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心得—銘傳鄉三河村

銘傳鄉的三河村,位於官亭向南約10公里。穿過一條擁擠的街道,然後就順著一條窄路一直朝南走,有時候是彎曲的,但不要緊,順著它走就行了。你問我為什麼要走,還一直走?我告訴你,等你看到沿途的風景,就知道自己不枉此行。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小山丘,雖然山很小,要爬上去還是需要費些氣力的,所以我也只是遠遠的看。劉禹錫的《陋室銘》不是告訴我們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至於有沒有老神仙我是不知道的,但每個山頂上都有風車,那種很大很大的大風車,它們也是一道風景,三四五六個連城片,就那麼悠悠地、慢慢地轉啊轉!

遊記心得—銘傳鄉三河村

它們​不擔心時間就這麼一圈一圈的流逝,其實它們正在為使命奮鬥努力,哪怕就這麼一直站著,也要創造屬於它們自己的價值。我繼續往前走,它們好像還在為我搖手送行呢!

我留意到這一路有很多小池塘,而池塘中照例離不開蓮藕,可惜的是這個季節已經看不到碧綠的荷葉和漫天的蓮花了,如果八九月份來,那定是另一番景象。看著眼前的​枯荷和遠處的稻茬,我思緒萬千。想起之前寫的一首《烏夜啼·中秋往事》:

老夫醉眼朦朧,冷風圓月高樓​,一壺清酒寄鄉愁,何時北歸首?

流浪二十餘載​,猶記那池甜藕,散學割草騎黃牛,PSP暢遊。

遊記心得—銘傳鄉三河村

離目的地還有三公里,我繼續往前走,突然被道路兩旁的土房子吸引住,我趕緊下車靠近了看,原來是真正的土房子,牆是用黃泥和著稻草粉刷的,異常整齊,最下方約一米高都是用籬笆做的保護,異常整潔,住過的人應該知道它的用處,一是擔心搗蛋的孩子們來摳,摳下來用作摔炮的原料;二是防止雨雪天氣浸溼了表面,時間一長容易脫落,尤其是那種“斜風細雨”的節奏,上面的黑瓦也是充滿了年代感。最讓我感懷的是屋後的菜圃,當然也是用籬笆紮起來的,裡面一隴隴蔬菜朝氣蓬勃,好一幅田園歸隱圖啊。

但是始終沒有看到人,那兩片簡陋的木門一直關著,太陽甚至可以照射到堂屋的地面上。如今的城市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這種草房子似乎非常不合時宜,更不可取,但是在這裡居然可以看到許多,我不知道是故意為之,還是不是的,總歸它們承載著時代的記憶,彷彿還是很長很長的時代……

遊記心得—銘傳鄉三河村

我終於到了目的地,是一所養老院,如今這樣的養老院很多,多到每個鎮上都有,隨處可見。它們與荒廢的、空虛的老房子多少有些關係吧?是的,一定有!

遊記心得—銘傳鄉三河村

我在返程的路上也看到了一些年輕的人,居然還有孩子,他們三五成群的和我一個方向的走著,我猜莫不是去上街吧?大概有兩三公里呢,但是他們選擇的這種出行方式既古老,又難得一見,我被觸動了,跟在他們後面,讓我我就走,不讓我,我就緩慢的跟著,不敢摁一聲喇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