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做不了忠臣义士,那就做枭雄权臣

后世之人听到桓玄这个名字,可能并没有那么如雷贯耳的感觉。因为历史上杰出的名人名君名将,如恒河沙数,桓玄的知名度跟他们相比还稍有不及。可是桓玄同样是一个不世出的枭雄,更是一个被不堪的世道逼出来的枭雄。

郁郁不得志的少年阶段

桓玄年幼之时,他的父亲桓温便离开了人世。虽然临终前任命他为继承人,袭领南郡公的爵位。可是树倒猢狲散,谁敢将前途富贵放到一个年方七岁的幼子手中?

于是在桓玄刚刚为父亲服丧完毕后,府中文武臣僚纷纷请辞,另谋出路而去。年幼的桓玄拦不得,留不得,只有将这样炎凉的世态随着泪水一一往肚子里咽。

成年以后,桓玄文武出众,以英雄豪杰自居。心知顶着父亲遗留下来的虚职终是做不出什么实事,因此一心想被朝廷重用,一来实现生平抱负,二来为国家效力。只是他的仕途并不顺畅。

桓玄:做不了忠臣义士,那就做枭雄权臣


  • 正因为他的锋芒太露,以致招到朝廷的猜忌。二十三岁才被拜为太子洗马。
  • 由于桓玄的自负,招来同朝文武的不满。便时常有人诋毁他怀有谋逆之心,因此又遭贬谪。

(桓玄)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年二十三,始拜太子洗马,时议谓温有不臣之迹,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

种种遭遇对于满腔热血壮志的桓玄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打击。但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是没有放弃报效朝廷的打算,仍然在为入仕准备着。

首先他做了件任性的事,辞官返回故土。

太元末年,桓玄出京都补任义兴太守的空缺。心中郁郁不得志,只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叹息说:“父作九州伯,儿做五湖长。”直接辞官返回了封官。此举虽然任性,但不失有桓玄欲擒故纵的嫌疑。故意辞官而去,看看朝廷会不会因此正视他的能力。只是可惜,并没如他愿。

然后他主动上疏请缨,痛斥奸党。

一封奏疏达千余字,饱含着桓玄报国的赤诚之心。这也是桓玄最后一次为自己争取,期待能够用满腔热忱来打动君王。只是这一次的结果更加出乎他的意料,奏疏承报上去竟如棉针入海一般,迟迟得不到回音。

疏寝不报。


桓玄:做不了忠臣义士,那就做枭雄权臣


到这里为止,桓玄一直还在渴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给他一个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给他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他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呢?

  • 桓玄自幼饱读诗书,生而为人,对双亲要尽孝,对国家要尽忠,这是在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思想。
  • 桓玄一门向来食晋禄,受晋恩。他的父亲除了享有爵位之外,在世时便担任着大司马的职位。所以在桓玄的骨子里也是想学着父亲,为君之臣,担君之忧。

那么朝廷为什么会如此冷落桓玄呢?

  • 在上文中说了桓玄是少年成名因此遭受猜忌,更因为自负招来别人的诋毁造谣这是一方面。
  • 更重要的是晋朝此时已经腐朽不堪,朝廷之上权门势力日增,把控着朝政,互相煽动纠合,因此更容不下不合群的桓玄来分一杯羹。

所以一个少年英才的报国梦,被活活扼杀在摇篮内。其实这也是很多腐败政权下,那些忠义之士的无奈。面对着报国无门的失望,面对着一身本事无处施展的愤恨,他们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将自己从一个忠臣,慢慢逼成枭雄,或是不择手段成为权臣。

