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科學栽培菜豆?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南粵新農人


導語:大家好,我是農事農忙。菜豆在我國的栽培歷史長久,隨著栽培的時間逐漸變多,菜豆在我國已形成了豆莢莢壁成為肉質,以軟莢供食用的莢用種類型,即普遍以嫩莢作蔬菜食用的軟莢菜豆。菜豆以露地栽培為主,還可進行多種方式的保護地栽培。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菜豆栽培的詳細過程。

菜豆栽培方法

  • 整地施基肥

為了防風防霜,春菜豆栽培應選擇向陽避風地塊。菜豆是淺根系需氧多的作物。前茬以秋大白菜、馬鈴薯、黃瓜等蔬菜為好。3月中旬前後施入基肥,整地作畦,為了防風每隔4-6個畦,立一道防風障,應以東西向為宜。

加施的無機肥料與農家肥一起翻入地下,作為基肥。南方酸性大的紅壤,每畝加施25公斤白雲石或生石灰,以調節土壤酸性,耙平後做成平畦或高唯,畦寬1.2-1.5米,畦長8-10米。

  • 播種

(1)種子消毒

播種前雖經種子挑選,但部分種子仍然帶有病菌。因此,在可以在45℃熱水中浸種10分鐘滅菌處理,切斷炭疽病等初次傳染源。

(2)播種期

春菜豆在不遣受霜凍的情況下,越早播種產量越高,產值也越高。華北、華中地區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中旬,東北地區在4月下旬至5月初播種,在一般情況下提前5-7天播種。(3)播種方法

無論露地直播還是育苗播種,均以幹籽播種為好。因為種子漫泡初期吸水不均、吸水速度快,往往引起胚軸或子葉產生裂紋,致使種子發芽力顯著下降。授種時間過長時,細胞內營養物質溶解外滲,由於種子營養消耗,影響種子發芽力。菜豆種子吸水量大,吸水速度快。

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況下,往往引起出苗速度慢。播種後發現土壤水分不夠,再澆水也不會帶來滿意效果。因澆水使土壤中空氣減少,表面土壤板結,未發芽的種子仍不能發芽,發芽的種子也常常腐爛。先蓋膜後播種方法,就是用剷刀在薄膜上切成一個十字,深度約3-4釐米,點種後其上覆土2-3釐米。土壤乾燥時可播前開溝澆水後播種。

(4)播種量

種植密度大植株營養生長羽,分枝減少,根系發育差,容易引起植株早衰,優質莢率降低,以及由於通風透光不良,引起各種病害。蔓生種一畝7000-10000株;矮生種每畝10000-12000株左右。

  • 苗期管理

苗期是指出苗後到開花前這段時間,大約30天左右。在這一時期管理的中心是,想方設法做到苗齊苗壯,做到這一點豐產就有多半把握了。幼苗期在一般情況下儘量不澆水。在無地膜覆蓋栽培的情況下,為了保持土壤水分和提高地溫,應採取多次中耕的辦法。第一次需深中耕,以後要採取淺中耕。

地膜覆蓋裁培不易中耕,在播種後10天前後,需要特別注意及時扒苗,即使先蓋膜後播種也有些幼苗不能順利的從膜下頂出地面,不及時扒苗就有烤苗的危險。鹽鹼地裁培菜豆,要特別注意,小雨過後及時中耕或澆一次大水壓鹼,否則容易引起返鹼死苗。為了防風、防箱,應儘早插架。架材高度不低於2.5米。發現蟲害及時打藥防治。

  • 開花結莢期管理

在開花結莢期管理的中心是肥水管理。苗期養分供應主要依靠基肥,但是到達了開花結莢時期,為了維持植株有一個正常生長勢,往往依靠基肥就不夠了。這一時期主要是進行生殖生長,但也進行旺盛的營養生長,形成強烈的營養競爭現象。養分不足往往引起大量落花或植株矮小、植株早衰,造成產量下降,好莢率不高。

以收穫嫩莢為目的蔓生菜豆進入盛收期,光靠基肥和根瘤菌固氮作用,氮素營養顯得不足,為了高產必須擴充氮案營養。開花結莢期澆水,應該與追肥結合進行,在沒有降雨情況下,每3-5天澆一次,整個生長期澆4-5次水。

在下雨後或覆蓋地膜可減少澆水次數。進入收穫盛期,應把下部衰老黃化葉和病葉,儘早摘除,以利通風透光,防止病害蔓延,是一項不可忽視的田間管理工作。此外,如發現病蟲害,打藥防治。

結語:多年來,菜豆已成為我省各地解決“五月小春缺”、補充市場供應的主要蔬菜之一,在週年供應中也佔有重要地位。菜豆的嫩莢和老熟種子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據分析,鮮食嫩莢含有6%蛋白質、10%纖維、1-3 %的糖;幹種子中有22.5%蛋白質、59.6%碳水化合物。因此,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食。除供鮮食外,又比豇豆耐貯藏運輸,還可加工製成罐頭等。科學合理的栽培菜豆,是菜豆提高產量最好的方法。


農事農忙


菜豆又叫芸豆、四季豆。菜豆原產中南美洲,16~17世紀以後傳入亞洲。我國南北方普通栽培。菜豆可露地栽培也可溫室栽培。下面我們就以溫室栽培菜豆,介紹一下菜豆的科學栽培方法。

菜豆的類型和品種

菜豆按生長習性可分為矮生菜豆和蔓生菜豆及半蔓生菜豆品種。蔓生菜豆的莖蔓能無限生長,生長期較長,可陸續開花結果,嫩莢的品質好,產量高。

矮生菜豆植株矮小,是有限生長,每株開花30~80朵。開花和結莢早,收穫的時間短而且比較集中。

半蔓生品種介於二者之間。


品種選擇

溫室越冬栽培菜豆,一般在秋末播種育苗,初冬定植,生長期在冬季。所以品種應選用生長期短、分枝少、葉型小、開花結莢要的優質、高產蔓生品種。比如豐收1號、老來少、棚架2號等品種。

選種催芽

選種時,挑出帶病、帶傷及皮色暗淡無光的小粒,留下籽粒飽滿、表皮有光澤的種子。播種前應在太陽下曬一天,然後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種子量的0.3%)或50%多菌靈粉劑(1千克種子用5克)拌種,可有效防治菜豆炭疽病和枯萎病。催芽的合適溫度為20~25℃。然後用溼毛巾包好放在20~25℃的環境中,進行催芽,每天翻動一次,查看種子萌芽情況,等3~4天后,幼芽露出就可播種了。

定植

溫室栽培菜豆,要打南北向高畦,畦寬1.2米,高15~20釐米,每畦播種兩行,畦間距離50~60釐米,畦內行距50釐米。每穴播三粒種子,穴距25~30釐米,大小行密植有利於通風透光,增加產量。

播種時,先開溝澆水,等水滲下後播種覆土。育苗移栽的,開溝栽苗後澆水,覆土1~2釐米,播種和栽苗覆土封溝後覆蓋白色地膜保熵,促進幼苗生長。

肥料管理

  • 施足基肥 結合翻地施足基肥,深翻土壤30~40釐米,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5000千克,複合肥60千克,加生物有機肥300千克,深翻後曬1周,然後耙平做畦。
  • 及時追肥 溫室栽培菜豆,在菜豆進入生長旺盛期後追肥一次,每畝施入有機肥1000千克、複合肥40千克、生物有機肥150千克。開花結莢期,葉面噴施0.5%的尿素加代森鋅和0.01~0.03的鉬酸銨溶液,可延長菜豆的生長期,提高產量。

溫度管理

溫室內溫度應白天應保持在25℃,夜間14℃,如果遇冷空氣氣溫下降,應採取保溫措施,保護菜豆開花結莢。定植後的抽蔓期是菜豆的花芽分化期,溫室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夜溫應不低於15℃。做莢後降低夜溫為14℃。溫度超過30℃後要先遮陽降溫,在通風降溫。

