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西贝纷纷挤上半成品赛道,疫情下的“自救”能否成为主流


海底捞、西贝纷纷挤上半成品赛道,疫情下的“自救”能否成为主流

疫情期间,不仅推动了方便食品的增长,餐饮界还掀起了一股“半成品”风。日前,不少开不了门的餐饮品牌纷纷转战线上自救,以“好吃又省力”为卖点,将自家的招牌菜做成预制产品放到线上售卖。

火锅界的龙头海底捞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西贝、眉州东坡、陶陶居、小龙坎火锅等众多餐饮品牌也纷纷涌入半成品市场,至于成为潮流的半成品菜究竟是什么?半成品菜究竟应该在餐企业务中成为怎样的角色?它在未来能成为主流和风口吗?我们来一探究竟。

海底捞、西贝纷纷挤上半成品赛道,疫情下的“自救”能否成为主流

海底捞、西贝等餐企线上销售半成品菜

半成品菜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餐饮企业将所有的菜品清洗、分装、搭配并配上调料包的新鲜蔬菜,这些菜品由专业人士进行食谱搭配,对于那些复杂的菜肴,消费者只需要几个步骤就可以轻松完成一道菜品。

根据知食君的观察,餐饮品牌的销售半成品菜各有各的策略,目前主要是通过线上销售为主,另外还有部分商家将半成品菜投放在超市进行售卖。

比如西贝大厨化身美食主播,在直播平台售卖半成品,另外微信端的“甄选商城”小程序和天猫旗舰店,也在售卖牛大骨、羊蝎子等预制菜,同时还售卖挂面、香料等“原材料”;海底捞不务火锅正业,近日也在其APP等多个电商平台推出自家的系列半成品菜“开饭了”,包括12道菜,4种汤;眉州东坡则多路开花,上线小程序“眉州东坡平价菜站”外,还与物美超市合作,开了四家线下店,卖起了各种半成品……

海底捞、西贝纷纷挤上半成品赛道,疫情下的“自救”能否成为主流

另外,外婆家、广州酒家、陶陶居、小龙坎火锅等多家头部品牌也陆续加入半成品菜肴的供应。

面临重重挑战,半成品菜难成主流和风口

实际上,半成品菜并不是疫情下的新生物种,不少餐饮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在近几年,就做过基于家庭厨房的半成品的尝试,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家庭户均消费半成品菜的市场规模,大概只达到日本2004年家庭户均消费的5%。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半成品菜究竟应该在餐企业务中成为怎样的角色?餐企本身又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是餐饮品牌们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海底捞、西贝纷纷挤上半成品赛道,疫情下的“自救”能否成为主流

对于目前销售火爆的半成品菜,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半成品菜是目前餐饮企业除外卖之外的另一种自救方式,也是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刚需”。“在疫情之下,半成品菜的销量肯定有所增加,但这不会成为主流和风口,可以成为餐饮企业补充型的品类。”

实际上,一款成功的半成品上线,要经历数轮“淘汰赛”。业内资深专家认为,半成品本身是个好生意,但具体怎么做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采购成本,如果没有集采能力或产地控制能力,采购成本会很高,也不能保证供应量;二是分拣分级初加工,加上配送,是人工密集型的事情,成本高,效率低,需要有效控制;三是用户客群,不同用户的履约要求会有差异。

另外,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联盟秘书长苏军表示,“网购大军”是对价格非常敏感的群体,消费者往往会将餐厅的半成品菜肴与常规食材进行价格比较,一般餐饮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很难与传统商超、生鲜电商相比,不具备价格优势将是半成品菜销售的巨大障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