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候區錦城社區“蓉城同心·僑之家” “三個強化”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武候區錦城社區“蓉城同心·僑之家” “三個強化”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武侯區簇橋街道錦城社區共有8個小區,均為有物業管理小區,居民共8747戶,僑界居民75人,其中80%以上都是外來購房戶。為應對返蓉人員、僑界居民增多的形勢,武侯區錦城社區“蓉城同心·僑之家”通過“三個強化”,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強化資源整合確保防控體系“高標準”

一是強化物業互聯。社區黨委牽頭與物業共同研究制定防控方案,形成工作合力,織密“防控網”。堅持“高標準”管理,社區“蓉城同心·僑之家”工作人員督促物業公司充分發揮主體責任,按要求配備防疫物資,落實防控措施。同時對轄區內所有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僅保留1個出入口,由物業配齊力量,僑界志願者積極參與,對門崗實行出入必檢的“24小時”全天候值守。針對返蓉的僑界居民單獨建立臺賬,便於後期服務和管理。二是強化校社互動。結合轄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多的優勢,利用校園班級群開展“日報告”,每日早晚各1次,通過“報名接龍工具”掌握學生家庭旅居史、返蓉情況、身體狀況等信息。同時,利用班級群定期發佈返蓉注意事項,便於社區內居住的師生後期復工復學。

三是強化信息互通。加強與簇橋衛生服務中心、簇橋派出所等駐區單位和轄區藥房信息對接,依託派出所“一標三實”數據庫,梳理人口基數。根據衛生服務中心就診記錄和藥房銷售記錄,梳理感冒、發熱等症狀患者,針對性開展摸排。對於有接觸史、發熱史的僑界居民指定專人進行服務,讓身處海外的家人更加安心。

二、強化宣傳引導把牢思想認識“大前提”

一是做實疫情防控宣傳。通過設立宣傳點、新媒體發佈、上門宣傳和“錦聚僑心”微信群,積極宣傳關於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普及科學防控知識。結合使用“靈析”數據平臺收集信息的契機,點對點發布宣傳資料9600餘人次,同時實現僑界群眾的全覆蓋。二是凝聚疫情防控共識。在充分徵集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制定《錦城社區疫情防控臨時公約》要求居民做好自我約束,不得瞞報、漏報旅居史和身體狀況,鼓勵僑界居民對家人和身邊鄰居進行監督。同時,將履行公約情況與“最美僑界家庭”等評選掛鉤,進一步發動僑界力量參與疫情防控。

三是形成疫情防控合力。充分發揮業委會、小區黨支部作用,廣泛動員黨員、僑界居民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每天至少有30餘名僑界志願者協助社區開展入戶排查、門崗監督、數據統計等相關工作。

三、強化以人為本實現服務水平“上臺階”

一是當好保姆暖民心。在小區門崗處設立快遞臨時存放點,積極協調益民菜市開展“隔日達”配送,對接成都郵政“蓉E遞”、歐尚超市“淘鮮達”等線上平臺,通過“無接觸式”投遞,將菜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送達存放點,讓居民“宅”在家裡就能解決日常購物需求,減少了不必要的人員流通。成立“錦城疫買團”,發動志願者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代買代送,實現“隔離不出門、服務送上門”。二是當好保鏢增信心。動員心理諮詢專業的僑界志願者成立“錦城心理保鏢團”,每三日與居家隔離觀察特別是獨自隔離人員進行溝通,開展心理疏導,消除負面情緒,增強共度時艱的信心。三是當好保安強決心

。在8個小區分別設立點位,由物業公司共同協助社區分批次辦理“臨時出入證”7000餘戶,覆蓋80%居民,留(返)蓉家庭實現100%,在全部小區實現“憑證出入”,邀請部分僑界志願者參與每日巡查小區物業防控工作開展情況。同時,積極協調簇橋衛生服務中心,為符合條件的新返蓉復工居民辦理健康證,保障他們放心復工。

供稿:成都市委統戰部僑事處、武侯區委統戰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