田間管理

  • 當菜豆長到30釐米以上時,應進行搭架,以防止菜豆莖蔓相互纏繞。可用竹竿搭人字架。
  • 溫室栽培菜豆,卷鬚、尖頭無干狀不澆水,澆水後應及時將室內溫度調到20℃以上,用來通風排溼防止菜豆徒長,以免導致菜豆落花、落莢和感染病菌。
  • 整枝。當菜豆龍頭長到2米高時,將其生長點彎下,保持距棚膜20釐米左右,葉蔓在架上應分佈均勻,將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節側枝全部及時打掉,防止它爬到棚頂結成疙瘩蔓,影響棚內透光和通風。
  • 最低地溫在15℃以上時不要蓋地膜,進行中耕鬆土,促進根往深了扎,當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及時去掉地膜,中耕透氣,促進微生物活動和根系的再生能力。

菜豆的主要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及防治

菜豆的主要病害有菜豆炭疽病、根腐病、鏽病、細菌性疫病等

  • 炭疽病 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用45%百菌清煙燻劑防治;噴施5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 根腐病 發病初期要及時用藥,可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灌根,每株灌液量250毫升,7天后再灌一次。或選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注意要噴淋莖基部,噴淋量要大一些,能沿莖蔓下流為宜。
  • 鏽病 發病初期,在病斑未破裂前,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6~8天噴一次,連噴3次。
  • 細菌性疫病 發病初期選用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30DT殺菌劑300倍液,噴施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2.主要蟲害防治

(1)豆莢螟

  • 農業防治 消滅越冬蟲源,及時翻耕土地,清除落葉,落莢及枯葉。除草和鬆土可大量殺死越冬蛹;春季灌水消滅越冬蛹;選用早熟豐產結莢期短的少毛品種,實行與非豆科蔬菜輪作。
  • 物理防治 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 藥劑防治 可用21%滅殺斃乳油6000倍液,20%氰戊菊脂乳油3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從現蕾期開始,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2)潛葉蠅

  • 農業防治 在菜豆收穫前,及時清除殘體餘葉,以減少菜地內成蟲的羽化數量,加少蟲口。
  • 藥劑防治 在潛葉蠅孵化高峰期到幼蟲期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21%滅殺斃6000倍液對株體均勻噴施。另外,滅蠅安效果也很好。

總之,溫室種植菜豆要想獲得高產,選種、溫溼度控制及病蟲害防治是關鍵。再進行科學的水肥管理和田間管理,菜豆種植一定能獲得豐收。


逸風三農


菜豆是什麼?這是書面語言,在我們老家農村沒人知道。其實,菜豆就是我們老家農村說的四季豆。一說四季豆大家都知道,並且還很熟悉,因為每家每戶都會種一些,是家裡菜園子的必種菜之一。對菜豆的種植大家都會,但是對於什麼是菜豆種植的科學方法?這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出來。所謂的科學栽培方法,就是方方面面要講科學。在此,我來科普一下。

一、平整土地可理解,為啥還要施底肥?

菜豆是喜肥作物,喜歡土壤疏鬆肥沃、鬆軟深厚的沙壤土,要求土壤通氣性良好。因為菜豆是一邊成熟釆摘,同時還是一邊開花結果的菜種,因此施足底肥很是關鍵!

那麼,該如何平地、如何施肥呢?菜豆與其它蔬菜一樣,種植過程中預防病蟲害是很重要的事情。正確的預防病蟲害方法是:一要冬前深耕土壤,讓土壤中病菌、蟲卵被凍死掉;二要播種前再次深耕土壤,並同時施足底肥。

因為菜豆無肥或肥力不足就長不好,為了土壤肥沃,則需要足夠的底肥,施什麼肥、多少底肥合適?底肥以農家肥為主,數量3500公斤腐熟農家肥+磷肥50公斤+鉀肥30公斤,隨著後期追肥次數的增加,鉀肥比例適當增加。

二、選擇良種可理解,保證良種為哪般?

種正苗壯,這是普遍規律。選擇菜豆種子,一定要選擇優良的、採收一年內的種子,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第一、優良品種意味著抗病性好、產量較高,儘量選擇顆粒大小一致、不帶病而無蟲孔、種子純度大於95%以上;第二、菜豆種子超過一年者,發芽效率會受到影響。據多年實驗數據,菜豆種子每多存一年,出芽率會下降10~20%,所以播種採收一年內的種子才好。



三、適時播種可理解,合理密植可理解?

