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我從來沒有覺得,這部電影是給孩子們看的。整體的故事架構,表面上來看,的確是偏童話類型的題材,可是,從內容上分析就會發現,其實,這是一部

成人童話的電影

所以,《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部電影,利用童話的外衣作為偽裝,肆無忌憚的宣洩著對於成人世界虛假的不滿,而假借各種存在心理問題孩童的怪誕行為,最終將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這個虛偽至極且物慾橫流的成人世界。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我承認,初次接觸這部電影,是被裡面炫酷的巧克力製作過程給吸引了,可是,當約翰尼德普飾演的威利旺卡出現的剎那,這個與現實早已脫軌的男人,用各種怪異的表情,迎接著五個參觀者,作為觀眾,不知不覺的掉入了導演蒂姆伯頓早已預設好的陷阱。

這裡沒有童話,只有懲罰,這裡沒有奇幻,只有怪誕。

高高的帽子,慘白的皮膚,凌亂的語言,威利旺卡這種看起來有點像地獄使者的扮相,讓他出現的目的,不在僅僅侷限於尋找繼承人上面,更多的還糅雜著他對於成人世界扭曲般的痛恨,這與他的童年經歷有關,也與他創業過程有關,所以,他要懲罰邪惡。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世人皆沉醉權錢名,貪慾不斷膨脹,讓這種邪惡具有了繼承性。

於是,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與他們父母擁有一樣性格的五個孩子。我想,當威利旺卡允許家人中的一個作為孩子的陪伴,進入到巧克力工廠時,這個原本屬於美食天堂的地方,漸漸地成為了蒙著恐怖色彩的刑場。所有的家長成為了旁觀者,所有的孩子成為了參與者。

保持童心是多麼重要,而保持善良是多麼難得,一旦在原本歡樂的時光,承受著來自成人的壓迫時,要麼沉淪,要麼逃離,或者乾脆模仿,而我們,大多數成為了模仿者,這是最可悲的。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1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上映於2005年,距離現在已經過去14年的時間,即便時間過去這麼久,每次重溫這部電影,還是會感到一陣驚悚。

尤其是,那些個小矮人在小孩子受到懲罰之後,總是會及時的出現,針對邪惡的性格,來一段即興的歌舞表演。這些形式的穿插,難免會讓人覺得,電影的說教意味過濃。

但是,仔細想來,小矮人的出現,本身帶著荒誕的色彩,而懲罰的過程,多少又帶著點調侃的意思,利用荒誕與調侃來戳破隱藏的虛偽,總體上達到了某種價值上的平衡。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查理作為底層窮人的孩子,只有每年生日的時候,才能吃到一塊巧克力,而他家的房子,孤零零的矗立在城市的外圍,有種刻意與城市隔開的意思。

這裡也能看出導演的某些小心思,當溫暖的情感逐漸在城市中消失,唯有查理一家在貧困中堅守著最後的親情,苦但快樂著。

所以,從查理房子的位置設定,就能看出,導演是在有意強調著這個城市的冷漠。明面上看,是城市生活拋棄了查理一家,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實,是查理一家遠離著城市,他們雖然陷入物質的貧窮,卻沒有掉入精神的貧瘠。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電影的故事內容很簡單,威利旺卡在一次梳頭髮的時候,發現了自己長白頭髮了,他決定,在生產的巧克力中,放入五張金券,拿到金券的孩子,可以帶一名家長,參觀自己的巧克力工廠,然後,得到一份神秘的大禮,這份大禮就是繼承他的巧克力工廠。

於是,各地便掀起了巧克力搶購熱潮。因為多年前巧克力工廠洩密事件,威利旺卡遣散了所有工人,之後的巧克力工廠,再也沒人進入過,也就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所以,這五張金券成了唯一能夠進入巧克力工廠的通行證。

故事的敘述過程中,並沒有多少伏筆的埋下,而最大的故事起伏,可能就在查理三次買巧克力的過程。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查理的那張金券來之不易,正好與其他四張金券的輕而易舉形成對比。

這種對比,存在貧富差距的劃分,雖然不明顯,但是,電影中對另外四組家庭的刻意展示,則基本可以看到如今社會普遍存在的負面價值觀。貪婪的無止境,名利的無止境,金錢的無止境,暴力的無止境,這四種無止境,展示著人類最為原始的本性。

善被孤立在城市的邊緣,惡被隱藏在城市的中心,從這個主題出發,這電影明顯就是一部成人童話故事。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2

用夢幻包裝成人童話,戳破之後,就像電影中印度王子被太陽曬化了的巧克力宮殿一樣,終究會讓人為定型的巧克力現出原型。所以,當五個孩子一起進入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廠時,孩子們身上被家長潛移默化影響的品性,也就暴露無遺。

在現實社會中,小孩子犯錯,大人總是會用“他還是個孩子,沒有惡意”來進行搪塞,而在電影中,這些沒有惡意的貪婪,最終沒有避開應有的教訓。

在這個童話般的巧克力工廠,不容許成人世界的半點邪惡玷汙,所以,四個孩子,分別為他們的貪婪、任性、自私和暴力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雖然,這些錯誤的罪魁禍首是父母,但是,在電影中,卻只是對於孩子進行了懲罰,而家長們,卻作為旁觀者,見證著這一切的發生。我想,導演這麼安排,正是為了讓這些在麻木自我中沉溺太久的家長,跳出自我感覺良好的封閉圈子,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樣會更深刻一些。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想,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詮釋著這句話。

因為參觀巧克力工廠的機會,查理與那些個富人站在了一起,他跳出了貧窮且溫暖的圈子,看到了被貪慾佔據的自私與冷漠;那些個沉浸在自我美好幻想中的富人,跳出了舒適且封閉的圈子,看到了因為貪慾而帶來的災難。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雖然,這些懲罰不算是毀滅的打擊,但是,結尾那幾個幾乎變形了的孩子,其實已經給成人的心理,帶來了抹不掉的恐懼。

不過,作為控制者的威利旺卡,也沒有逃脫導演的調侃。

這個因為被父權壓迫的男人,在數次偷吃糖果被父親責罵後,賭氣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過家。每次提到父母這個詞語時,威利旺卡都會變得結巴,且無法準確拼寫出父母。這是關愛的缺失,而關愛的缺失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威利旺卡所有想問題的出發點,永遠都是自己。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當查理成為了威利旺卡指定的繼承人時,威利旺卡要求查理必須離開家人,一個人經營,因為,擺脫情感的束縛,才能沒有牽絆的投入到工作中,製造出最美味的巧克力。

可是,查理因為親情,拒絕了威利旺卡的要求,這讓威利旺卡的價值觀遭到了打擊,也產生了動搖,他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想法與做法。

導演安排查理對於親情的固執,迫使威利旺卡第一次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圈子,作為旁觀者,認真思考生活的價值。當重新讓溫暖的情感慢慢迴歸時,那棟威利旺卡父親住的獨棟樓房,就擁有了特殊存在的意義。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當週圍的一切建築都消失後,只剩下威利旺卡父親的家存在著,這裡的寓意一目瞭然。

這座風雪中依然矗立的房子,代表著迴歸,它和之前巧克力工廠擁有同樣的意思,只不過,巧克力工廠是被動的,迫使那些虛偽成人朝著善的迴歸,而這棟房子,則是主動的讓威利旺卡空白的情感得到迴歸。

所以,《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部電影,目的不在於諷刺,而在於讓一切原本美好的事物,都回到原先的位置。當結尾處,查理家的房子搬進了巧克力工廠時,這出荒誕的成人童話也畫上了句號。

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驚悚

成人是曾經的孩子,孩子是未來的成人,切莫讓曾經的孩子扼殺在未來的成人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