桓玄的黑化也从此开始。

桓玄:做不了忠臣义士,那就做枭雄权臣


乱世中的枭雄 占据荆州

枭雄也好,权臣也罢,都不是一天便能做成的。桓玄深知此理,所以他一直游历在荆楚一带,从不作为,只待伺机而动。也终于等来他的机会。

  • 中书令王国宝掌权独揽朝政,意欲削弱地方势力,因此惹得朝廷内外一阵骚动,桓玄便找到了荆州刺史殷仲堪陈说利害。殷仲堪一来是敬畏桓玄,二来是怕王国宝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便对桓玄言听计从,制定了联合国舅王恭,共同铲除王国宝的计划。
  • 为什么桓玄会选择王恭?因为桓玄知道王恭是忧国忧民之臣,是朝堂中难得的清流。果然王恭知道后,立即写信召殷仲堪跟桓玄入京,共同匡扶朝廷。

可是刚刚起兵,王国宝一党为了保命,以司马道子为首,将罪责全推在王国宝一人身上,为了息事宁人,更将他强行逮捕赐死。如此讨伐之兵自然也就罢了。

俄而王恭信至,招仲堪及玄匡正朝廷。国宝既死,于是兵罢。


桓玄:做不了忠臣义士,那就做枭雄权臣


但对桓玄而言,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他的真正动机不光是讨伐王国宝,更主要的是让王恭知道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好方便下一步的入仕。

果然在王国宝死后,桓玄再次向朝廷请命担任广州刺史,由于王恭的帮持,没有受到一点阻碍。这一次桓玄终于为自己成功争取到了重新入仕的机会。

对桓玄而言,王恭就是他的恩人。所以在王恭讨伐司马道之,因为部下叛乱导致兵败身死后,桓玄就联合殷仲堪等人上疏为王恭平反。

玄始得志,乃连名上疏申理王恭,求诛尚之、牢之等。

报恩归报恩,只是桓玄没有选择再做一个像王恭那样的忠臣。因为曾几何时,他也曾有一腔热血,也曾有一颗丹心,但昏庸腐朽的晋王朝使他屡屡碰壁,早已让他心灰意冷。

他这次重新入仕的目的很简单:要不做一个不可一世的枭雄,要不做一个权倾朝野的权臣。总之要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王恭死后,桓玄就被调任为江州刺史。由于他在荆州豪纵一方,士绅庶民甚至只知有他却不知有州牧。于是他的野心也渐渐显露出来,荆州内部的矛盾也开始慢慢爆发。

  • 殷仲堪的亲朋党羽劝殷仲堪杀了桓玄,殷仲堪一时犹豫没有听从。可回到当阳,桓玄凭着自己的声望,被推为盟主,愈发骄纵起来。
  • 杨佺期当初与桓玄同为先锋,自身也是个自满之人。自以为是豪门之后江东无人可比,却不受桓玄待见。心生怨恨,便准备除掉桓玄。
  • 殷仲堪为了制衡桓玄,特意跟杨佺期结为儿女亲家,可是二人又相互提防。正值姚兴叛乱袭击洛阳,杨佺期便与殷仲堪约定,打着救援洛阳的旗号去围歼桓玄。但到了出兵之时,殷仲堪又担心杨佺期不是成事之人,竟然拒绝出兵。孤掌难鸣,杨佺期也只得无奈罢兵。


桓玄:做不了忠臣义士,那就做枭雄权臣


虽然二人优柔寡断,迟迟不敢下手。可是他们那颗谋取桓玄的心,已被桓玄看得真切。自古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桓玄也正好趁着收拾二人的机会,顺势鲸吞整个荆州。

  • 桓玄本来也准备借着援救洛阳之名,先吞并杨佺期。便从殷仲堪下手,对他好言之劝相约共取杨佺期。殷仲堪也并不是傻子,只让他从沔水进军,还不能有一兵一卒经过他的防区。桓玄只得暂时作罢,对殷仲堪怨恨更深。
  • 后来荆州发生了水灾,殷仲堪开仓赈济民,使得府库空虚。桓玄看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当机立断向荆州发起了雷霆攻势。荆州军连战连败。
  • 正在这时,苦于唇亡齿寒的杨佺期不请自来,来支援殷仲堪。如此正中桓玄下还,当即分兵两处。杨佺期没挡上两阵,便被活捉斩首。殷仲堪眼看大势已去,便弃城而走准备投奔姚兴。在半路被桓玄捉获,就地斩杀。

