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虎:南焦村的牌坊

渭南文坛 | 徐玉虎:南焦村的牌坊

南焦村的牌坊

在信义南焦村城郭西南角外,大路西边,坐西面东,建有一座清代光绪皇帝敕封的青石牌坊。牌坊四柱三联、三层叠檐挑角式结构,显得庄重肃穆、沉稳大气。

三尺高的基座,全由三尺见方的青石板垒砌。基座南北长二丈七尺,东西宽一丈五尺。牌坊高二丈八尺,长二丈,宽四尺五寸。四柱三门的中门宽八尺、高一丈,两侧门宽三尺。牌坊上的石雕异常精美,有人物、花卉、动物及各式图案。雕刻的文官、武将、平民百姓个个栩栩如生,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样样错落有致。还雕有三国、水浒、二十四孝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彰显着礼义廉耻、忠孝节义。

在牌坊正面最高的三层屋脊的檐下,有一块石雕的匾额,竖刻着两个楷体大字:“圣旨”。这两个阴刻体大字,被金粉涂铸。整个青一色的建筑中,金黄色的“圣旨”二字,特别耀眼,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在“圣旨”匾额的下面,是阴刻横置的四个大字:“凤诰荣颁”。再下面是:“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焕卿焦公徳配杜恭人节孝坊”两行大字,由黄自元书写。四根门柱上,有阴刻的对联。右侧为“冰霜自励千秋志”,左侧为“铁石常怀一片心”;右侧横额为“皓月长明"”,左侧横额为“青松不老”。

在牌坊的背面,横刻的匾额是,“明月常辉”,对联为“坚贞不让象峯古,青节遥追渭水长”。这些刻石,全部不再装饰,一律为青石本色。

这座牌坊,从光绪九年至光绪十一年(1883——1885),用了近3年时间,耗银3万余两,为醇敬堂杜氏而建。这位妇人,年青时即嫁给了年迈的焦耀栋,不到二十岁丧夫,且无子嗣。她虽年轻,但恪守封建妇道,寡居而终。因南焦村敦厚、醇敬、谦益三堂为渭北大户,家境殷实,又有地方官吏把此事禀报朝廷,于是,一道圣旨下来,赦建贞节牌坊。这座牌坊,到120多年后,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渭南县明清及民国工商业简史)

渭南文坛 | 徐玉虎:南焦村的牌坊

【作者简介】徐玉虎,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残疾人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临渭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渭南日报》黄河周末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集《村庄的印章》。《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