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好容颜,才艺世无双,张云雷

为什么让戏曲再次进入大众视野的是相声演员张云雷?

一个27岁的大男孩儿,

带火了京剧,

也带火了他唱的传统曲艺,

如京韵大鼓,太平歌词,

这里说的就是德云社的张云雷

张云雷受到年轻人的热捧,说明了一个让整个京剧界都感到尴尬的事实: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不是不听传统戏曲,而是看谁来唱,并且如何唱。

绝世好容颜,才艺世无双,张云雷

很多年轻人因为张云雷才了解了京剧、评剧、京韵大鼓及小曲小调,也间接知道了《锁麟囊》《乾坤带》,知道了李胜素、于魁智、新凤霞、小彩舞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家。

张云雷曾在舞台上对观众说:谁说没有人听传统艺术?台下一片欢呼声。这样的盛景是多少唱戏人的夙愿啊!

但是,谁能想到,这样的事情却发生在一个27岁的说相声的男孩子身上。

绝世好容颜,才艺世无双,张云雷

作为德云社的一员,人们只知道他是一名相声演员,其实他更是一名出色的青年戏曲演员。除了在相声界声名鹊起外,在戏曲艺术上也颇有造诣。除了《探清水河》,《锁麟囊》《乾坤袋》这些传统戏曲唱段都是他信手拈来的技能。

绝世好容颜,才艺世无双,张云雷

当然,这跟张云雷从小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张云雷出身曲艺世家,从5岁开始,开始对戏曲感兴趣,7岁时在天津结识了郭德纲,9岁到北京正式学习曲艺,10 岁第一次登台演出,11岁便拜郭德纲为师。至于张云雷对戏曲痴迷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曾说,50个经典戏曲唱段,每天都要从头到尾唱不止一遍,并且每一遍都要用磁带录下来,放给师父听,午休过后,又重新唱一遍,这50段当中,最短的8分钟,最长的要20分钟。直到磁带都被磨坏了,换新的,接着来。就是这样一遍一遍,造就了张云雷如今优美的唱腔。

绝世好容颜,才艺世无双,张云雷

张云雷没有像现在这么红的时候,唱歌更多是以改编的方式产生搞笑的内容,比如唱《白蛇传》、《大悲咒》、《万物生》等。到如今已经红透半天天了,他不在简单的只是以搞笑为主了,开始认真的像观众和粉丝推荐咱们那些好听的传统曲艺,下面这几首曲艺小段,已经在“辫哥哥”的影响下,让众多“二奶奶”们学会了演唱,都能在相声里大合唱了,这种情况从未有过。

细数张云雷唱火的曲子:《乾坤带》这个曲子如果不是张云雷,恐怕很多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乾坤带》是一出评剧经典剧目,是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代表作。

绝世好容颜,才艺世无双,张云雷

《锁麟囊》,有人说《探清水河》是民间小曲,是三俗,说《乾坤带》受众少,是冷门,那么这段程派代表作《锁麟囊》是什么?作为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锁麟囊》在京剧剧目中堪称执牛耳者,说句白话,就是最好的剧目之一。但凡喜欢京剧的,没有没听过的。但遗憾的是,作为年轻人,连喜欢听京剧的人都很少,偶尔听过几段还都是《铡美案》、《坐宫》这一类传唱度比较高的。而张云雷在《乾坤带》之后,就在台上开玩笑的向师傅”诉苦“:“他们说要唱《锁麟囊》”。结果之后不久,全场大合唱《锁麟囊》。要知道,京剧别说唱好,就是照着调唱下来都不容易,二奶奶们为了捧角,不知道自己的手机里无限循环了多少次。

在相声界,张云雷的曲艺可能可以称得上了的,但是在戏曲界,专业的戏曲表演者面前便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年轻的观众更喜欢听的是相声演员张云雷,而不是那些大名鼎鼎的梅花奖获得者。这的确令人深思,是张云雷的什么东西让他如此火爆,而且是什么让那些专业人员遭到冷落。

我们不难看出,在一个文化速食的时代,德云社的效率似乎更高,更符合市场的需要,在竞争中德云社似乎人才济济。他们的人才不靠文凭,而是靠在舞台上的打拼,而且完全没有国家的资助。这是德云社成功的第一个道理。

绝世好容颜,才艺世无双,张云雷

而第二个道理则是:传统艺术有人听,但要看演员们怎么演。德云社之所以受到热捧,是因为他们在表演上不断搞突破。而许多大剧团根本不在乎观众,创作了许多没人看的大戏,最多不过演几场,然后抱怨说,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不喜欢传统艺术。这种老百姓不喜欢传统艺术误导了舆论,让很多人真地以为是传统文化在衰落。

张云雷带火了曲艺,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曲艺到底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什么样的戏曲才能更好的被大众所接受?也许当我们找到答案的时候,戏曲文化也会再一次火爆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