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順其固有自在的路徑而行

道德是順其固有自在的路徑而行

道德是順其固有自在的路徑而行


道, 是本該如此。道不是規律,不是真理 , 也不是普遍真理。道似水,幾近於水, 順其自然而行而在。自行自在即自由。

人之初成的狀況和目標,就是擺脫外在的束縛,與外在和諧相處,即自由,這是最本該如此的。

道是因為我們人的存在而存在。萬事萬物,均因與道相合而生而長而滅,只有人自己有了獨立意識之後,就開始違背。心力有多強大!

自由是在不自由的掙扎中展現自己。可惡可愛的獨立意識。

日常生活中短暫的、冷靜的反省,總結成敗得失,如‘’原本那樣就好了‘’,或‘’會更好‘’。出世反思自己的這個世界,如睜開眼,思之所及可做整體或一或天。又如,人格化的那個大人即上帝,創造這個一切的一切的世界,或一斧開天。這都是在趨向追逐道。

道德是順其固有自在的路徑而行


人死後幾年,只剩下骨髏,消失的應是融入或迴歸為塵土,所以人是泥捏的。活生生的人,因為有了氣。萬事萬物活著是有了氣。這口氣,就是人的獨立意識下的自主活動,即自覺認識、控制、改造、支配外在。 所以自由是創造自己的世界。

古人不知子宮裡的過程 , ‘’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所以生由無來,死了化為無。萬事萬物自生自滅,遵循其固有自在的樣子,這就是本該如此的道,邏輯上的先,玄牝之門。

道德是順其固有自在的路徑而行


宗教的起點也在這。

離開人的一世界,不再是世界。用馬克思的話說,離開人去談大自然,毫無意義。不是不想知,而是沒意思。

擺脫這個世界 ,即外在束縛,就是自由。擺脫外在束縛,不是消滅外在。消滅了外在,也就消滅了我們自身。所以自由是和諧,是超脫。與道合體,天人合一,得大自由。

規律是對道的一點點的規定限制時的展示,道在規律真理乃至定理公理中,感到了委屈壓抑,發出憤怒的咆哮吶喊。 印度人也有道,常譯為梵。

道永遠不可能被全部抓住。抓住一點點,心或者說我們自身,就有了一點點自由。此時西人稱之為理性。在理性中,活性或感性丟失了,不見了。把理性試圖還原成感性,甚至於物質粒子或能量,就是要把屍體碎片拼成活生生的人。規律拼不出道。拼圖是小寫兒童的遊戲。

道德是順其固有自在的路徑而行


道,只能去追尋,追逐。道在人的生活、生產、實踐中展現。以為把握了道時,是在固定了道 ,即有為。

對人有用的有為,是規律。另一個平行宇宙裡,可能並沒有電這個玩意兒。愛因斯坦和牛頓費盡腦汁,只是艱難地發現了那些被我們默認或忽略,認以為常的設定或條件時的那個一。比如5+3=1,只有在七天為一週時發生。

西人的不可知論,我們叫‘’名可名非常名‘’。而且‘’總有經紀,得一之道,連千枝萬葉‘’(《淮南子》)。道似在一個麻團中,在萬枝千葉裡。 因此道不能求證,人沒有能力求證,本該如此只能去悟。但是正是在求證中,才有了悟。在不斷拋棄條理化、邏輯化,拋棄現成的固定化、實質化中,離道和上帝越來越近。

在我們參與進去了的那個世界裡,短暫的冷靜的反思時,有對道的片刻把握,足見真理的冷漠無情。怎麼可能長久?

這不是假設,而是確信。康德的本該如此,給信仰留下地盤。如果能象衣食住行這樣實質地把握,就不叫確信或信仰,那隻能是本能或野性。等同於動物。

老子的小國寡民,是本該如此,孟子的人性善,是本該如此。我們就是確信,不管有多少反例或證偽,都動搖不了我們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