至此桓玄平定了荆、雍二州,完成了他从一个不得志的闲人到乱世中割据一方的枭雄的转变。当初朝廷是忌惮他,不用他。如今朝廷更加忌惮他,但迫于桓玄的声势实力,已不敢不用。封他为荆、江二州刺史的同时,还让他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都督后将军,赐假节。桓玄从此后雄霸一方,培养心腹,招兵买马。

玄于是树用腹心,兵马日盛。

入主京师 权臣之路

人的野心一但被打开,便如黄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对于以前求之不得的一切,桓玄不再满足,他的真正目标还在京师。

桓玄:做不了忠臣义士,那就做枭雄权臣


当初孙恩刚在会稽叛乱的时候,桓玄主动上疏请求讨伐。朝廷担忧他趁机进行另一步的扩张,降诏不许。到了孙恩威逼京都时,桓玄欲不请而战,直接打着勤王名义进军京师。然后还没行动的时候,孙恩已经逃走。如此一来则出师无名,他只得暂时放弃了这个机会。继续盘踞荆州,以待时机。在这段时间内,桓玄那颗躁动的心仍在蠢蠢欲动。

  • 桓玄将荆州一带的布防重新做了调整, 沮漳两地二千户蛮民迁徙到江南,并设立武宁郡,又召集流亡的百姓,设立绥安郡,同时设置了各郡的郡丞。
  • 朝廷诏令让广州刺史刁逵、豫章太守郭昶之赴他地上任。桓玄竟直接无视朝廷,无视天子,强留刁、郭。
  • 天下三分,他一人独有二分。便屡次向朝廷献祥瑞之兆,彰显自己的坐大乃天命所归。

此时桓玄的野心已经是昭然入揭,但他到底还是没有付诸在军事行动上。一是因为他家世代为臣,对晋朝还是有点敬畏之心。二是他还缺一个光明正大出兵的理由,免得背负骂名。

桓玄:做不了忠臣义士,那就做枭雄权臣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阴差阳错的帮了桓玄一把,此人便是桓玄昔日的部将庾楷。庾楷认为桓玄正在与朝廷结怨,怕不能成事会株连到自己。便暗中与后将军司马元显联络,愿为内应,共诛桓玄。

司马元显便自称是奉了皇上诏命,挥师讨伐桓玄。对于司马元显的猝然发难,桓玄到显得有些猝不及防。关键时刻长史卞泛之的一番话,安了桓玄之心。

公英略威名振于天下,元显口尚乳臭,刘牢之大失物情,若兵临近畿,示以威赏,则土崩之势可翘足而待,何有延敌入境自取蹙弱者乎!

桓玄便亲率大军沿江而下,一路上广发檄文 文,痛诉司马元显罪行。檄文传到京师,司马元显恐惧异常。一场大战刚开始时竟转变成了心理战:

  • 这是桓玄第一次与朝廷公然对抗,心中到底该有些担忧。可是司马元显更是害怕,因为庾楷败露被抓,已失了底气,迟迟不敢接战。因此桓玄方军心大振。
  • 朝廷大将刘牢之既怕不是桓玄的对手,又怕建功后遭到司马元显的猜忌,左右为难之下竟归顺了桓玄。如此一来朝廷如断一臂,而桓玄则如虎添翼。

等到桓玄大军开进新亭时,司马元显已经不攻自破。因此桓玄顺利入主京师,成为一时之霸。

矫诏加己总百揆,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又加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甲杖二百人上殿。

结语


桓玄:做不了忠臣义士,那就做枭雄权臣


桓玄最后的结局并不好,在和刘裕的龙争虎斗中以落败的方式收场。但相比桓玄失败的后半生,他前半生从忠臣到枭雄的转变更值得我们去品味。

桓玄最后虽然成了权臣,可他最初可是怀着一颗不二的忠义,痛恨那些保持朝政的奸党。可惜因为朝廷的腐败,奸党的掌权,一步步破碎了他的梦想,也一步步改变了他。让那个曾经渴望屠龙的少年,变成了恶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