菜豆這種蔬菜,因我國東西南北氣候有差異,特別是南北差異大,所以播種時間是不同的,總體來講是由南向北播種時間是從早到晚,南方早,北方晚,大致時間是貴州、四川等地3月初開始播種,北京、河北、天津等地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種,而黑龍江等東北三省是5月上中旬播種。那麼,什麼時候播種,以什麼標準衡量是否該播種了呢?衡量標準就一個:即一般地面至10釐米深的土層溫度,穩定在12~13℃以上時,才能播種。

對於菜豆的密植可能有些人不理解,認為菜豆藤蔓那麼長,能密植嗎?其實你有所不知的是菜豆本身適合密植,並且還有矮生品種,更需密植才能發揮畝產量最大化。當然,菜豆的密植與否、怎樣密植,是根地力情況、土壤類型與品種特點等相關的。一般情況下,矮生品種的行距為50釐米左右、株距為15~20釐米;藤蔓品種的行距為70釐米左右、株距為25釐米,但為了產量高,同時也方便管理,可將行距調整為寬行+窄行的方式進行,比如大行距70釐米,小行距40~50釐米。

四、澆水施肥當適量,為何要防缺素症?

菜豆對水分的需求不那麼強烈,有點兒水分就能活。幼苗期,要適當控水,水多不易生根,還會引發病害,土壤絕對含水量大於10%就好了;開花初期,土壤絕對含水量保持12~14%的比例即可;結莢期,需水量增大,加快結莢的膨大,絕對含水量要求大於13%,雨季可不用澆水,天旱要適當澆水。

菜豆幼苗期對肥力需求不大,如果施過底肥,矮生品種不施追肥,藤蔓品種可施少量追肥。開花初期,矮生品種每畝追肥150~20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藤蔓品種200~250公斤複合肥。追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情況,即追肥及時並數量也夠,但會出現黃葉、萎縮等情況,是怎麼回事啊?

我來告訴你吧,這是缺素症,比如缺鋅症狀就是葉緣變黃、捲縮褶皺等狀,這時候就該補鋅了。可用1.5~2%硫酸鋅溶液當葉面肥噴施,恢復植株生長、增產效果都比較好。



五、中耕除草用人工,為何不用除草劑?

現代農業種植中,除草劑盛行,只要有雜草生長,很多人第一想法就是用除草劑除之,但有一個品種除外,那就是菜豆。菜豆的除草,基本上仍然是靠人工,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菜豆對除草的除草劑比較敏感,特別是對除單葉雜草品種的除草劑更為敏感,不敢沾碰之,沾之則葉萎藤變,所以大家都很慎重,很少用除草劑,因為太不好把握了。菜豆需要進行多次中耕除草,一是避免雜草搶了肥力,二是能為植株保墒,三是能夠提高地溫,利於植株的生長,促進增產。但中耕除草時,要小心避免傷苗、傷根、損壞花莢的現象。

六、落花掉莢啥原因,如何防止落花莢?

種植過菜豆的人都知道,菜豆是比較愛落花掉莢的,這是什麼原因呢?一是因為菜豆生理性決定的,內部生理調節成為落花掉莢的一個習慣性動作;二是因為天氣異常,比如天旱、多雨而受精不良所引起;三是營養不良或養分過量而造成坐不住花、坐不住莢,所以落花掉莢成為常態;四是因為一些病蟲害所引起,預防好病蟲害對菜豆的侵襲,也是一個重要工作。

如何防止菜豆落花掉莢現象的發生?剛剛說到的幾個原因,要分別對應的去進行預防:1、適當調整播種期,錯開當地菜豆開花結莢時的高溫多雨;2、適量施肥,避免肥力不足或肥力過剩現象的發生;3、及時預防病蟲害的侵染、侵襲;4、開花期噴施2毫克/千克的對氯苯氧乙酸溶液,保護坐菜坐莢。



七、菜豆有啥病蟲害,如何防治促豐收?

