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祭奠已故老父親

2020年2月5日,我的老父親骨癌晚期不幸辭世,就如這一場"新冠病毒"疫情,來得太突然……

此時,正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高發期和高傳染期;為維護家人及親友的健康安全,全力配合當地疫情防控工作,從簡操辦喪事,簡化治喪程序,杜絕舉辦酒席造成疫情輸入和擴散,尤其是身為國家公職人員的我,更要發揮帶頭模範作用。

祭拜亡靈是先祖傳承下來的對故人寄託哀思的一種儀式,宅在家裡祭奠已故老父親,也是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微薄力量和應對非常時期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

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飛,七期魄散,所以要過"七期"和三週年。按照民間"守七"的習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即家屬每隔七日要設祭一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第七個七日,俗稱"斷七"為止,喪禮才告結束。具體細節如下:

人死後魂魄到處飄蕩,子時回家,"頭七"晚上,家屬廝守通宵,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午夜吃"頭七餛飩",然後到他人地裡"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罵,據說罵得越兇,財發得越快,如果被偷人家察覺近旁人家"燒頭七",就會噤若寒蟬。"二七",宅在家裡誦經超度亡靈,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乃是無上咒中之王。誦完之後迴向親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七",亦稱"散七",這夜,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稱謂,接亡靈回家,家中設奠。"四七",備酒饌、供羹飯、焚紙楮進行祭奠。"五七",在七七中,五七祭儀尤重,請僧人、道士放焰口....

疫情期間"宅家"不僅是對自己安全的有效防控,同時也是給予正在為防疫做貢獻的白衣勇士們的最真誠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