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我們凝望著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顆心跨越時空,望見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彷彿剎那間,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


以上出自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第一集《人頭壺》。一個六千多年前,古人用泥巴捏成的陶壺。


這件人頭壺,展現了古人非凡的創造力,哪怕是在六千年前,也依然毫不遜色。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一集五分鐘,一集介紹一個國寶,一個國寶標誌了一個時代的符號,而這些符號一個個串聯起來,構成了中國五千年連綿不絕的文化傳承。


最近又重溫了一遍《如果國寶會說話》,總是會被中國古人的智慧和巧奪天工震撼,被那行雲流水文案解說臺詞所感染,配合著旁白,思緒飛回了千百年前的古老中國。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所有的情感知識思想經驗,通過文字一代代流傳下來,中華文明得以塑造傳揚。此刻我們寫出的橫豎撇捺,曾經一筆一畫地刻在骨頭上。因為刻骨,所以銘心。”

——國寶殷墟嵌綠松石甲骨


通過這部紀錄片,得以窺見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一撇,也意識到了五千年以來的傳承性到底傳承在哪裡——無論是在身體裡流淌的熱血,還是筆尖的一撇一捺等等,都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象徵,延綿不絕,生生不息。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我最喜歡的是《裡耶秦簡》和《商鞅方升》。


升,既是容量單位,又是測量糧食的器具。在它的外側刻有32字銘文,猶如一份出生證明:“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列出了它的出生時間,體格大小和設計者的名字。大良造鞅,就是商鞅,大良造是他主持變法時所擔任的職務,是當時秦國最高的官職。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商鞅明確一升的大小,並製作出一升的標準器。如此一來,同樣的一升米便不會出現各地多少不一的情況;同樣的一畝土地,產量的計算就不會再有差異。國家徵稅納糧有了保障,源源不斷的稅收支撐死了秦國兼併六國的戰爭。


“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召丞相狀、綰法度量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這是始皇帝一統六國後加刻在方升底部的詔書,一共40個字。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始皇帝的詔書與商鞅變法時刻下的文字距離不超過兩釐米,時間卻相隔123年,意味著方升從一國的標準轉變為天下的標準。


在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一個農民可以不識字,沒有車,卻不能不納糧。統一的方升意味著 統一的法度,生活在遼闊土地上的華夏先民,才會對一個泱泱大國有了統一的認識。


一個國家的升,開始有了天下的度量。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南陽戶人荊不更鄭不寶,妻曰有,子小上造虢。”


兩千兩百年後前的一戶人家,戶主鄭不寶,享有爵位不更,他的妻子名叫有,兩人還有一個未成年兒子造虢。


當年他們生活在南陽裡,現在這家人在這片木簡上團圓。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大量的木簡一枚便完整的記錄了一件事,一個時代濃縮於一個縣,一個縣濃縮於一片木簡。


在正史當中,對秦朝行政制度和社會生活的記載不足千字,而裡耶秦簡用近20萬個字為我們描繪了三萬七千多個從前。這如同復活了秦朝的一個細胞,繼而復活了一個時代的生活氣息。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那時的小吏與平民仍存於尺牘,可以閱讀,可以理解,仔細想象,可以在尺牘之間看到那些被秦時明月照耀過的生命與時光。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如果國寶真的會說話的話,我想國寶不會訴說著國寶當年的輝煌。而是靜靜訴說著這幾千年的所見所聞,就像曾侯乙編鐘一樣,等待千年,最終奏起千古絕響。


而我們,仔細端詳,仔細聆聽。


思源致遠,如果國寶會說話


引用參考:紫蘭軒大姐大

出處:bilibili


分享到:


相關文章: