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隋 家 祐 简 介


1947年生于天津 号隅蠖 寬草堂主

毕业于天津师大美术系 副教授

从师溥佐 梁琦 穆仲芹 肖朗 马翰章 霍春阳 赵松涛 白庚延 史如源

1989年经曹德兆 胡崇礼举荐加入天津美协 长期美术教育工作中得纪振民培扶

自1989年始作品七次赴日本大阪展出 《秋葵》在日获金奖

1997年《同日本朋友谈绘画教育》出版

2001年《秋葵》入选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天津美协主办)

2003年《中国画技法 翎毛》出版

2003年《她在丛中笑》毛岸青 邵华 毛新宇收藏

2004年《家禽》出版(与陈军共撰)

2004至2014寓居上海 对中西文化和中国南北文化深入研究考察 并撰写多篇相关理论文章

2016年40幅扇画由王震之子王君收藏

2016中美建交37周年作品邮票珍藏册全球发行

2017中法建交53周年作品邮票珍藏册全球发行

2018年8月人和景明艺术观 隋家祐书画成就展在天津空港文化中心展出 个人辞条已列《21世纪人才库》《中国书画家名人录


走 近 海 派


隋家祐/文

海派是怎么形成的?她的价值何在?我是如何走近海派?这是我想说的问题。

“海上画派”形成于19世纪后期,当时正值上海开埠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文明、各地画家云集沪上,于是出现了多种艺术的交汇、互补与融合,使得艺术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与姿态。从历史学角度看,上海市的历史百分之七十是近代史,所以上海能包容一切。

“海上画派”其特点是:人员组成广泛,风格兼容并蓄,笔墨形式多元,创作理念多维,题材亲和入世。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沈周拟意》尺寸:50x50cm


“海上画派”有两个特点:即兼容性和融合性,体现了“海纳百川”。因此上海成了浩瀚的大海,没有领导、没有学术、各自独立,用程十发的话说:“海派无派”。

随着上海开埠,各种不同文化品位的人也聚集于此,同时外国列强陆续进入,洋文化、洋习惯、洋思维也带到上海。因此,上海人审美情趣有很复杂的成分:即有来自农村的乡土气也有洋人的香水味,亦有士大夫的清高和风雅。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步林鸟惊人》尺寸:50x50cm


经济的发展,使富裕走向文化,使书画走向市场。虽自古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赠或停留在教书授徒,以求“束脩”。

现实中的上海,商贾与士绅的交往,书画的赠酬,已成极为现实的礼品,典雅适宜。书画家逐渐接近职业性和专业性。因此上海的繁荣成了“海上画派”形成的催发者。

当艺术与金钱绑在一起时,最初的海派带有一些贬义,因为艺术和商品有了关系。而鲁迅却说:“京派是经官,海派是经商”。所以海派无论如何也逃不出一个“商”字。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绥德秦腔》尺寸:50x50cm


在题材上海派特点是“金脸银花,要饭山水”。因山水不易表现大富大贵,花鸟具有象征意义,人物又近于人情世故,所以海派题材多以花鸟为主,是因市场左右。

第一代海派画家是以赵之谦、胡公寿、任伯年、虚谷、浦华为代表,第二代海派画家是以吴昌硕、王一亭、沈曾植为代表,第三代海派画家是以吴湖帆、冯超然等为领袖的刘海粟、江寒汀、陆俨少、谢稚柳、林风眠为代表,逐渐使得“海上画派”日益昌盛。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夏月》尺寸:50x50cm


在传承上海派吸收了陈白阳、徐渭、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诸家之长,同时又受清代金石学的影响。

在众多的海派画家中归纳其特点是:其一、花鸟居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其二、讲象征意义,如富贵牡丹、结义桃园、贞洁梅花、雅逸竹兰。其三、造型、色彩华美。由此可见海派有趋于老俗之风。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戏比天大》尺寸:50x50cm


再有一点,界定海派画家并不是以他个人是不是上海人为标准,而是以他的个人艺术发展的成熟度为基准。从中国近代的海派画家来看,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浙江、江苏人,但他们都是在上海出的名。不仅如此,岭南画家也融入了海派,甚至唱京剧的也要在上海转一圈,像梅兰芳、马连良等,要不红不起来。所以海派的形成应归于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严歌苓像》尺寸:50x50cm


城隍庙是我常去的地方,这里有文化市场,福佑路小商品市场,一是买点东西,二是消闲游走,小吃店也常去,画店也常转转,汲古斋是唐云在世时的一个字画店,04年这里我去的时候仍经营字画,人脉还好,08年以后这个店已改成家具店了,店主也换了。城隍庙是个旅游重地,外地游客以食品、小商品、纪念品为消费目标,所以只有少数人探寻字画。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春华秋实图》尺寸:66x66cm


海派画家任伯年原是山阴人(今杭州萧山),14岁到上海,得任熊、任薰指授,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任伯年集工笔、写意、勾勒、没骨于一身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博采众长,无一不精。

任伯年之父任云淞是民间画工,因而任伯年自幼随父学画肖像,功底坚实。到上海居30年,在城隍庙以鬻画为生,据说任伯年经朋友举荐画过人体,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不能及的科目。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告别》尺寸:66x40cm


任伯年作品内容丰富,人物取形摄神,注重粉本,色彩明快、活泼,构图奇巧,出奇制胜,悟其堂奥,取手难得。

海派巨擘虚谷与任伯年交往縝密,其出家后,四方云游,以卖画为生,多往来于上海。任伯年称虚谷为“道兄”、“我师”,虚谷与任伯年相处近30年,亲密无间。1895年任伯年因肺病(吸毒引起之病)去世,寿55。虚谷痛哭之:“天夺斯人,谁能继起?吾道其哀呼!”。转年虚谷去世,寿74。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粉鹰图轴》尺寸:132x66cm


吴昌硕在忆任伯年时说:“予曾親见其作画,落笔如飞,神在个中”。在用色上任伯年打破了“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传统观点,常用色墨混用法,从而解决了墨色的单一性。

蒲作英(蒲华)是第一代海派画家,同任伯年一样是一位多产画家,而且是一位捷才诗人,不蓄须,不言老,与吴昌硕尤为親厚,晨夕相从。不幸的是蒲华一生蹭蹬,设世无闻,被人遗忘或淡忘,但作为海派的开拓者,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福寿祥瑞图》尺寸:132x66cm


位于城隍庙和豫园之间的三牌楼是任伯年初到上海的居所之处,这里是商业活动中心,春风得意楼是任伯年常去喝茶的地方。现在已无处寻找此处,予只能故地留步,寄怀山阴。

上海滩涂冲积体现个“汇”字。“汇”字之意:合则融,分则立。任伯年、虚谷、吴昌硕为海派一脉大师,亦为好友,但绘画风格各自不同,任伯年、虚谷、吴昌硕为海派一脉大师,亦为好友,但绘画风格各自不同,任伯年蕴润清新,虚谷幽远清越,吴昌硕苍雄浑朴,这就充分体现了海派独立性的特点。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高敞轩窗迎海月》尺寸:132x66cm


当今上海画家是如何看待海派呢?

上海著名书法家刘小晴认为海派只是一个流派,不是画派。流派是随风水而转的,明代风水集中在苏州,出现了吴门画派,清代转到了扬州,出现了“扬州八怪”,清末风水转到了上海,出现了海派,做为派终会晨涨夕退。

于是上海的当代画家充分感觉到对海派前景的担忧。用刘小晴的话来说:上海不缺画家,缺懂的人,缺评论家。要求画家要有真本事,要凭实力。刘小晴说:“从全国层面来讲,上海在走下坡路”。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醉卧青山》尺寸:132x66cm


对于海派的前景,上海画院院长江宏说:“没有前景”。

程十发说:海派画家应改为海上画家。

如今“海上画派”沉淀下来了,变得踏实了、现实了,讨巧和运气也不再显灵。

如今海上画派的情况如何?

海上画家艺术网是由“澳中在线”投资的画家综合门户,是打造上海最大、最全的画家数据库和网上交流平台。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重峦迭嶂》尺寸:132x66cm


海上画坛活动地点在徐家汇嘉善路和大木桥路的云州古玩城八楼,每两月一次展卖暨笔会,为四天。现场画家约四十人左右,艺术与市场直接挂钩。这里小幅尺寸的作品好卖,册页、手卷、扇面这类形式的作品需求较多,画家作品水平参差,精品佳作,平庸劣作均有。

上海著名画家戴敦邦的两个儿子戴红杰、戴红倩2005年时在田子坊画廊的二楼办了个“戴家样工作室”,经营字画。有老爹的和他们自己的。几年后他们搬出了田子坊,在宜山路装饰城开了个店卖画,据他们说田子坊那边不好经营,装饰城是个贴近百姓生活的市场,所以,艺术家放下了身价,融入了现实。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中国有座山—钟南山》尺寸:132x66cm


田子坊泰康路190弄有一家“百穗草堂”画廊,经理王家星是我朋友,初到上海时帮我卖了些画,后来联系少了。2013年陪王传文到田子坊旅游时,画廊没了,改服装店了,老板还是王经理,只是在最里面一个小屋里摆了些画,经营十分惨淡。

福州路一家画店聚集了很多画家,在这里卖画,是四、六分成,可以不交画。云州古玩城也是这个模式,但还要交画,卖不掉画的交两幅,所以很多画家给挤兑跑了,这就是海上画家的现状。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旋转岁月》尺寸:132x66cm


福州路金泥画廊老板陈平是我朋友,崇明人,原来经营字画,后改卖美术用品了,他说:“上海十个画廊,九个卖不了画”。

2005年4月10日上午8点40分,著名画家陈逸飞因肝病引起胃出血,随后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而去世,终年59岁,这是我去上海刚六个月的事情。据说陈逸飞去美国身上只有100万,想买套房,房主是个老太太说什么也不能便宜卖,所以一赌气来到了上海,于是在田子坊泰康路210号租下了一个三十年代的旧厂房,做工作室。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鹫翎金僕姑图意》尺寸:132x66cm


陈逸飞是个不可复制的神话。之前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看他画展时,见到他和一少女交谈。后在宁波拍电影《理发师》时,姜文、葛优、陈逸飞打的火热,八次改动剧本,十分劳神。因涉足太多、劳累过度而突发疾病致死。

陈逸飞死去不久,工作室被盗,夫人宋美英报警,损失价值100万。我去田子坊画廊时,一些画家十分惋惜地说:“死的太早了,我们悠着点儿干吧”。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上海滩》尺寸:180x90cm


走进海派,使我感悟到海派的核心:一是融汇,二是求异、发展个体,三是市场,四是有交流、不趋同,五是手法各殊、风格迥异。但是,因海派缺少学术支撑、理论培植和系统有素的训练,而使得海派由第一代任伯年、虚谷、吴昌硕、蒲华的盛极而渐渐汐退,直至当下。这便成为海派发展中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这就是我对海派的印象。


绘 画 作 品 欣 赏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关云长像》尺寸:180x50cm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迎客松图》尺寸:260x175cm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万壑云烟》尺寸:200x120cm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疫战奠基者》尺寸:180x105cm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谁是最可爱的人》尺寸:60x30cm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尺寸:66x35cm


「艺术中国 」——寓居上海十年的画家隋家祐

▲《朝曦》尺寸:80x36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