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武邑:戲曲進農村助力文明鄉風培育

村村有戲看,人人愛看戲,是中國鄉村文化的寫照。武邑縣實施“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工程,該縣加大對農村戲臺、村民劇團的設備設施的扶持力度,通過送戲下鄉,種戲在鄉,養戲為民,為戲曲的生存和傳承培育土壤,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歡迎和支持。


衡水武邑:戲曲進農村助力文明鄉風培育

“送戲下鄉”,小戲臺唱出大天地

武邑縣不僅有市級劇團送戲下鄉,也有民間劇團的深度參與進行,僅2019年就送戲下鄉108場。趙橋鎮劉辛莊村每週在村裡戲臺至少唱上三場戲,每年都要邀請鄰縣的戲曲愛好者切磋技藝,該村還成立了文藝志願者逢年過節到養老院去慰問演出。

衡水武邑:戲曲進農村助力文明鄉風培育

種戲在鄉:戲曲骨幹“結對傳授”

戲曲骨幹“結對傳授”。武邑縣派遣專業演員和村劇團“結對子”,組織培訓,培養村民戲曲骨幹,培育戲曲種子。該縣龍店鄉中王孝村狄小強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哈哈腔的第四代傳承人,該村老到九十九,小到剛會走,人人都會唱兩口。並在龍店清秀小學結對培養了一些學生愛好者,將這一戲曲傳承下去。

衡水武邑:戲曲進農村助力文明鄉風培育

養戲為民:政府掏腰包讓百姓增強“獲得感”

政府掏腰包讓百姓增強“獲得感”。武邑縣在財力基礎非常薄弱的情況下,出臺“政府買單,群眾看戲”惠民政策,組織百姓大舞臺,讓戲曲文化在鄉間蔚然成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鄉村的風氣。從送戲、種戲到養戲,漸進式的推動,增強了百姓的參與度,、讓戲曲更好紮根鄉村、留在鄉土,滿足了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了文明鄉風,推動了農村移風易俗,也為戲曲文化進農村工作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