看不好病,怎么可能心里平衡呢?

关键的是普通人挣钱很不容易。谁看见过马云,刘强东,孙俪,赵本山等人和医生有矛盾呢?

……

所以根本不解决,矛盾就存在。矛盾不是“疫情”造成的。所以疫情过后,原来生活是什么样,还会是什么样……


卫兴润


不会改变什么。

首先恶性的袭击医生事件只是个案,而且极少发生,从报道来看,一年发生数起。

其次,看病难,难看病,看病贵在这次疫情中彻底的暴露出来,一个中原重镇,国家级大型城市,湖北省首府,常驻人口一千万,竟然无法消化新增的几万病人。现在几乎调动了全国的医疗资源,仍然捉襟见肘,可见医疗资源是多么匮乏。

第三,在医药科研和相关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一直再走下坡路,或者说在论文方面有所发展,而实际医疗方面不停的在退步。这次疫情亮眼的年轻医疗人才没有出现,已经八十多岁的钟院士依然冲锋在最前线。

唯一好一点的就是大部分医疗工作者自然心存医德,从全国各地支援武汉,愿这些人平安归来,并以后成长为我国医疗领域的核心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