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狂草书对普通人而言是盲书有什么价值可言?

用户5406504400053


任何艺术、学问从来没有顶尖一说,学、艺无止境!书法当然不例外,狂草作为书法中的一种,远不足为书法之最高境界!一种书法只有小众圈子的人能理解,就说它是高雅的,有意境的,这跟疯子说正常人都不正常是一回事。分辨美丑是人一岀生就自带的,无关学问、阅历!美好的事物从来就是雅俗共赏!到此肯定有专家会说,你不懂书法不懂艺术,俗!那么宋徽宗是啥人,他懂不,他俗不,依我看当今没有人比他更懂、也没有人比他更雅吧,你们条件都不如他,势力不够吧!看人家的字,是不是雅俗共赏?难道他的书法不好吗?不能代表书法的高级境界吗?所以不要吹狂草,它只是作者用来发泄用的!你说它好只能代表你!





靑山新兩












兴平南郊窦文海


真正的艺术,其实不是为广大的工农兵人民群众服务的,如果,某一领域的艺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必定是俗不可耐的,顶尖的艺术都是小众的。

狂草做为顶尖的书法艺术,极其小众,别说普通人欣赏不了,就连书法素养不深的人也未必深谙其中况味。狂草书法的艺术美在于它律动的线条、炉火纯青的运笔技巧、迭宕起伏的章法和饱含其中的创作主体的酣畅淋漓的激情。它不是以普通老百姓的辨识度为标准的。同样是音乐,百鸟朝凤和梅花三弄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百鸟朝凤很热闹很喜庆,各种鸟叫都有,老百姓很喜欢,但那是俗人的音乐,其格调很低下。而梅花三弄就不同了,旋律清幽而激越,充分再现了梅花的傲骨气节与君子风范,听之让人肃然起敬,但这种曲子只有文人雅士才能领略到其中之韵味。

狂草书法也如此,面对的受众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就存在差异,不能因为占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看不懂而否认其存在的艺术价值。





秋夜为我长


如你所言,狂草书法对于不认识狂草书法的人来说,的确价值不大。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可见知音的重要性。书法尤其如此,一幅再好的字画,如果无人喝彩,只是书家孤芳自赏,也的确是没有多少意义,好比唱歌的总是要登台子亮嗓子,练武的人终归是要行侠仗义走江湖,书法最终还是要和观赏者互动才能体现存在、体现价值。

据说智永和尚在阁楼上一个人几十年不下楼,苦心研究书法,用过的废笔头堆积如山。可是最后他还是下楼了,亲手抄写800份《智永真草千字文》传播海内外。

狂草书的确不好认,没有书法基础的人觉得就是鬼画符,看了狂草书法甚至会有一种文化挫败感。那么对于普通人如何来欣赏狂草书法呢?

我觉得首先不要试图去认字,你会越认越懊恼,甚至是恼羞成怒!普通人观赏狂草书法应该抱着一种看水墨画的态度,试图从书法家的作品中看到某种抽象的意境,可能是青烟古寺,可能是云海翻腾,可能是美女浣沙,也可能是塞上厮杀,刀光血影。

第二,普通人观赏狂草书法,可以欣赏书家在书写点画之间天然形成的某种奇特表象,或如怪石嶙峋,或如天女散花,或如电闪雷鸣,或如古猿撼树,等等等等。

第三,普通人既便是完全不能观赏楷书书法,也可以参与书画收藏,因为书画作品属于艺术品范畴,存在收藏增值可能。看不懂,收藏总可以的。


永书101


书法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什么价值。狂草书法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更没有任何价值。中国书法是随着汉字的形成而逐步发展的,从甲骨文开始,后来的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书写工具“笔”关系密切,和书写材料“纸张”关系密切。刻版印刷,活字印刷出现后,印刷体出现。铅字打印之后,规范了印刷体。

书法的价值在一步一步退化,狂草书法的价值几乎消失殆尽。这与书写工具的发展变化,汉字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毛笔退出书写舞台已经几十年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笔,有的也叫硬笔。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硬笔的使用较之以前也少了许多。连书写书法的笔都很少使用,更不要说书法了,也不要谈狂草了。那自然也不要去谈什么价值了。现在有不少人装模作样搞创新,用超大毛笔在纸上狂魔乱舞,说是在搞书法,真好笑;有的用针筒装上墨汁乱射,也说在搞狂草书法,不要糟蹋笔墨纸张了。一个二个还挂着吓死人的不少“头衔”,

狂草书法其本身就远离普通人,对于普通人也没有什么价值。连看都看不懂的字,何谈价值。让所谓的书家自娱自乐吧!






木子李个球


狂草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任何价值,任何一门艺术对于看不懂的人都是毫无价值的——无论诗、书、画、音、体、舞、剧,皆是如此。没有审美能力,对这种人来说任何艺术都是毫无价值的垃圾,连垃圾都不如!