菜豆的病蟲害還是蠻多的,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等,常見的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地老虎、白粉蝨、豆莢螟等。可以說,菜豆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任務繁重。由於病蟲害太多,限於篇幅,我不能一一去闡述,只能選擇其中一部分給大家拋磚引玉似的講解一下,引起大家對病蟲害的重視。

1、白粉病:菜豆的白粉病為真菌性的病害,主要危害莖、葉、莢,莖葉感染出現白色粉末,擦掉白色粉末後是棕色或紫色病斑,莢染病後發育遲緩或長成畸形,產量下降,品質下降。

防治方法:選擇抗病性品種,買種子的時選擇有抗白粉病功能的品種;發病初期要及時噴施殺真菌性病害功效的藥劑,能有效控制。

2、豆莢螟:豆莢螟的害處很大,要進行提前預防。當豆莢螟進入莢內危害時,幾乎就沒什麼辦法了。豆莢螟危害主要發生於貯藏期間,在溫度30℃、相對溼度70%,一個月內就完成了生活史,繁衍之快、影響之大,一旦不小心被侵襲,是很難控制的。

防治方法:收穫種子曬乾後要進行消毒處理,將種子用磷化鋁進行燻蒸,燻蒸的時間為3~5天。如此處理後,種子不會影響發芽率和食用效果,卻能避免豆莢螟的危害。

綜上所述,就是關於菜豆科學栽培的方法與技巧,對促進生產、提高產量有一定幫助,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如果你看了本文覺得還有什麼更多的方法,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探索。


種植大世界


非常高興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我是馬哥與三農,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菜豆俗稱四季豆、扁豆等,因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因此深受大眾喜愛。

說起怎麼吃菜豆,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做法,要是說起種植,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栽培的。菜豆的科學種植目前常用的就是日光溫室栽培技術和露地栽培技術。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這兩項種植技術是怎麼科學栽培的。

日光溫室菜豆栽培技術

一:品種選擇

日光溫室栽培技術可選用早熟至中晚熟的蔓生型品種,如芸豐、架豆王、雙季豆、特嫩1號、超長四季豆等。

二:培育壯苗

育苗每畝需要種子5-6千克,育苗用的營養土宜選用大田土,注意土中不可加入化肥和農家肥,否則容易發生爛種。播種前現將種子晾曬1-2天,濃度為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然後將種子播種於10釐米乘以10釐米的營養缽中,每缽播3粒,覆土2釐米,最後蓋膜增溫保溼。

播種後前期溫度控制在25℃,出苗後,日溫降至15-20℃,夜溫降至10-15℃。第一片真葉展開後應提高溫度,日溫20-25℃,夜溫15-18℃,以促進根葉生長和花芽分化。定植前1周開始逐漸降溫煉苗,日溫15-20℃,夜溫10℃左右,待幼苗長至3-4片葉時即可定植。

三:整地定植

整地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作基肥,肥料一半撒施,一半施於壟下。撒施後深翻土地30釐米,耙細耙平,然後按大行60釐米,小行50釐米起壟,壟高15釐米,然後覆蓋地膜。每畝定植3500-4000株,不可過密,否則秧苗徒長、落花、落莢,甚至不結莢。

四:溫度管理

定植後閉棚升溫,日溫保持在25-30℃,夜溫保持在20-25℃,緩苗後,日溫降至20-25℃,夜溫保持在15℃左右。前期注意保溫,後期外界溫度升高,注意通風降溫,進入開花期,日溫保持在22-25℃,有利於坐莢,當棚外溫度最低溫度達到13℃以上時要晝夜通風。

五:水肥管理

菜豆苗期根瘤很少,可在緩苗後每畝追施15千克尿素,以利於根系生長和葉面積擴大。開花結莢前,要適當蹲苗控制水分,如果幹旱就澆小水一次,菜豆澆水的原則是澆莢不澆花。當第一花序豆莢開始伸長是,隨水追施複合肥,每次每畝施用15-20千克。一般10天左右澆水一次,隔一水施一次肥,澆水後注意通風排溼。

