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與人交流問題,不喜歡被人過度關注,可以這麼做

你是不是這樣一種人,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他們不喜歡在人前說話,不喜歡參加人數較多的聚會,不喜歡別人的目光聚焦在他們身上,不喜歡回答別人的問題;過分擔心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位置,過分憂慮自己的話會不會傷害別人,過分擔心自己的觀點是否被人認可;羨慕那些能說會道的人,也在學習了一些關於提高口才的書,但是效果甚微。他們喜歡在屋子的角落裡看著朋友們的狂歡,他們喜歡靜靜的自己一個人處理困難、問題,他們不會拒絕別人,因為怕別人傷心。如果上述的情況有很多都在你身邊或者身上發生過,那麼,我們很有緣分,曾經的我就是這樣。

不敢與人交流問題,不喜歡被人過度關注,可以這麼做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小時候的遭遇與形成的自我認知。當孩子認為在父母心中,自己是不重要的時候;當孩子長久生活在父母庇護下的時候;當孩子認為做不好事情就會被批評教育的時候。慢慢地,沉默的種子在心中發芽;慢慢地,他們已經不喜歡錶達;慢慢地,他們開始長大。於是他們發現,生活其實很美好。當想要與朋友分享每天的收穫和喜悅的時候,才意識到已經忘卻的該如何交流。其實我們害怕的並不是事情的結果,而是面對事情的角度與思維。帶著錯誤的思維,偏差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其結果必然是令人恐懼的。

不敢與人交流問題,不喜歡被人過度關注,可以這麼做


我相信大家都試過很多辦法,找過很多資料,讀過很多關於口才方面的書,但是都是收效其微,或者沒有作用。並不是說我們所嘗試的一些方法不管用,而是對於現階段來說不適用。最起碼,要敢說話,才能學習自己應該說什麼話,應該怎麼說話。別人在聊天時,我們把自己認為合適的答案放在心裡是沒有什麼用的,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知道,也就無關對與錯了。

說話是一門藝術,但同時也是一種能力,只有先讓能力熟練,才能完善使其接近藝術。有人認為好的談話,是成功的前提。我認可這句話,但並不適用任何人,說這話的人考慮的是如何讓自己更成功,而不是讓自己敢溝通。目標不同,所產生的結果就不一樣。我認為在現階段可以嘗試如下方法:

1.多讀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一些和自己現在工作有關的書籍來提高認知,當有人談及這方面的事情的時候,你便可以將你看書學來的東西告訴他們了,你也不用擔心說得不對,反正這個觀點是書的作者提出的,你只是扮演一個傳話的角色。

不敢與人交流問題,不喜歡被人過度關注,可以這麼做


2. 對自己提問

問問自己,事情真的會往我想的方面發展嗎?其結果一定是對我不利的嗎?別人會對我的錯誤進行批判嗎?當面指出我的錯誤真的令人不堪嗎?相信結果一定是與我們所想不同的,我們需要在生活不斷的嘗試、鍛鍊,來讓自己變得勇敢與堅強。

不敢與人交流問題,不喜歡被人過度關注,可以這麼做


3.多看一些趣味性的故事,笑話

人的生活脫離不了社會,我們每天都被社會的眾多信息包圍,這裡不妨有身邊人對你講述的。而他們的信息來源也是來自手機電腦等的電子設備,一切熱點話題也會被他們拿來當作生活的調味品,我們可以嘗試記住一些有趣的笑話,段子,當一個幽默的補刀手。

不敢與人交流問題,不喜歡被人過度關注,可以這麼做


4.用文字來過渡

這裡說的用文字過度,並不是說有人和你說話的時候,我們寫字給他看,或者寫完字讀給他聽。語言交流的重點就是時效性與尊重性。那是怎麼過渡呢?相信在大家的手機上也有一些視頻,社交,貼吧之類的軟件吧,可以在上面評論區與人交流,這麼多的用戶,肯定會找到一些談得來的。之後我們就可以與他嘗試交流,不用擔心說的錯與對,反正互相都不認識,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把現實生活的聊天當作回覆評論,慢慢的就會好起來了。

不敢與人交流問題,不喜歡被人過度關注,可以這麼做


5.每天對著鏡子練習

我們可以嘗試每天對著鏡子說話,看著鏡子中自己的眉心,大膽地說。不知道說什麼的話,可以說一些需要彙報的工作報告,看過的熱點新聞,有趣的段子,或者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千萬不要背誦,要像正常的說話一樣。和自己做一個簡單的交流,在腦中嘗試想象對方會問你的問題,然後自己做答。相信只要努力每天練習,我們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收穫。

讓我們突破現在的自己,做一個理想的自己,愛一個真實的自己。

不敢與人交流問題,不喜歡被人過度關注,可以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