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尿频尿急尿血——尿路结石离你可能不远了

小伙伴们是不是常有这样的感受——平时总是感觉腰痛

,但是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

其实,你有没有想过,肾脏也是长在腰部,而你的腰痛,很有可能就是肾脏的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讲讲一个常见的疾病——尿路结石。尿路指的就是排尿的路径,可以分为上尿路、下尿路。上尿路包括肾脏、输尿管;下尿路包括膀胱、尿道。

腰痛、尿频尿急尿血——尿路结石离你可能不远了

尿路的构成



咱们来着重讲一讲上尿路结石下尿路结石的症状、检查、治疗等于上尿路结石区别不大不再单独讲解),上尿路结石都有哪些症状呢?

01 疼痛

上尿路结石经常会引发腰部、上腹部轻微钝痛,严重者可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并且可能会引起外生殖器的疼痛

02 尿频、尿急、尿痛

上尿路结石,经常容易引发上尿路的

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03 恶心、呕吐

结石堵住了输尿管,尿液积聚起来,使得输尿管膨胀、扩张,影响到了旁边的神经纤维,便可以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

04 尿血

通常表现为镜下血尿,所谓镜下血尿,指的是直接观看尿液没有异常,但是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尿液里含有血细胞。而严重者,甚至可以表现为肉眼血尿(尿液看起来红红的)。

腰痛、尿频尿急尿血——尿路结石离你可能不远了

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小伙伴觉得,自己也具有以上的症状呢?没关系,不要怕,有症状就要积极检查,我们来看一看上尿路结石是怎么检查的。

01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肾区叩击痛”,也就是在肾脏的部位轻轻叩击,如果肾脏正常,那么叩击是不会有痛感的,有痛感则说明可能存在问题。

02 血液、尿液化验

抽血检查血钙、白蛋白、肌酐、尿酸等指标,一般存在上尿路结石的病人,这些指标多数是

升高的。

尿液检查则是分析尿液中的钙、磷、尿酸、草酸等,这些都是形成结石的原料,如果这些指标升高,意味着大概率存在结石。此外,就是将尿液放在显微镜下观看,确认是否为刚才所讲的镜下血尿

腰痛、尿频尿急尿血——尿路结石离你可能不远了

尿液分析

03 影像学检查

一般多采用肾脏彩超、CT、核磁共振等方式,这些检查都属于无创检查,并且发现结石的能力很强,很少有结石能够逃过这些检查的法眼,可谓是确诊结石的金标准

04 内镜检查

所谓内镜检查,就是将一根细细的镜头,通过尿道口放进去,进入到输尿管、肾脏中看一看,有没有结石,一看便知。此类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主要针对一些疑难的、影像学也难以确诊的结石

腰痛、尿频尿急尿血——尿路结石离你可能不远了

肾脏CT,图中箭头所示白色部分为结石



明白了怎么检查,那么接下来,再看看上尿路结石该怎么治疗吧。

大多数尿路结石都是有明确病因的,比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像这种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结石,需要

先治愈原发疾病再治疗结石,这样才能根除结石,做到不复发

对于直径<0.6cm、表面光滑、下尿路无梗阻的结石,可以采取药物排石的疗法;对于个别成分特殊的结石(纯尿酸结石),甚至可以采用药物溶解结石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有:开刀取出结石、利用内镜取出结石,以及大名鼎鼎的体外超声波冲击碎石等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哦~

腰痛、尿频尿急尿血——尿路结石离你可能不远了

超声波体外冲击碎石机



其实啊,尿路结石的关键不在于治疗,而在于预防。有很多措施,都能够避免尿路结石的发生,快来看一看吧。

01 大量饮水

大量饮水可以降低尿液的浓度,使得尿液中的钙、草酸、尿酸等物质,更难以结合成结石。除日间多饮水外,夜间饮用一杯水,可保持夜间尿液稀释,减少结石的形成。(注意,心功能不全者此项措施慎用!)

02 调节饮食

避免高钙饮食,尤其避免高钙食物(各种豆类及豆制品)

高草酸食物(绿叶菜类)共同进食,同时应避免饮用浓茶等。尽量减少动物内脏的摄入,多吃粗粮、水果等。

03 特殊预防措施

对于草酸盐结石患者,可服用维生素B6尿酸盐结石患者,可以口服碳酸氢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造成结石的患者,需要切除亢进的甲状旁腺。(服用剂量请咨询医生!

腰痛、尿频尿急尿血——尿路结石离你可能不远了

食物含钙量一览表



以上便是尿路结石的相关知识,有没有帮到小伙伴呢?如果小伙伴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直接问我哦,一定知无不言~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74-580.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09-319.

[3]李桂源.病理生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42-145.

[4]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8-167.

[5]金征宇,龚启勇.医学影像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18-4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