六:整枝引蔓

當菜豆主蔓長至30釐米時,就需要整枝引蔓,將第一花序以下的側枝打掉。中部側枝長到30-50釐米時摘心,主蔓接近棚頂是落蔓。結莢後期,及時剪除老蔓和病葉,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側枝再生和潛伏芽開花結莢。

七:及時採收

菜豆開花後10-15天,即可達到食用的成熟度,這個時候就可以採收,採收的標準是豆莢由細變粗,豆莢又大又嫩,豆粒略顯飽滿。結莢盛期,每2-3天可採收1次,採收時候注意保護花序和幼莢。

以上就是菜豆的日光溫室科學栽培方法,下面我們再來看菜豆露地科學栽培方法。

露地菜豆栽培技術

一:品種選擇

1,矮性種

植株較矮,高35-60釐米,有利於間作、套種。生長週期短,早熟,從播種到採收需要40-60天。主要品種有:法國菜豆、廣州抗寒1號、武漢黑花米、貴州花殼豆、湖南圓莢四月豆等等。

2,蔓性種

品種晚熟,從播種到採收需要50-70天,主要品種有:武漢龍爪豆、白豆、豐收1號、赤崗59、上海黑耔菜豆等等。

二:整地、施肥、做畦

露地栽培,需要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選擇2-3年沒有種過豆類的春白地,切忌重茬。年前秋季深耕,早春土壤開始解凍時進行淺耕,每畝施入4000千克腐熟有機肥。做畦前開溝,每畝施入過磷酸鈣25千克,硫酸鉀5-8千克,做畦時要求土壤疏鬆平整,做成寬12-14釐米,長6-7釐米的平畦。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可提前澆水洇畦,待土壤溼度適宜時開溝播種。

三:播種

1,播種時期

選擇飽滿、色澤好的種子,淘汰破碎、瘦小、發黴的種子,保證每粒種子都出苗,否則不出芽的種子在土壤中腐爛,容易影響其他種子出苗。春菜豆要求在正常出苗的情況下儘量早播,當地溫穩定在12℃的時候,菜豆可正常發芽,大約1周後開始出土,15天出齊苗,所以應該在終霜前10天左右選擇晴天播種。

2,播種方法

一般有溝播和穴播兩種。溝播是按行距要求開溝,深度3-5釐米,按穴距要求點子,每穴4-6粒,播種後覆土鎮壓。溝播的優點是開溝容易掌握深度一致,覆土均勻,出苗整齊一致。穴播的方法是按株行距要求挖穴點子,播種深度不易掌握一致。

為防止苗期根蛆危害,播種時可每畝施入敵百蟲粉1.5千克。為防除雜草,覆土後可噴灑氟樂靈,每畝用藥100克。播種後如果遇到陰雨天氣,要及時淺耕中耕,提溫保苗,出苗後如果遇到霜凍,可提前鋤土覆蓋防凍。

3,播種密度

春菜豆矮生種一般行距33-40釐米,株距20-25釐米,每穴種子4-6粒,每畝用量10-12千克。蔓生種行距67-80釐米,穴距20-26釐米,每穴種子3-5粒,每畝用量6-8千克。

四:育苗移栽

菜豆保護地育苗移栽,可以防止徒長,提早採收豆莢,並延長收穫期,從而獲得早熟高產。早春露地生產,根據定植的早晚,可在溫室中育苗,為減少移栽時傷根,也可用營養土方進行育苗,每個營養土方播3-4粒種子。苗齡以第一對真葉到第一片複葉展開時即可進行移栽。

五:補苗煉苗

當第一對基生葉出現後及時查苗補苗,對遭受蟲害或者脫落受損的植株,要補栽事先培育好的幼株,以期達到苗齊、苗壯之目的。採用地膜覆蓋或天膜覆蓋栽培的,苗出齊後要及時進行放風,開孔煉苗,並逐步將苗提出膜外,用土封嚴孔穴。

六:水肥管理

一般直播蔓生菜豆在苗出齊時澆1次水,然後中耕是澆1-2次,開始抽蔓時,結合插架澆1次水,開始出現花蕾時,如果墒情不足,可澆1次小水。進入初花期,千萬不可澆水,澆水容易造成植株徒長和崩花。進入結莢期,要保證水肥供應,保持畦內溼潤,採收期內,每收穫1次澆1次水。