我的观点一直是:没有艺术审美能力的人欣赏不了艺术之美,他只能欣赏在他审美能力范围内的艺术。放在其他领域大家都能理解,但放在艺术领域,尤其是书法绘画方面,很多人没有对应的书画素养和鉴赏能力,却有胆量放话断言“丑书”,“垃圾画”,真不知道哪里来的迷之自信。

(怀素 自叙帖)说到狂草,别说对于普通人,就是对于书法爱好者,没有专门研究过草书,没有经过狂草训练的也很难辨识。那么它不具备价值吗?

当然不是。

1、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草书不再强调点画“外形”,而强调使转“线条轨迹位置”。因此,草书(小草和大 | 狂草)这种书体更适合书家纵横挥洒,心手双畅,表达自我。这其中尤其以怀素和张旭最为著名(对于“普通人”来说)

2、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具有相应的字体变化规律。由篆到隶,是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转变,再草行楷三体并行,是书写者和阅读者在辨识性、书写性上相互博弈调和的过程。

在实用的角度。对书写者来说,文字书写要便利,书写速度要快,而对于阅读者来说,书写出来的文字要能辨识,不能乱麻一团。

而在艺术的角度,书法自萌芽后,就慢慢从实用向艺术欣赏在转变。当然这一转变收到时代的限制:书法作为小数精英阶层的雅艺,而实际应用书写就只会要求辨识性——因此,馆阁体应运而生。虽然书写便利性高的狂草在唐朝就发展出一个高峰,但也基本走到了辨识性的极限——除了受训练的人,普通人已经难以辨识。

在当今社会,书法的实用性能进一步降低,而艺术欣赏功能在慢慢成为主要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狂草大有可为。当然,就如开头所言,对于没有相应能力者,毫无价值,但对于艺术来说,很有价值。


雷水初六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普通人是学不来的,普通人如果能掌握这门艺术就不是普通人了。

有人学一辈子书法只是半瓶子醋,有的人顶多达到一点皮毛就大书特书,到处张扬亮墨,只算自我欣赏罢了。

有的人字写的也许不错,但姓名不值钱;有的人字写的很一般,但姓名很值钱。所以说世界上好多事是说不清的。




暖色调111


书法尤其是草书,非常有严谨格式符号规定的,有些细微变化的特殊约定俗成的,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不是现代人随意造次的,更不能像一条带子飞龙走兽画满整张纸面,就是创作者写的自己也认读不下去了!我信奉中国传统书法!三希堂法帖就是很好的范本!孙过庭的书谱,张旭的草书帖,王羲之的草诀歌等等优秀草书术帖等等,认真的读帖、临帖一定熟记草书独体字和字偏旁部首符号应用!说到底书法的楷行草都要经过一番努力临帖习字过程的!书法是古人的专利产品,古人在美学方面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大创新的空间的!因此所谓的另辟蹊径的结果只能闭门造车自造和丑化,我再强调一遍书法是中国先民专利产品。写好中字做合格中国人!


禅心吴云


在中国书法史上喜欢写狂草的书家并不多,每当我欣赏《自叙帖》、《古诗四帖》、《书谱》等草出墨迹时,心潮澎湃,激扬万分,挥笔急书,几十年过去了,翻翻起初狂草,皆为盲书,法点法位比例极低,中侧、大小、长短、浓淡、虚实、阴阳转换,乱七八糟,无规律可循,包括黄金分割律O.618和0.382的分界点很少找到,象似龙飞凤舞的,不会看门道的人一看很好不错,会看的就不同了,一句话概而言之:无书法价值,无书法艺术价值。现在和近几年写的草书,有很大的提高,不论是从书法的法点法位己达到90%以上说,还是从书法的书韵和书法的气力上讲,都可上升到书法的艺术价值上来赏析书法作品,其作品不光给你线条之美,同时给你胸怀之韵,文化之内含和谐之美!这样的书法作品难道没有价值吗?


李行子


书法是世上最高艺术,狂草是书法中的最高艺术。

艺术的作用首先是实现自我,在艺术创作中获得最大的自由。艺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陶冶人类情操,提高和完善人的审美能力。所以艺术家是人类中最优秀和最高尚的人,也是成功人士中最纯洁的人。科学家和生产者创造物质财富,艺术家则创造精神财富。

因此,艺术对普通人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无可限量的审美欣赏提高人品价值,狂草同样如此。

反过来说,认为狂草是盲书的人目前还只是个普通人。人类如不能提高审美欣赏能力,满足于一般生存需求而忽略和不去提高精神审美需求,则把自己降低为吃了睡,睡了耍的类低等动物。

例如古代著名音乐家俞伯牙的优美琴声,除了钟子期等知音能欣赏,难道其他人的耳朵自甘混同与牛耳一样吗?古代是那样,现代呢?狂草等高雅艺术同理!

为什么五四前后蔡元培提出美育?

为什么蔡元培提岀了比西方更深刻、更厉害的以美育代宗教?如果西方能够认识并做到这一点,杜尚的尿盆早就见鬼去了。

狂草以及其他高雅艺术对人类的精神陶冶作用还远远未能被人们认识!还需要多做美育工作。

学学艺术吧!学学书法吧!!学学狂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