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大棚生产防返贫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田林 萌友黄海涛 文/图

早春时节,在沈丘县卞路口乡霍楼村,乡间小路上略显冷清,但村头的蔬菜大棚里,两三个妇女戴着口罩,施肥、除草、摘菜,正忙得不亦乐乎。

沈丘:大棚生产防返贫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疫情要防,地里的活也不能耽误,把眼前的菜伺弄好,今年才不愁吃喝。”该村菜农尹素英紧了紧脸上的口罩,转头又忙着采摘“上海青”去了。

今年64岁的尹素英是2017年的脱贫户,但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帮扶政策。去年,她把土地流转出去,应聘到霍楼村集体蔬菜种植基地务工,干一天收入40元,再加上土地租金,年收入远超贫困线。“挣钱、顾家两不误,种什么、销往哪里都交给合作社。”尹素英说,她只管埋头干活,大棚里也能摘出“金银”来。

霍楼村集体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00余亩,已建成160个蔬菜大棚,是沈丘县卞路口乡的产业扶贫基地之一。当地政府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基地就业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合作社运营中来,“租金 薪金 分红”使许多像尹素英一样的脱贫户收入上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疫情发生后,有一段时间群众都‘宅’在家中,没有了薪金收入。大伙更担心种植基地的收成,怕因疫致贫返贫,都急着下地干活。”霍楼村干部霍海涛介绍,立春之后,该村在防疫卡点对下地务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并要求村民外出戴口罩,一家一户单干,不扎堆、不聚集,人与人保持1米开外的距离。

“疫情防控不放松,农业生产不耽误”,霍楼村集体蔬菜种植基地是沈丘县设施农业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县各乡镇春耕备耕已全面铺开,为确保饲料、化肥等农资运得进,蔬菜、肉蛋等农产品运得出,该县在重要的进出口卡点开通了“绿色通道”。同时,该县依托农超对接,搭建起“农户—合作社—大型商超”的无缝对接网络,确保群众的农产品种得出、卖得掉,确保群众在疫情下保持收入稳定,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