施肥方面,早期施用氮肥,並配合施用一些磷鉀肥,可促進根瘤生長增加花數,降低結莢部位。在苗期抽蔓前追施1次有機肥火氮磷鉀複合肥,進入結莢期結合澆水追施優質化肥。

七:插架引蔓

蔓生菜豆長至4-6片葉時開始甩蔓,植株不能直立生長,必須及時插架。如果不及時,植株匍匐在地,莖蔓相互纏繞,不利於通風透光,造成不必要的減產。一般要採取人字形架,並且注意引蔓上架。

八:適時採收

菜豆開花後10-15天即可達到食用成熟度,當豆莢長到最大長度時,種子開始發育,這是豆莢的纖維少、糖分高、品質好,是適宜的採收期。初收時一般4-5天採收一次,進入盛果期,1-2天採收一次,收穫期可持續1.5個月。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和分享,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留言評論出來共同討論。


失落的大陸


霧都山客來回答您的問題。

菜豆就是人們常說的四季豆。原產南美洲,大約400年前傳入我國,現在大多數農村都有種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之一。要想獲得優質高產的菜豆,該如何進行栽培呢?

1、生長習性。、

菜豆喜溫暖不耐霜凍,種子適宜發芽溫度20~30℃,低於10℃或高於40℃不能發芽,最適宜生長溫度15~20℃;菜豆是短日照作物,但不同品種對光照週期反應不同;菜豆根系較發達,側根多,能耐旱不耐澇,生長期適宜溼度60~70%,開花時適宜溼度65~80%;菜豆適宜土層深厚 、鬆軟、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宜在黏重土塊種植,過酸或過鹼都不好,最適宜PH值6~7;菜豆對氮、鉀吸收較多,磷吸收較少,還需要一些鈣肥。

2、播種時間。

菜豆一般春播時間為2~4月,秋播8~9月。每個地區的播種時間根據當地氣溫條件決定,如春播,東北、華北稍晚,華中、華南、西南較早,秋播北方地區稍早,南方天氣溫暖時間稍晚。

3、田間管理。

①澆水:菜豆喜幹怕溼,一般開花結莢前只中耕不澆水,控制水分,防治徒長消耗養分,造成落花落莢,土壤過干時,開花期可澆水1次。進入盛莢期,必須提供充足供水,每隔5~7天澆水1次,保持土壤溼潤。為了保持土壤通風透氣,避免漚根,高溫季節要勤澆小水。如結莢期缺水,豆莢生長緩慢,纖維璧增多,產量低,品質差。

②施肥:菜豆植株生長前期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旺長,結莢期營養需求量大幅增長,需重點追肥,整個生長期追肥量和次數,需根據具體情況合理追肥。一般追肥4次,第1次在植株4~5片真葉時進行,用腐熟有機肥兌水製成15%的液體進行澆灌,在畔面撒草木灰,每畝150公斤左右;第2次追肥在植株上架時,用人糞尿兌水成50%濃度的溶液澆灌,每畝1500公斤,加一些草木灰;第3次追肥在開花結莢後,用人糞尿兌水成70%濃度的溶液澆灌,每畝2000公斤,離根部稍微遠點點;第4次追肥在第1次採收後,用70~80%的人糞尿溶液加適量鉀肥澆灌,每畝1000公斤。

③中耕、搭架:在蔓開始生長時進行淺中耕,結合除草,之後不再中耕,如有雜草及時撥出,如土壤板結,要淺鬆土保持土壤透氣;在主蔓長到40~50公分時要進行搭架引蔓,可搭“人形架”,提高菜豆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長空間,提高產量和品質。

4、病蟲防治。

菜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根腐病、疫病、鏽病、煤黴病等,防治措施主要是選擇抗病種子、科學管理、合理密植、藥物防治等;菜豆的主要蟲害有豆莢螟、蚜蟲、紅蜘蛛、白蜘蛛等,可採用物理結合藥物進行防治。

以上是山客對這個問題的一點淺見,歡迎留言指教。【關注】霧都山客瞭解更多農村的風土民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